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31.
论述了我国干法熄焦技术装备的发展状况、工艺流程、技术特点、节能减排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2.
以衡阳市2014-2019年总家庭用水量数据,建立了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衡阳市2020-2022年总家庭用水量进行预测,结果分别为7319.234万m3、7655.177万m3、8057.299万m3,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结合对某小区的实地调研,了解居民家庭用水现状,从政府,开发商和居民自身提出家庭用水节水建议.  相似文献   
33.
建立了无量纲稳态系统热力学模型。并用该模型分析了优值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优值系数是热电制冷器性能的内在制约,散热和温度条件则是热电制冷性能的外在制约,无量纲优值体现了二者对系统的影响。热电制冷系统的特殊优势再度受到人们关注,但在热电材料优值系数受到限制的现实条件下,热电制冷系统在能效上是难以与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比较的。  相似文献   
34.
基于热电制冷热力学循环分析了热电制冷器正常工作的温度条件,以及两种极限工况性能受工作温度条件的制约关系。优值系数是热电制冷器性能的内在制约,散热和温度条件则是热电制冷性能的外在制约,热电制冷元件工作的温度特性与电子元件工作的理想温度条件是非常适应的。基于热电制冷的主动冷却技术对高热流密度电子集成部件的封装散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5.
本文论述在单面白板纸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实践加强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整体式太阳热水器(ICSSWH)结构改进研究进展.通过结构改进,强化热分层,降低对流热损失,提高聚光比和集热率;通过材料选择,改善内部传热,提高吸收率,降低辐射热损失.整体式太阳热水器(ICSSWH)在农村地区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7.
网络在线辅导毕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毕业设计网络在线辅导平台的组建及其意义;学生对毕业设计辅导学习支持服务的倾向性;在线辅导毕业设计中的替代交互问题。在线辅导便于实行柔性化管理,可以实现师资、信息、文献资源的整合共享,有利于培养学习主动性、探索性,实现教学相长。在线辅导不能完全替代面授辅导。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38.
卡车驾驶室热电空调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电制冷装置与热虹吸管组合,并通过适当的能量回收措施,能显著提高热电空调装置效率;研制了一种新型卡车驾驶室热电制冷空调装置,对其作了热力分析和性能测试;热电空调装置与车辆、船舶等移动独立空间有很好的兼容性,具有环境友好、系统简单、运行可靠等优势;采用大流量、小温差、前上位送风,便于改善室内气流组织,提高舒适性;在各种实验数据的基础之上,经过系统设计和制作工艺的优化,可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39.
热虹吸管散热器与热管工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水、R11、丙酮、甲醇为热管工质的柱型热虹吸管散热器与以热水作为供热介质的常规散热器,从散热能力和表面温度的均匀性两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热管工质的热物理性质及不凝性气体对热虹吸管散热器的影响,以丙酮、甲醇作为热管工质较为理想。实验散热器总放热量中,热对流放热量约占61%,辐射放热量约占39%。  相似文献   
40.
热管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工程应用(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建筑能耗现状及其能流特征,热管换热技术在建筑热回收及节能中具有较好的技术适用性;对热管换热器结构形式、材料选择、最佳充液率等参数的确定以及通风空调节能、太阳能利用,热管供热系统,地热能利用、低品位废热利用等工程应用途径和形式,设计方法和原则等一般性工程问题作了系统分析,为实际工程应用和设计提供一般意义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