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无锡机床厂根据用户意见不断改进 3 MZ 309型超精机结构,并对出厂产品负责提供零件的做法,很值得各有关单位学习。  相似文献   
32.
以错分率、相对最终测量精度以及运行时间为评价标准,利用无人机采集的油松及沙棘正射图像为测试图像,对6种基于像素聚类及分水岭的图像分割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定性分析及定量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受灾林区图像的分割算法的性能与图像拍摄高度、噪声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给出了受灾林区无人机正射图像分割算法应用的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3.
以轮胎半焦为碳源,石英砂为硅源,在1520℃下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了碳化硅。采用XRD、SEM和红外光谱仪等对不同原料粒度条件下制备的碳化硅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原料粒度对合成碳化硅物相、形貌、粒度和反应程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原料粒度对碳化硅的合成反应进行程度及产物碳化硅的物相组成、形貌、粒度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粒度范围内,随着石英砂粒度的减小,碳化硅晶型变完整,且晶须逐渐减少,碳化硅的粒径分布没有明显变化;随着轮胎半焦粒度的增大,产物物相逐渐变为单一,碳化硅的粒径和晶须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此外,通过对产物中C/Si 比的测定和存在中间产物SiO的证实,推测出了碳化硅颗粒的生成机理为气-固(VS)反应,而碳化硅晶须的生成机理为气-气(VV)反应。  相似文献   
34.
为了提高织针针舌的硬度、弹性及耐磨性,对针舌用钢丝的主要指标进行研究分析,选用新材料DH100A,并对传统生产工艺进行优化,设计适用于DH100A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用正火代替退火,调直方式改为油淬火热处理工艺,具体为:开坯拉拔→正火→拉拔→球化→轻拉→油淬火调直.经过验证:使用新材料,采用新工艺,能提高拉拔效率,使钢丝表面脱碳显著降低,钢丝表面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5.
单臂回转式机械手在我厂设计的3MZ215、3MZ1310B、3MZ2110B等轴承磨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其结构紧凑,动作平稳,性能可以和日本精工生产的G823SD滚子外圆磨床相同功能部件媲美,上下料循环一次仅需0.3~0.5秒,是自动化机床  相似文献   
36.
以轮胎半焦和石英砂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出碳化硅晶须。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制得的产物进行物相组成和形貌分析,探究反应温度(1 300~1 500 ℃)、反应时间(120~300 min)、升温程序以及半焦粒度对合成碳化硅晶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温度控制在1 350 ℃左右,且采用先升至1 500 ℃成核再降至1 350 ℃保温生长的加热方式时更有利晶须生长;原料粒度能够同时对碳化硅的生成和晶须的生长产生影响;随着半焦粒度的减小,碳化硅晶须的产量和质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轮胎半焦粒度100~120目(150~120 μm)、反应温度1 350 ℃、反应时间240 min的最佳条件下,碳化硅产率为95.36%,制得的晶须直径为50~120 nm,长度为50~80 μm且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7.
陆鹏飞  李毅  张宇亮  张新 《治淮》2020,(1):50-51
因为检修闸门制造工艺、安装水平和原检修闸门槽施工技术等问题影响,检修闸门之间、检修闸门与闸墩之间等渗水、射水严重,无法满足闸门检查维修干地施工要求,亟需研究发明一种新产品解决以满足水闸运行管理等各方面需要。  相似文献   
38.
定位管接头     
连接分水滤气器、调压阀和油雾器等气动元件的管接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接头,它具有定位方方便,连接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9.
轴承套圈内圆磨床一般都采用斜楔—杠杆进给,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用化程度高。不足之处在于整个机构分散在机床床身内部,没有独立的箱体,不够紧凑。我厂近期开发的3MZ2016型自动轴承套圈内圆磨床采用步进电机控制,经内式波发生器双波谐波减速和滚珠丝杠螺母,直接传动工件滑板进给(图1),机构体积小,重量轻,进给精度分辨率高,是我厂轴承磨床进绐的又一种典型结构。  相似文献   
40.
轴承套圈内圆磨床的工件滑板一般都采用斜楔——杠杆进给,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通用化程度高,不足之处在于整个机构分散在机床床身内部,没有独立的箱体,不够紧凑,我厂近期开发的3MZ2016型自动轴承套圈内圆磨床,其工件滑板的进给控制如图1,采用步进电机1控制,经谐波器2(内式波发生器双波谐波减速)和滚珠丝杆3,直接传动工件滑板4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