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工业技术   3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ZL101过流冷却转移法半固态压铸工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倾斜管过流冷却-转移法生产半固态流变压铸件,研究了压铸工艺对ZL101铝合金半固态流变压铸件性能的影响,以及半固态压铸件经T6热处理之后性能的改变.对比研究了液态与半固态压铸件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浇注温度为595℃、压射速度为1.8 m/s时,压铸件性能最佳,此时较浇注温度为630℃的液态压铸件的抗拉强度提高了11%.经热处理的半固态压铸件抗拉强度与伸长率都得到改善.液态与半固态压铸件试样的拉伸断口为准解理断裂,经热处理的半固态压铸件试样的拉伸断口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92.
磁场对铁硅锰铸钢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硅锰铸钢在不同磁场强度和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处理后可显著改变铁硅锰铸钢的显微组织,由混合型组织改变为单一的珠光体或马氏体。在弱磁场条件下,奥氏体化温度的高低及冷却速度的快慢对试验钢组织的影响与此磁场作用时间长短有关。冷速较低时弱磁场对较高温度下的相变有某种促进作用,冷速较快时则促进低温相变。  相似文献   
193.
球墨铸铁热分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热分析技术在球墨铸铁炉前化学成分测定与控制、石墨形态和球化率预测、力学性能预报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今后球墨铸铁热分析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4.
外部因素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和分析了正载荷、滑动速度、滑动距离、环境温度等外部因素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与复合材料内部影响因素类似,外部因素通过影响复合材料磨损机制而影响复合材料磨损率。  相似文献   
195.
王传琦  刘洪喜  周荣  蒋业华  张晓伟 《中国激光》2012,39(10):1003006-74
采用优化的激光熔覆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了质量良好的颗粒增强多道镍基复合Ni60CuMoW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涂层的显微组织、颗粒相分布和结构特征。根据显微硬度和盘销式干摩擦磨损实验数据,比较了回火处理前后颗粒增强激光熔覆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分布和耐磨性能,并就热处理对磨损机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原位制备的颗粒增强镍基复合熔覆涂层经回火处理后,距结合界面0.3~0.8mm区域范围内析出的复合碳化物和硼化物硬质颗粒结构完整、尺寸分布均匀、密度大,与基体相界面呈牢固的冶金结合。回火处理前后涂层熔覆区的显微硬度较基体分别提高了4.9倍和5.8倍;耐磨性较基体分别提高了1.1倍和2.9倍。  相似文献   
196.
通过对居里点以下在等温珠光体(P)相变过程中施加弱磁场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对珠光体相变中出现的再辉点、最高回升温度、相变不同阶段特征、最终转变量和相关的热动力学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即使是弱磁场也可缩短相变孕育期,使相变时间相对延长,从而增加了珠光体转变量;珠光体在相变初期转变量较大,之后在较宽的等温时间内转变量逐渐增加;磁场对相变初期的"联发式生长"特征有促进作用;铸钢组织中的缩松缺陷会产生感应漏磁场,增加了形核位置及数量,起到了"相变反应焊合缺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7.
分别以高纯N2和高纯Ar为保护气体,在TC4钛合金基材表面激光原位合成了TiN/钛基复合涂层。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复合涂层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空气电阻炉初步测试了复合涂层的相对高温耐氧化性。结果表明,Ar气氛下原位合成的复合涂层含有较多未完全反应的Ti相,组织均匀性较差,涂层截面显微硬度分布不均;而N2气氛下的原位合成反应比较充分,原位合成复合涂层主要由TiN和Ti3Al两相组成,涂层组织均匀致密,含较多高硬度TiN相,显微硬度自基体至涂层过渡平缓,且平均显微硬度较Ar气氛下复合涂层高约40.7%,600 ℃和800 ℃的相对耐氧化性值分别是TC4基体钛合金的6.83倍和1.94倍,较Ar气氛下的复合涂层提高约17.96%和19.75%。  相似文献   
198.
199.
 采用OM、SEM并结合Thermo-calc计算和Image-proplus 6.0分析,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冷作模具D2(Cr12Mo1V1)和DC53(Cr8Mo2SiV)钢碳化物溶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0℃以后,两种钢中的碳化物的体积分数相差10%左右,D2钢的碳化物类型主要为M7C3型,DC53钢的碳化物在低于1000℃时主要为M23C6型,高于1000℃时为M7C3型。高于1200℃时,DC53钢碳化物基本溶解,而D2钢在1300℃高温时还有少量的碳化物。平均粒径为0.2~0.4μm的碳化物数量最多,在0.6~1.2μm粒径区间的碳化物数量随温度的增高而递减。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未溶碳化物的面积分数逐渐减少,并得到了未溶碳化物体积分数、面积分数随加热温度变化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200.
云南斑铜的显斑着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龙  周荣  蒋业华 《表面技术》2005,34(2):44-45,48
斑铜是云南省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对斑铜生产工艺中的有关表面处理的关键步骤作了论述,重点介绍了斑铜显斑着色液的配方及其工艺参数,并用金属学原理分析了斑纹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