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8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352篇
工业技术   10275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91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710篇
  2013年   438篇
  2012年   498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01篇
  2005年   401篇
  2004年   369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55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1.
碳纳米管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催化裂解法制备的碳纳米管(CNTs)分别进行了酸处理,高温石墨化及酸处理结合高温石墨化的综合处理。利用透射电镜,拉曼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处理前后的CNT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墨化和酸煮对CNTs表面的去除非晶碳,提高晶态化程度的作用都具有明显的效果,而2种方法相结合则对碳纳米管晶化程度的提高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82.
砷、氟污染水体及其共存问题是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长期暴露其中对公众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威胁.文章梳理了砷、氟污染物的来源,及砷、氟污染水体的分布与危害,并按吸附、离子交换、反渗透、电絮凝、膜法等分析了用于砷、氟处理的各类技术手段的利弊,以期为后续水体中砷、氟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3.
当前不基于外部传感器的恒风量控制技术的控制性能有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动态恒风量控制技术.构建降阶龙贝格负载转矩观测器,实现风机负载转矩及风道参数的实时观测,并进一步计算风压与风量.将实时计算的风量作闭环PI控制,形成风量-转速-电流三环控制.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风量控制精度高,且无需外部传感器,可有效兼顾实现低成本与高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84.
当前不基于外部传感器的恒风量控制技术的控制性能有限.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负载转矩观测器的动态恒风量控制技术.构建降阶龙贝格负载转矩观测器,实现风机负载转矩及风道参数的实时观测,并进一步计算风压与风量.将实时计算的风量作闭环PI控制,形成风量-转速-电流三环控制.实测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的风量控制精度高,且无需外部传感器,可有效兼顾实现低成本与高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85.
镁热还原法制备超微细无定形硼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B2O3为原料,Mg粉为还原剂,通过自蔓延镁热还原反应获得还原产物,经过对还原产物的盐酸溶浸后,制备出超微细无定形硼粉.研究镁热还原工艺对产物的影响,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无定形硼粉的粒径,用静态表面吸附仪测定77.3 K下硼粉的氮吸附等温曲线,通过XRD和SEM分别对还原产物和无定形硼粉的物相及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B2O3-Mg体系中,影响硼粉纯度的杂质主要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酸不溶物MgBx、BxO、Mg2SiO4、FeBx及较难溶物xMgO.B2O3等,在镁热还原过程中应尽量抑制该类化合物的生成.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在w(B2O3)/w(Mg)为3.0的条件下,制备出硼含量为94.6%、比表面积8.2 m2/g、等效粒径0.36 μm的形貌不规则的超微细硼粉.  相似文献   
86.
87.
88.
二元稀土镁合金Mg-La和Mg-Nd的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山  孙扬善  朱天柏  强力峰  陶立  白晶 《铸造》2005,54(9):888-891
系统研究了二元稀土镁合金Mg-2%La(L2)和Mg-2%Nd(N2)的铸态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抗蠕变性能.通过研究发现,L2铸态组织中有大量网状的Mg-Mg17La2的共晶相析出;而N2则以Mg12Nd离异共晶析出,析出物的数量少得多.N2合金在室温或者175℃条件下,强度和塑性都优于L2合金.N2合金的抗蠕变性能在175℃、70 MPa条件下比L2低近3个数量级.通过计算两种合金的应力指数和蠕变激活能,L2合金的蠕变机制是受晶界滑动控制的,而N2合金为位错攀移机制控制.  相似文献   
89.
新型无石棉摩阻材料用增强纤维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无石棉摩阻材料用增强纤维研究进展,介绍了摩阻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摩擦磨损机制,重点介绍了新型无石棉摩阻材料用增强纤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0.
动态矩阵控制在非自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态矩阵控制(Dynamic Matrix Contiol,简称DMC)算法是以对象的离散脉冲系数模型为基础的,过去的DMC算法只能适用于自衡系统.本文研究了DMC算法在非自衡系统中的推广应用.推导出一个既适用于非自衡系统,又适用于自衡系统的改进DMC算法.作者通过计算机数字仿真和在实验室液位系统上的实时计算机控制证实了此改进DMC算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