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4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圆主形声学共鸣腔端面平行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圆柱形声学共鸣腔特征长度是声学共鸣法定义玻尔兹曼常数中一个关键参数,圆柱形声学共鸣腔的端面平行性是确定圆柱形声学共鸣腔特征长度的重要因素.采用Fabry - Perot腔激光等倾干涉原理,通过旋转圆柱形声学共鸣腔,实现了圆柱形声学共鸣腔端面平行性的高精度测量.  相似文献   
22.
电子陷阱对光电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详细介绍了电子陷阱的概念以及电子陷阱对自由光电子的束缚过程。给出了电子陷阱深度与光电子寿命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起主要作用的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23.
采用激光闪光法测量材料的热扩散率,其中对漏热的修正目前主要有参数估计法、Cowan修正、ASTM修正三种方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分别进行了介绍,并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最新建立的激光热导仪上对PTB提供的标准试样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测量,对测量结果利用这三种方法进行修正比较,发现这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以及各自适用的温度范围,为选择合适的漏热修正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4.
压力容器氢损伤的监测与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菲  沈功田  王芳  李晓苇 《压力容器》2006,23(12):37-41,46
氢损伤在金属压力容器中是非常普遍的,是石油炼化企业常见的设备破坏形式。介绍了检测氢损伤的主要方法:超声波法、金相法、挂片法、氢传感器探测法和声发射技术,并指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对现场检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识别理论的研究分析,建立了特征基理论,选择合适样品建立的光谱特征基,能反映样品的综合特征信息,从而对多组分物质进行识别研究;以茶叶样品为分析对象,进行了特征基理论的应用研究,实现了对重度发酵茶和普洱熟茶的识别;以普洱熟茶识别为例,通过比较特征提取前后茶叶的识别效果,分析了光谱分辨率问题,结果显示:特征提取后茶叶类内平均距离减小为原来的2×10-3倍,类间相对平均距离增大为原来的4~66倍,类间最小最大距离比值增大为原来的34~156倍,所以类内聚集度增大,类间分散度增大,即特征基理论使光谱分辨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6.
光热敏微胶囊材料的囊芯固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热敏微胶囊材料可作为新型的高分辨率光信息记录媒质;本文在利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平均粒径为0.4μm的光热敏微胶囊基础上,获得了囊芯的凝胶率及影像密度随曝光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囊芯光敏功能物质的凝胶率随曝光时间增长逐渐增大,显影密度随曝光时间增加而降低;不同曝光时间下微胶囊囊芯光固化程度不同是导致影像密度出现反差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纳米硅氧薄膜的光电特性,采用甚高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晶态比例的nc-SiOx∶H薄膜,利用拉曼散射光谱(Raman)、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透射光谱以及稳/瞬态光致发光谱等检测手段分别对薄膜的微观结构、键合配置,能带特征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薄膜结构特征分析显示,随着氧掺入量的增加,薄膜由微晶向非晶转化,光学带隙逐渐增加,而处在相变区(晶化度约为10%,nc-Si尺寸约为3nm)的薄膜具有较高的中程有序度、较小的结构因子和较为致密的微观结构。薄膜稳/瞬态光致发光结果显示,一定量的氧掺入可以钝化缺陷、增强发光,而相变区薄膜的发光强度最大,表明较小尺寸的nc-Si具有较强的量子限制效应,nc-Si的量子限制效应发光是主要的载流子复合机制。  相似文献   
28.
光引发剂对微胶囊光信息记录材料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政  李燕  赖伟东  白占国  赵昆  李晓苇 《功能材料》2013,44(13):1900-1903
采用界面聚合技术获得了新型光热敏微胶囊信息记录与显示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和热显影技术研究了不同光引发剂的光吸收特性及浓度变化对微胶囊信息材料聚合与显色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引发剂由于在紫外波段光吸收能力的差异造成引发微胶囊内部单体聚合效率的不同,光引发剂联合应用引发单体聚合效果好于单独应用,且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效率随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光聚合产物对部分染料分子形成包裹与冻结作用,造成微胶囊显色密度的下降,且显色密度下降程度随光引发剂引发聚合效率的提高逐渐增大。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微胶囊内部光引发剂适宜浓度范围为5%~7%。  相似文献   
29.
本文首次以自制的B/S/TiO2粉末颗粒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B/S/TiO2纳米管,再使用巯基乙酸为双管能链连接B/S/TiO2纳米管(B/S/TNTs),最终制得一种新型PbS量子点复合的B/S/TiO2纳米管(PbS/B/S/TNTs)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样品晶型、形貌、光谱吸收范围和表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少量B和S掺杂对TiO2晶型、形貌没有影响,PbS/B/S/TNTs吸收光带边相对于纯TNTs明显红移,提高了样品对太阳光的利用率。在λ420nm的光照下,使用酸性红3R染料对样品光催化特性进行研究,表明PbS/B/S/TNTs光催化性能明显高于PbS/TNTs。  相似文献   
30.
声学共鸣腔特征长度激光干涉法测量图像处理软件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圆柱形声学共鸣腔特征长度是声学法测量玻尔兹曼常数的一个重要参数。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建立的圆柱形声学共鸣腔特征长度双波长测量系统基础上,基于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设计开发了图像处理软件。实现了对长度测量系统输出图像的滤波去噪、CCD像素元按灰度值的软件细分、拟合法测量等倾环直径、减小了特征长度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玻尔兹曼常数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