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1.
介绍了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常用数字测速方法以及TI公司DSP芯片TMS320F2812的正交解码电路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用于测量转速的硬件电路,使用了测量电机转速的M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准确、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32.
给出了新款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参数,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oft/Maxwell建立了二维分析模型,对其动、静态性能进行仿真与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3.
为了探究水稳碎石(CSM)材料的细观修复行为及最佳修复时机,基于损伤-愈合模型对其修复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基于离散元法(DEM)建立CSM的二维半圆弯曲(SCB)数值试件,引入损伤因子模拟材料的局部损伤与愈合效应,进而构建细观尺度的损伤-愈合数值模型。其次,通过虚拟SCB疲劳试验实现不同程度的荷载损伤,基于愈合变量来表征损伤修复过程,模拟局部损伤愈合行为。然后,基于损伤-愈合模型开展不同损伤状态下的修复效果评估,分析初始损伤状态、愈合程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CSM材料的最佳修复时机。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损伤-愈合模型能够再现CSM材料在细观尺度上的损伤与愈合行为,初始损伤状态和愈合程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具有非线性,在70%~85%的疲劳寿命阶段,局部损伤修复对结构强度的提升作用较为显著。基于对损伤修复效果的数值分析,推荐将70%~85%的疲劳寿命作为CSM材料的最佳修复时机,此外,选择强度优良、数量充足的愈合剂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局部损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34.
以小米膳食纤维为对象,研究蒸煮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采用酶法提取蒸煮和未蒸煮的小米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比较样品的膨胀力(SC)、持水力(WHC)、持油力(OHC)、胆固醇和亚硝酸盐吸附能力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蒸煮后的不溶性膳食纤维(C-IDF)表面孔洞增多,褶皱明显,结构更为松散,蒸煮后的可溶性膳食纤维(C-SDF)的表面出现较大的团聚体,相互堆积形成紧密相连的组织;傅里叶红外光谱表明C-IDF和C-SDF均具有典型的多糖红外光谱特征,C-IDF的吸收峰强度增加、而C-SDF的吸收峰强度减弱;X射线衍射表明C-IDF和C-SDF结晶区被破坏,晶体结构由有序向无序转变;C-IDF和C-SDF的粒径分布峰宽度变小,峰值升高,C-IDF体积平均径减小,C-SDF体积平均径增加;热特性表明C-IDF和C-SDF热稳定性升高。与IDF相比,C-IDF的SC、WHC、OHC、胃环境胆固醇吸附量、胃环境和肠环境亚硝酸盐吸附量分别升高了9.3%、17.2%、26.9%、10.7%、2.8%、3.7%;与SDF相比,C-SDF的SC、胃环境和肠环境亚...  相似文献   
35.
文33块沙三上油藏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的西南部,针对该油藏埋藏深,物性差,井距大,注水压力高,吸水能力差,井网储量控制程度低,储量动用状况差,层间差异大,长井段合注合采不适应开发需要等问题,1996年以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油藏精细描述,在重新认识油藏特征的基础上,对油藏进行开发层系的组合方式、合理井网密度、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和注水井吸水能力研究、先导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对油藏实施细分开发层系、缩小井距、加密井网、整体调整、滚动扩边等针对文33沙三上难动用油藏的做法,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6.
酶制剂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等特性,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介绍了制革用酶制剂的种类和作用特点,概述了酶制剂在制革业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7.
介绍了机床导轨的工作特点,目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阐述了化学镀镍的机理。用途及组织性能。并对机床导轨表面的化学镀镍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8.
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是帮助研究生建立完整知识结构、培养研究生独立创新学术能力的基础。基于博士研究生阶段所选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案例,结合土木交通工程专业相关留学人员的问卷调研,从专业课设置、跨专业选课制度、课堂教学、课后学习四个方面,分析旨在培养独立和创新能力的美国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美国工程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设置精简全面、难度适中,为研究生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充足的知识储备。跨专业选课制度,具有学习领域广泛、课程质量高的特点,为研究生进行交叉领域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课堂教学内容包含大量专业软件工具的使用,并紧扣行业发展前沿,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各种条件。课后学习包含大量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旨在培养研究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计划的独立完成多样任务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9.
根据多年工作体验阐述了防洪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内容和程序及资料归档管理,以更好地为防洪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40.
就巴彦淖尔市防汛专业技术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怎样做好防汛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作了总结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