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循环处理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滤液循环是利用填埋场的上覆土壤层及垃圾填埋层的净化作用来处理垃圾渗滤液。它具有投资省、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该实验用垃圾土柱来模拟填埋场的垃圾层 ,探讨了用粉煤灰与垃圾以一定的重量比混合和培养微生物对渗滤液的循环处理效果的优化。得出此法可以加速垃圾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预处理山梨酸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微电解和Fenton试剂相结合的方法对山梨酸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探讨了影响处理效果的各种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在V(Fe):V(C)=3:2,H2O2投加量为理论投加量的0.5倍,微电解和Fenton试剂氧化的停留时间分别为4、2 h时,该方法对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75%,而且废水的BOD/COD由0.23提高到0.45.连续运行6 d,装置运行稳定,去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郭晓东  赵勇胜  董军 《非金属矿》2005,28(5):48-49,60
采用沸石改性天然黏土以增强其对污染物的衰减能力,研究了沸石含量变化对黏土防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土的渗透系数都达到10-8cm/s;对COD、铵和硝酸根等污染物的去除率有明显提高;含5.66%沸石为最佳配比。用改性复合土作为垃圾填埋场衬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利用单站外辐射源的目标无源定位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联合到达角度和时差信息的正则化约束总体最小二乘(RCTLS)定位算法。首先,将非线性的到达角度和时差的观测方程进行线性化处理,分析了方程系数矩阵可能出现的病态问题,将定位问题建立为RCTLS模型,并采用牛顿迭代方法对模型求解,从而得到目标位置估计。最后,推导了算法的理论误差,并按照均方误差最小的原则推导了正则化参数的最优值。仿真结果表明,算法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均优于约束总体最小二乘(CTLS)算法。此外,对系统几何精度因子图的分析表明,目标及外辐射源的位置对定位精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延长积累时间可以有效提高无源雷达的目标探测能力,但是对于高速机动目标,其速度、加速度、第二加速度等因素导致现有的检测算法在积累过程中发生距离徙动(RM)和多普勒频率徙动(DFM),使得目标检测性能恶化。该文针对无源雷达中变加速运动目标的长时间相参积累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相邻互相关函数(ACCF)-参数化中心频率-调频率分布(PCFCRD)-Keystone变换(KT)的相参积累算法(ACCF-PCFCRD-KT)。首先给出无源雷达中变加速运动目标的回波模型,分析了目标速度、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对相参积累的影响。针对目标第二加速度引起的多普勒频率弯曲,采用ACCF降低了距离和多普勒频率徙动的阶数,而后利用PCFCRD估计出目标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参数,在补偿了目标加速度和第二加速度引起的2次和3次徙动后,利用KT校正目标速度引起的线性徙动,并实现目标回波的积累。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补偿无源雷达中目标运动导致的RM和DFM,对变加速机动目标的积累效果显著优于现有算法。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中砂(0.25~0.5 mm)和砾石(5~10 mm)通过一维砂柱实验分别研究了在2种不同气流运行方式下,表面活性剂强化空气扰动技术过程中空气饱和度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当气流以孔道运行方式为主时,随表面张力降低,地下水中空气饱和度提高,但当表面张力降至49.5 mN/m后,空气饱和度反而有降低的趋势,表面张力降低所引起的毛细压力下降是空气饱和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当气流以鼓泡运行方式为主时,当SDBS浓度<1 000 mg/L,空气饱和度随着表面张力降低而持续增加,气泡稳定性增强是空气饱和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时差多参的单脉冲信号实时配对分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分选算法均或多或少地存在对复杂调制信号难以分选、分选正确率低、对低重频信号分选效果差以及实时性差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站时差和多参数信息联合的单脉冲信号实时分选方法.该方法首先引入时差窗,对多站接收到的脉冲信号进行粗配对,分别得到多个可能与主站单脉冲正确配对的"脉冲对"序列;然后,利用脉内多参数信息对"脉冲对"进行精确匹配,获得真实配对的"脉冲对",进而计算"脉冲对"对应的时差并得到"时差对"序列;最后,在误差容限内,依据时差的不变性,实现对单脉冲信号的实时分选.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对复杂脉间和脉内调制信号、超低重频信号甚至单脉冲信号进行有效分选,具有较高的分选正确率和较好的分选实时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维柱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地下水受BTEX污染过程初期,含水层中顺序氧化还原环境的空间变化规律,并对模拟柱不同高度出水中BTEX各组分的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模拟柱中各氧化还原灵敏性指标的浓度分布呈现以下规律:距离污染源80~98 cm处的氧还原环境较强;60~80 cm之间硝酸盐还原环境较强;35~60 cm之间以铁还原环境为主;24~50 cm之间形成硫酸盐还原环境;0~30 cm处HCO3-的浓度最低则产甲烷作用较明显.BTEX各组分从模拟柱底部至顶部呈急剧减少规律,其中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和间邻二甲苯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4%、99.96%、99.94%、99.49%和98.3%.  相似文献   
19.
20.
数值模型在水文地质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模型是否能再现被模拟实本、如何理解模型拟合结果、以及模型应用时的可靠性和利用模型预报时的准确程度等问题都是目前人们关注的,也是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用模型评价来提高模型的模拟性能和准确程度,并给出了一种评价方法,为模型的评价和改进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