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10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5种不同来源的脂肪酶为催化剂,研究了在有机溶剂中乙酸乙烯酯和正丁醇手转酯化反应,比较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催化活性,发现低极性溶剂更有利于酶反应。随后以正己烷为溶剂,考察Candida sp脂肪酶催化转酯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酶的最佳反应温度为35℃;实验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溶剂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52.
唐世平  吴坚平  胡伟  杨立荣 《农药》2004,43(11):509-511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手性α-氰基-3-苯氧基苄醇(CPBA)的含量,采用Sumichiral OA-4400手性柱,正己烷:二氯乙烷:乙醇=87:10:3为流动相,UV检测器(λ=254nm),外标法峰面积定量。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100.0%-102.2%之间。并使用该法测定酶转酯化反应过程的S-CPBA的含量及ee值。  相似文献   
5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测定定虫隆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荣  陈安良  张兴 《农药》2003,42(11):26-28
将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相结合,得到了特异性杀虫剂定虫隆的残留分析方法。SFE对定虫隆的萃取务件为:压力3000PSI,温度75℃,静态萃取时间20min,动态萃取CO2流量50Ml,改性R制0.08ml/g(甲醇),收集溶剂甲醇,萃取样品可直接用于高效液谱分析,务件为检测器: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V254nm),色谱柱C18键合柱,流动相甲醇/水(80:20,V/V),流速1ml/min,柱温25℃,保留时间:18.285min。该定虫隆残留分析方法回收率为100.94%。  相似文献   
54.
微生物法制备抗抑郁药R-托莫西汀中间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 2 0株酵母菌中筛选出了两种还原 3 氯 1 苯丙酮生成高光学纯度R 3 氯 1 苯丙醇的较好菌株SaccharomycesB5和Candida 10 4 ,R 3 氯 1 苯丙醇的对映体过剩值为 10 0 % .研究了温度、pH、反应时间、底物质量浓度、菌体添加量等微生物培养条件及反应条件对两种菌种还原 3 氯 1 苯丙酮的影响 .以体积分数 5 %的乙醇为共底物 ,可使SaccharomycesB5和Candida 10 4转化底物的产率分别从 17%和 9%提高到 5 0 %和 4 8%  相似文献   
55.
56.
针对某特种汽车备胎架无法回收问题进行分析,绘制引起该问题的故障树,通过结构分析和管路及阀件压力损失计算,对备胎架液压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液压系统中合理设置平衡阀压力可有效解决备胎架无法回收问题。通过解决备胎架收放问题,提高了装备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7.
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cL)催化多种手性伯醇酯的不对称水解反应显示其对结构中含有额外的非酯键氧原子的手性伯醇酯的对映体选择性较高,而对不含额外氧原子的选择性差。分别用多种氨基酸残基特异性的修饰剂修饰 PcL,结果发现经 N-乙酰咪唑(NAI)修饰酪氨酸残基(Tyr)后 PcL 对含额外非酯键氧原子的手性伯醇酯对映体选择性显著降低,而对不含额外氧的伯醇酯选择性几乎不受影响。蛋白质谱证实产生主要影响的是位于 PcL 活性口袋内的 Tyr29 残基,手性伯醇酯能否与 Tyr29 形成额外氢键决定了 PcL对其选择性。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Tyr29被修饰的 PcL 不能与底物形成氢键,因此选择性明显下降。这一发现成功揭示了脂肪酶对手性伯醇对映体选择性的分子识别机理。  相似文献   
58.
居述云  吴坚平  杨立荣 《化工进展》2021,40(3):1215-1225
D-氨基酸氧化酶是一类含有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氧化还原酶,能够催化D-氨基酸氧化脱氢,生成相应的α-酮酸、过氧化氢和氨。该类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主要来源于真核生物和少数原核生物。作为一种经典的生物催化剂,D-氨基酸氧化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底物谱广泛、对映体选择性好等特点,在合成医药、农药和精细化学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D-氨基酸氧化酶的基本蛋白结构特征及其催化机制,重点介绍了D-氨基酸氧化酶底物特异性和热稳定性分子改造的策略和代表性成果以及该类酶在生物催化中的应用,例如制备7-氨基头孢烷酸、手性氨基酸、胺类化合物和α-酮酸。最后探讨了D-氨基酸氧化酶目前在生物催化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续的研究可围绕新酶的挖掘与改造展开工作。基于对映体选择性和底物识别的分子机制,理性设计酶的催化性能,并以挖掘或改造获得的D-氨基酸氧化酶作为新酶元件,用于构建功能化学品生物合成新途径。  相似文献   
59.
以聚乙二醇(PEG2000)为模板剂,醋酸锌为前驱体,乙醇为溶剂,二乙醇胺为络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ZnO多孔薄膜。利用IR、TG-DTA、及SEM等测试方法对薄膜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样品在溶胶-凝胶及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研究了前驱体浓度、PEG2000加入量对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Zn2+的浓度为0.6 mol/L时,加入PEG2000后,有利于ZnO多孔结构的形成,而且孔尺寸及密度也随PEG加入量的增大而增大。随孔尺寸的增大,ZnO粉末的比表面积先增加后下降,薄膜的紫外—可见光透射率随着孔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60.
以二氧化硫、亚硝酸钠、氨水为原料,合成硫酸羟胺,讨论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合成羟胺收率的影响。羟胺收率大于85%,工业化生产也取得了良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