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工业技术   4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在分离器中安装内通道来减少粒子的二次夹带现象,提高分离效率。通过实验分析有、无内通道对分离器综合性能的影响,使用雷诺应力模型分析流体流场并通过离散相模型预测粒子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含有内通道的分离器最大分离效率为96.15%,压降为1 765 Pa,其可以抑制二次夹带现象,提高分离效率。但同时内通道增加了气流的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使压降高于常规分离器,增大了粒子在气流中的惯性,使粒子运动更加混乱。  相似文献   
52.
区域配电服务特许经营权竞标机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电力管制者的角度,对一地区配电服务进行特许经营权竞标机制设计,设计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竞标机制来提高电力管制者对特许经营权的配置效率。运用激励机制设计思想建立了竞标机制模型,在保证企业参与投标和真实显示自己的经营能力的条件下最大化期望社会福利;通过求解此模型得到了最优的竞标机制;鉴于最优机制在形式上的复杂性,进一步探讨了此机制在实际运作中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53.
为研究电润湿条件下液滴动态接触行为的动态变化机制,采用动态接触角理论,建立电润湿下液滴的数值模型,并对液滴动态接触行为进行分析,系统地研究体积和壁面条件对液滴动态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滴体积从2μL增加到6μL时,液滴接触半径的最大振幅从0.16 mm增加到0.23 mm,当液滴初始角度从100°增加到115°时,振幅从0.13 mm增加到0.18 mm;同时,滑移长度从0.5μm增加到2μm时,振幅最大值从0.21 mm增大到0.29 mm。液滴体积越大、壁面的阻力越小和疏水性越强,液滴具有更高的动能以及更大的振荡幅度。此外,液滴初始动能越大,液滴的振荡更加剧烈。通过揭示液滴在电润湿过程中的动态接触行为机制,为通过电润湿效应改善微通道传热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4.
渤海稠油储量十分丰富,目前热采采收率低,挖潜潜力巨大,探讨海上稠油油田注气开采可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注气膨胀实验及多次接触实验,研究了不同注气介质(CO2、N2、天然气)对渤海不同黏度稠油(普I-1类、普I-2-A类、普I-2-B类)的增溶膨胀降黏效果及混相机理。注气膨胀实验结果表明,CO2与稠油的配伍性优于天然气和N2,CO2对3类稠油的降黏率分别为78%、85%、90%,天然气对3类稠油的降黏率分别为29%、69%、62%,注CO2更适用于普I-2-B类稠油,注天然气更适用于普I-2-A类稠油。多次接触实验结果表明,CO2驱的传质机理以溶解凝析为主,N2驱的传质机理以萃取抽提为主,天然气驱的传质机理为凝析-抽提平衡;理论最小混相压力均大于43.00 MPa,因此在驱替前缘均难以形成混相。研究结果可为渤海稠油油田注气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依据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5.
针对特定颗粒浓度范围颗粒团聚作用导致的曳力下降问题,基于传统曳力模型在不同颗粒浓度段的特性分析,选择适用于不同颗粒浓度区间的曳力模型,通过光滑函数得到改进的曳力模型,并耦合欧拉双流体模型对2D鼓泡流化床进行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与Gidaspow和Syamlal-O'Brien模型相比,改进的曳力模型对床层局部压降的预测结果更好;随表观气速增加,改进的曳力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床层膨胀;当表观气速Ug=0.46 m/s时,改进的曳力模型对径向颗粒浓度分布的模拟结果明显好于Syamlal-O'Brien模型.  相似文献   
56.
为了对液压泵特征进行更有效地提取,在样本熵和多尺度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熵(Hierarchical Entropy)的液压泵特征向量提取方法。首先对液压泵振动信号利用层次分解方法进行分解,得到若干节点信号,然后将所有节点信号的样本熵值作为特征向量,结合支持向量机对液压泵进行模式识别。实验数据表明,以样本熵为特征向量的方法四种液压泵状态的样本熵值差别不大,模式识别准确率较低。以多尺度熵为特征向量的方法各状态之间直观区别较明显,模式识别准确率显著提高。以层次熵为特征向量的方法虽然各状态间直观区别不明显,但由于较多尺度熵而言,层次熵不仅考虑了时间序列的“低频”成分,同时考虑了其“高频”成分,更精确和完整地描述了液压泵振动信号的特征,所以模式识别准确率最高。实验数据比较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7.
吴易飞  韩东  何纬峰  甄璞杰  蒲文灏  岳晨 《化工学报》2014,65(12):4831-4838
针对传统维生素生产过程中的蒸发结晶单元耗能高、排放量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自回热原理(self-heat recuperation technology, SHRT)的改进设计.利用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的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最小传热温差的特性,以及压缩机的绝热效率和闪蒸进口过热度对系统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自回热思想改进的蒸发结晶单元比传统过程所需的输入能减少了73.0%,输入(火用)减少了68.3%.在文中的条件下,潜热比显热有更大的利用空间,利用的潜热占总循环热量的93.5%.同时,最小传热温差的增大虽然会使需要的换热器的面积减小,但也会导致更大的能量输入.系统的能耗随着过热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绝热效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8.
重力热管对粳稻堆的温度分布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用重力热管将粳稻堆内部发热的热量导出,以使粮食安全度夏的角度出发,以试验的方法,在粳稻堆插入单根、双根重力热管,着重研究重力热管对粳稻堆温度分布的影响特性.测量分析了单根热管的影响范围、双根热管的影响范围等.研究结果表明,处于粳稻堆的单根热管在半径75mm范围内对温度分布有影响,热管的存在能明显的延缓粳稻堆温度的上升.其中,半径为25mm处粳稻温度下降最为显著,最大温度下降13℃,降幅达到35.1%;两根热管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50 mm时,热管对粳稻堆温度分布影响较大,热管之间的粳稻温度分布呈现典型的"马鞍"形状.  相似文献   
59.
提出一套内燃机-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方案,该方案的有机朗肯循环(ORC)子系统蒸发器布置在内燃机(ICE)排烟系统采集热量,其输出动力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ICE同轴输出.该系统可利用原有动力传输子系统启动ORC子系统,ORC子系统稳定运行后又可向其输出动力.以CAT3516CDITA ICE为例,进行ICE-ORC系统技术经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标定负荷条件下,该系统总热效率较现有ICE系统可提高7.8%,而ORC子系统的投资回收期仅为9.3,kh.分析表明,ORC子系统蒸发器平均温差降低或者燃料价格提高,均有利于改善ORC子系统技术经济性能;当ICE负荷高于90%或ORC子系统透平等熵效率高于65%,该系统具有技术经济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60.
考察了活性白土与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串联方案对含有高氯离子、高胶质环丁砜贫液进行净化的效果,以及活性白土吸附环丁砜贫液内杂质的能力。结果表明,白土与树脂串联方案对环丁砜贫液的净化效果优于以往单独使用碱性树脂的净化效果,同时活性白土能抑制胶质对树脂净化性能的干扰和胶质的聚合结垢。采用该串联方案能有效地将环丁砜贫液内氯离子质量浓度由10 mg/L降低至3 mg/L、胶质质量浓度由1800 mg/L降低至900 mg/L,并显著地降低了环丁砜贫液的色度。粒径分布数据与扫描电镜照片辅助验证了活性白土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