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56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ICP—AES方法是快速、灵敏、准确、同时测定多种微量元素的方法。由于方法的基体效应小,可用一套标准同时测定不同种类的试样,近年来国内已广泛采用ICP—AES测定钢铁、环境水样等多种试样中微量金属元素。水样分析目前大致采用直接法和分离浓缩法。本文采用ICP—AES测定工厂废水中的铬、钒、钛、铍、铜、钼等微量元素,各待测元素的定量下限为0.OOX微克/毫升—0.0X微克/毫升,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  相似文献   
32.
实时单载波相干光通信和实时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OFDM)通信在处理方法和处理顺序上有所不同.实时相干光OFDM通信,接收端的信号处理首先在时域上进行,在时间同步之后便进行频偏估计,随后通过FFT变换之后转换到频域上再进行信道估计、相位噪声估计以及最终的信号检测;实时单载波相干光接收端的信号处理过程在时域上进行,首先进行的是信道估计,随后进行频偏估计.  相似文献   
33.
介绍国内首次在182.5kmG.655光纤上的10Gbit/s系统传输试验,试验中使用了2只EDFA,没有采取色补散措施,其结果是色散代价基本为零,这表明G.655光纤适合应用于10Gbit/s传统输系统。文中还分析了系统发送端采用预啁啾方式与G.655光纤的零色散点的选择关系,为系统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2004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于2004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国际通信展已通过资格认证是中国唯一的全球展览业协会的通信展。本届是双数年的最后一届.从明年起改为两年一届。本届展览会已成为本年度在亚洲和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通信展。  相似文献   
35.
本文探讨数字光纤中继系统中的抖动积累问题,具体分析谐振槽路(RC)作定时提取时的抖动积累特性,并给出适于工程估算抖动积累特性的简化公式。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介绍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纤光缆部研制的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及其在国产的565Mbit/s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上的实验,中继距离可达190km,系统误码率<10—12。  相似文献   
37.
为了研究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系统关键技术,利用16路光源,每路光源采用相干光PDM(偏振复用)16QAM(16进制正交振幅调制)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实现了单路传输速率为1.92Tbit/s、C波段总速率为30.7Tbit/s的80km普通单模光纤传输系统。每路光源信道包含了45路光子信道,其频谱宽度为250GHz,系统谱效率为7.68Gbit/s/Hz。所有信道经过80km传输后的误码率均低于第三代FEC(前向纠错)解码门限2×10-2。  相似文献   
38.
程燕  刘端  张凯  李珍  杨铸 《信息通信》2012,(4):215-216
在通信产品市场更加短兵相接的今天,专利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第二战场”.本文通过对近年行业专利公开数据的解读,提出一些科研布局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使集团从通信领域的“跟随者”向着“领跑者”加速蜕变.  相似文献   
39.
32×10 Gbit/s 3 040 km无电再生光传输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容量超长距离(ULH)传输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技术,文章介绍了32×10 Gbit/s系统在实际的3 040 km G.652光纤上传输的试验情况.线路发送采用NRZ码,具有符合G.709的OTU2格式的线路速率,系统应用分布拉曼放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经3 040 km传输后,Q值>3.82,光通道代价<1.6 dB,连续24 h无误码.  相似文献   
40.
以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为背景,为了提高轨道交通传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现有嵌入式冗余结构的研究与分析上,提出一种基于STM32的二乘二取二系统设计的光通信站间安全信息传输设备,并阐述了该设计在光通信传输设备位置及作用、系统设计以及芯片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