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1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以亚甲基蓝(MB)作为目标污染物,实验研究了Fe~(2+)/H_2O_2体系降解MB的活性物质,明确了主要反应条件对MB降解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HO_2·没有直接降解MB的能力;Fe~(2+)/H_2O_2体系对MB的降解能力主要来自于·OH;Fe~(2+)/H_2O_2体系降解MB可分为快速反应阶段和匀速反应阶段。快速反应阶段的MB降解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体系对MB降解能力随H_2O_2初始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减弱的趋势,本实验条件下,最佳H_2O_2初始浓度为5 mmol·L~(-1)。体系对MB降解能力随Fe~(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MB降解速率随MB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MB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保证·OH生成速率及其有效利用是提高体系氧化能力及H_2O_2利用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采用热重法并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在1000 ℃条件下Ni-10Cr-5Al (质量分数,%) 合金样品表面粗糙度对其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00 ℃氧化215 h后,不同表面粗糙度的合金其氧化动力学均服从抛物线规律,并存在两个抛物线常数,氧化膜主要由Al2O3,NiCr2O4和NiAl2O4组成。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氧化增重越明显,同时氧化膜脱落越严重、氧化膜金属界面越起伏。其中,表面粗糙度对合金氧化的影响主要是在氧化前期阶段促进生成了尖晶石NiCr2O4和NiAl2O4氧化物。  相似文献   
53.
针对辽阳广电宽带城域网试运行期间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路由策略、网络层次、IP地址规划、防火墙设置等优化工作,实现了骨干网的稳定运行,并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54.
王忠华  吴殿星  周美园 《食品科学》2004,25(10):361-366
本文就稻谷主副产品(如淀粉、碎米、米糠、米胚和稻壳等)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包括抗性淀粉、(-氨基丁酸、六磷酸肌醇、谷维素、维生素E和二十八烷醇等的生理功能及特定功能因子水稻种质的分子改良作一简要综述,以期为开发与研制新型功能食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5.
刘辉义  蔡永生  王忠华 《焊管》2005,28(3):24-26
介绍了国内6种钢塑复合管材的制造方法,并对各种管材的性能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对钢塑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可为钢塑复合管的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不同水稻品种胚芽米加工特性及其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品种的水稻为材料,以留胚率为参数进行胚芽米专用水稻品种的筛选,同时进行营养成分(如灰分、蛋白质、氨基酸、直链淀粉、微量元素等)的测定,最后进行品质比较分析,进一步明确不同品种加工成胚芽米的可适性。结果发现,不同品种水稻经加工后留胚率存在较大差异,粳稻的留胚率明显高于籼稻与籼粳杂交稻,三者平均留胚率分别为76.1%、66.83%和64.96%。品质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水稻品种的条件下,由留胚率高的水稻品种加工而成的胚芽米蛋白质、氨基酸、灰分及矿物质含量明显优于留胚率低的水稻品种。综上所述,不同品种均可加工成胚芽米,但胚芽米的品质取决于品种的类型与粒形。因此,以留胚率为指标开展胚芽米加工专用品种的选育对于提高胚芽米的产量与品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介绍了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生产的高速PCR的SpeedCycler2的性能特点和应用。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提高PCR升降温速度,提高模块温度与样品溶液温度一致性,来极大地降低每个PCR循环的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整个PCR反应速度的目的。指出了高速PCR提高PCR产物的特异性的可能性。同时也列举了高速PCR在人类基因组学,长片段DNA植物基因组学,及在法庭科学等方面应用,指出了高速PCR技术为各项基因研究可能带来的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58.
基于EPC搜索的RFID系统二进制防碰撞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从20世纪80年代走向成熟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1]。在RFID系统中,为解决碰撞问题,必须采用一定的防碰撞算法,时分多址算法中的二进制搜索算法识别率较高,是RFID系统中最常用的防碰撞算法。介绍了常用防碰撞算法的原理,并详细分析了二进制搜索算法的原理和实现过程,最后对算法的效率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得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就业工作已成为高校重要的学生工作之一,文章统计分析了近三年测控专业的就业状况,指出存在的就业误区和影响因素,并针对就业状况提出就业指导策略.  相似文献   
60.
利用液态金属X射线衍射仪对纯In熔体及In-1%Cu熔体分别在280℃、390℃、550℃、650℃、750℃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二者的衍射强度、结构因子、双体分布函数、径向分布函数以及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原子配位数。结果表明,随温度由280℃升高到750℃,两种熔体的平均最近邻原子间距r1和原子配位数Ns都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原子团簇都出现“热收缩”现象,加1%Cu后的熔体团簇热收缩程度较之纯In熔体大。在整个测试温度区间内两种熔体的热收缩都不是均匀的,而是在某个温度区间发生突变,收缩明显,纯In熔体的突变区间为390℃-550℃,In-1%Cu熔体的突变区间为280℃-390℃,加1%Cu后突变区间向低温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