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9篇
工业技术   4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31.
在我国16个长钢轨焊接基地中,大部分生产线采用了GAAS80系列钢轨闪光焊机,另有成都铁路局、广铁集团等单位的焊轨基地生产线采用了少量K系列固定式钢轨闪光焊机。本文介绍了我国长钢轨焊接基地应用的几种固定式钢轨闪光焊机和我国自主研发的固定式钢轨闪光焊机,详细分析了各型焊机的历史发展、技术参数、机械结构、电源系统和工艺特点。结合我国当前铁路发展的趋势,未来固定式钢轨闪光焊机将朝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32.
目的开发一种能够在热硫酸介质中长期保护316L不锈钢的新型复合涂层。方法使用化学氧化法制备一次掺杂聚苯胺(PANI),通过脱掺杂-二次掺杂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二次掺杂聚苯胺,并添加环氧树脂(EP)作为成膜剂制备PANI/EP复合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等方法,对材料的官能团、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用电化学测试法和划痕浸泡实验测试PANI/EP复合涂层的耐蚀性能,并对复合涂层的保护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在50、60℃的1mol/L硫酸溶液中,PANI/EP复合涂层试样的自腐蚀电位相对不锈钢显著提高,其中50℃时提高了560 mV,60℃时提高了450m V,均达到不锈钢的钝化电位,阳极极化曲线电流密度下降了两个数量级。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表明,涂覆涂层后,试样的阻抗模值明显增大。划痕浸泡试验表明,在50℃的1 mol/L硫酸溶液中浸泡一周后,PANI/EP复合涂层试样没有发生脱落,且划痕处几乎没有腐蚀,主要原因是涂层促使不锈钢表面生成了稳定的钝化膜。结论在中温硫酸溶液中,PANI/EP复合涂层对不锈钢同时提供物理屏蔽作用和阳极保护作用,有良好的防腐蚀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433.
采用木瓜蛋白酶水解法从鸡胸软骨中提取硫酸软骨素粗多糖,并用三氯乙酸除蛋白、乙醇沉淀和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产品。以硫酸软骨素主要成分(总糖、还原糖、葡萄糖醛酸、游离硫酸根)及相对黏度为指标,研究热、酸碱、氧化剂处理对硫酸软骨素稳定性的影响及紫外光照射对其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紫外光照射后,硫酸软骨素结构基本无变化;在温度低于80℃,pH=7时,硫酸软骨素稳定性较好。温度大于100℃、强酸、强碱或含有氧化剂时,硫酸软骨素极不稳定,各成分变化程度较大,游离硫酸根增加,分子量降低。但对于其降解机理,需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34.
水下滑轮安装法是深水超大型管汇的主要安装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一艘半潜式平台和两艘辅助船只进行水下目标管汇的安装下放。为了研究滑轮法在深水水下丛式管汇中的下放过程,以滑轮安装法中的钢丝绳为分析对象,在不考虑环境载荷的影响下,将水下管汇的安装过程分为3个阶段,建立了3个阶段的静力学平衡方程,分析了钢丝绳的最大拉力以及曲线形状,并研究了水深和管汇质量对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滑轮法下放管汇的所有阶段中,钢丝绳受到的拉力均与该点切线与水平轴夹角的余弦成反比;对于给定的水深,钢丝绳任意点拉力的水平分量为常数,该常数随水深的不同而变化;钢丝绳的形状由其单位长度重力和管汇重力决定,进入水中后,其形状曲线都由两段不同的曲线组成。所得结论有助于确保滑轮法安装中钢丝绳的安全使用,并可作为研究各种非线性及动力影响的初始出发点。  相似文献   
435.
西非深水油气田典型开发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西非现有主要深水油气田的开发状况和工程模式,统计和整理出西非主要深水油气田的主平台类型和典型的5大类开发模式。着重分析了各开发模式在西非深水油气田的实现形式及其主要特点,并根据西非深水海域现有的深水平台,探讨了环境、水深、油藏、政策等主要控制因素对西非深水油气田开发模式的影响,提出海上浮式平台、水下生产系统和外输方式基本设计的选择关键要点。为高效开发西非深水油气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并对自主开发中国南海深水油气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36.
以硅溶胶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用单模聚焦微波辐射法合成小粒径NaA分子筛。采用硅烷偶联剂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NaA分子筛进行表面改性,考察了硅烷偶联剂用量(质量分数)、改性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NaA分子筛油浆黏度的影响,探讨了NaA分子筛改性前后的晶相结构、粒径分布、形貌特征和静态水吸附量,并以改性前后的NaA分子筛为原料加入到聚氨酯体系中,研究其在聚氨酯体系中的适用期。实验结果表明:在偶联剂用量为3%、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0 min条件下制备的改性NaA分子筛,其在蓖麻油中的黏度达到最小值为(9 362±100) mPa·s,改性前后NaA分子筛的结构和形貌没有发生改变。通过硅烷偶联剂KH-560对NaA分子筛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有效提高NaA分子筛的分散性能,降低NaA分子筛油浆黏度,延长其在聚氨酯体系中的适用期,并且对其力学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37.
王明阳  王莹莹 《移动信息》2023,45(10):205-207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影响既有工程安全的病害之一,如何实现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自动定位、扩展跟追,是降低混凝土裂缝病害破坏力、预防安全事故的主要问题。三维点云重建混凝土结构裂缝定位与跟追技术基于大数据技术,其可以通过无人机搭载的高分辨云台照相机获得目标图像集,然后通过优化数据集与三维重建流程,获得建筑结构点云模型并还原相机空间参数,最后通过视点定位算法,求得拍摄图片的坐标,并将图片与坐标相连接,以此将裂缝定位在点云模型中。检验表明,三维点云重建的模型能精准定位混凝土裂缝,并实现对裂缝的实时跟踪与观测。  相似文献   
438.
西藏高原建筑室内极端干燥问题突出,掌握高原室内湿环境现状和人员湿舒适特征是解决该问题的首要任务。本文以拉萨市各类典型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测试和问卷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从室内湿环境参数、湿主观评价投票和湿环境调控技术等方面量化分析了拉萨市建筑室内湿环境现状。结果表明:拉萨市夏季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基本处于40.0%~70.0%范围内,但冬季室内空气极端干燥,90.0%以上时间的空气相对湿度低于30.0%,当考虑温湿度组合调控时,加湿相比提高室内温度更能有效提升当地居民舒适度;高原短期居住人群中近80.0%的受试者认为拉萨市冬季室内干燥并期望所处湿环境水平提升,且湿不舒适投票占比为67.6%,高原长期居住人群的上述占比均降低约30.0%;仅有1/5的拉萨市建筑配有传统加湿技术,但难以有效提升室内湿环境水平,亟待提出高原适宜性室内湿环境营造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39.
水下管汇作为一种典型的水下生产设备,在经济性和效率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深水油气田开发中。传统的水下管汇在安装和回收方面存在着不足之处。优化传统水下管汇结构,增加浮筒结构,去除底座和吸力锚,提出一种能够悬浮在距离海床一定高度的内悬浮式管汇。设计2种总体布局方案,对比优选出整体布局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浮筒位置的比较与优化,得到了水下悬浮管汇位置优化总体方案。用Ocerflex对所选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证明在输送不同密度油气以及浮筒破损1层的情况下,悬浮管汇仍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40.
王莹莹  陈志刚  王衍学 《机电工程》2023,(11):1655-1663
滚动轴承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在复杂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其故障特征信号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导致其难以被识别。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OA)的变分模态分解(VMD)联合多点最优最小熵解卷积(MOMEDA)的滚动轴承外圈故障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对仿真信号进行了分解,使用鲸鱼优化算法(WOA)确定了最佳分解层数以及各分量的样本熵;然后,以样本熵最小值为目标寻优,得出了包含故障信号的最佳分量,对得到的最佳分量进行了MOMEDA重构,从重构信号的包络谱中获得了仿真信号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倍频;最后,为了验证WOA-VMD联合MOMEDA的有效性,在实验台上采集数据,对滚动轴承的外圈故障信号进行了特征提取。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可以高效地进行信号的分解寻优,能较为准确地得到仿真信号的故障频率(100 Hz)和实验台提取信号的近似故障频率(87.5 Hz),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低信噪比的工况条件下,采用WOA-VMD联合MOMEDA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滚动轴承的故障特征信号,并能从重构信号中提取故障特征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