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工业技术   20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结合X射线能谱仪,研究Al-Zn-Mg-Cu合金叩相沿小角晶界的析出序列。试样在135℃分别时效5min到6h。结果表明,η相在小角晶界的析出序列是:SSS→VRC→GPⅡ区→η’→η。基于非平衡晶界偏析和非平衡晶界共偏析理论,在Al-Zn-Mg-Cu合金时效过程中,通过溶质一空位对的扩散,大量的沉淀形成元素偏析到晶界。这种晶界偏析在VRC、GPⅡ区、η’相和η相的形核和生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纤维表面涂层法是解决CVD SiC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有效途径。从涂层选取原则、涂层分类和制备方法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几种典型涂层进行了重点评述。最后,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3.
吕祥鸿  杨延清  马志军  陈彦 《材料导报》2005,19(3):60-62,66
综述了纤维增强T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Ti-Al金属间化合物基体的结构和性能、增强体纤维的运用、界面相容性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界面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以及目前T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最新制备技术.指出了今后纤维增强Ti-Al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4.
纤维表面涂层法是解决CVDSiC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问题的有效途径。从涂层选取原则、涂层分类和制备方法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几种典型涂层进行了重点评述。最后,指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5.
采用16 种提取方法制备辣木叶提取物,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对辣木叶蛋白、糖类、多酚类物质提取率和抗氧化剂溶出率的影响。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辣木叶提取物,研究水相中蛋白(水解蛋白)、糖类和乙酸乙酯相中多酚类物质相互作用对辣木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酶法以及酶法耦合乙醇提取法可以制备蛋白(水解蛋白)、糖类和多酚类物质含量高且抗氧化活性强的辣木叶提取物。采用Ns37071蛋白酶、胰酶时,所得辣木叶提取物蛋白、糖类、多酚类物质提取率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蛋白(水解蛋白)和糖类物质对辣木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贡献大于多酚类物质,是辣木叶提取物发挥抗氧化活性的重要物质基础。此外,辣木叶提取物中蛋白(水解蛋白)、糖类、多酚类物质存在协同增效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国产SiC纤维增强Ti-6Al-4V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发现不带C涂层的SiC纤维与Ti-6Al-4V反应形成TiC和钛的硅化物,带有C涂层的SiC纤维与Ti-6Al-4V反应仅形成TiC.观察表明C涂层的厚度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07.
黄斌  杨延清 《材料导报》2006,20(Z1):413-415
对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热残余应力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在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中仍存在的问题以供材料科学工作者共同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08.
钨硅二元体系化合物除了具有难熔金属硅化物共有的高熔点、高强度、强的抗氧化性和抗形变能力的同时,还表现出了许多其它卓越的性能特点,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钨硅二元体系所形成化合物WSi_2和W_5Si_3的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5种钨硅二元体系相结构的点阵常数、形成焓、弹性常数、体模量、剪切模量、拉伸模量、泊松比、各向异性因子以及维氏硬度等物理量得到其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等信息。此外,通过对WSi_2和W_5Si_3的总体和局部态密度的计算得到钨硅二元体系化合物的成键机制。计算结果表明,在钨硅二元体系化合物的5种稳定相结构中,β-WSi_2表现出了最高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态密度的计算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态密度的计算结果表明这5种稳定相结构的成键机制均是较强的共价键和一定程度金属键的混合。结果可对基于钨硅二元体系化合物的新材料的设计提供新线索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利用QM1SP型行星式球磨机和X射线衍射仪,对含有大体积分数(20vol%)ZrO2粒子的Mo、Si元素粉末混合物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MoSi2/ZrO2超微复合粉末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混合粉末机械研磨至115h后,可形成以六方βMoSi2晶相为主的超微混合粉末;对该粉末进行热处理后,混合粉末中除了四方αMoSi2和ZrO2晶相外,还有较多的Mo5Si3相存在。  相似文献   
110.
对Fe-C合金贝氏体在奥氏体贫碳区形成机制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贝氏体相变驱动力随奥氏体贫碳区含碳量的降低而增加;在Bs温度,贝氏体临界相变驱动力(绝对值)为470─1200J/mol,随合金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贝氏体铁素体初始含碳量为部分过饱和碳,其过饱和程度随相变温度的降低而增加,且相变驱动力亦相应升高.在整个贝氏体转变温区,初期贝氏体在奥氏体贫碳区马氏体式切变形成具有热力学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