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工业技术   1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基于C-DTS的土壤含水率分布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碳纤维加热光缆的分布式测温系统(简称C-DTS),提出了一种土壤含水率分布式测定方法。该方法采用C-DTS测试系统,对埋设在土壤中的碳纤维加热光缆的温度变化进行测定,利用其升温过程中的温度特征值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布式测定土壤中的含水率。定义了温度特征值Tt,通过试验证明了Tt与含水率w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相关参数可通过标定试验确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光缆人为加热的方法,可有效地测定土壤含水率;而DTS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土壤含水率分布式测量;此方法的测量精度与温度特征值的选取有关。  相似文献   
62.
基于BOTDR的传感光纤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测量(BOTDR)原理的分布式传感光纤在工程应用中的温度效应,对十种单模传感光纤在不同应力状态和布设方式下的温度系数进行了标定,并对光纤的护套、温度循环、应力状态、布设方式和附着介质等因素对光纤传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光纤外层护套材料的热膨胀率和热稳定性是影响传感光纤温度效应及其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普通光纤频移-温度曲线大多为折线形,且在低温下(约40℃~-10℃)的温度系数大于高温时的温度系数;光纤的温度敏感性与护套上的受力状态密切相关;附着于基质上的传感光纤的温度系数是纤芯-护套-基质三者变形协调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江阴河塘地裂缝最早为发生于1995年的局部小裂纹,持续活动时间已有12年,目前已趋缓。其平面展布特征为走向NE200、线状延伸长达500m的地裂缝带,由主裂缝及主裂缝NW侧的宽约20~60m的凹陷带构成,主裂缝处形成高约20—30cm的陡坎,在凹陷带内一般发育有规模较小的地面裂纹。浅地震勘探及钻探证实,在地裂缝发育处存在隐伏基岩山脊,其走向与地裂缝一致,地裂缝的空间分布与隐伏基岩山脊线基本一致,山脊最浅埋深约64m,山坡坡度约12°~15°,隐伏山体西侧松散盖层一般厚度为140~150m。隐伏基岩面隆起及其所控制的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及结构差异是地裂缝发育的空间乃至时间特征的基础,是控制因素;深层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所导致的地层压缩或固结是地裂缝形成的主导因素,该地裂缝正是基岩隆起带地层差异压缩所形成的差异地面沉降的结果。据估算,其发育深度可达基岩隆起的最浅处,实际上已发展成为小断层。  相似文献   
64.
冬季原油管道投产时"暖管"是一个必要步骤,管道预热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投产的顺利与否。本文对百重七—92号站输油管道的投产所需预热时间进行了计算,并与实际情况做对比分析,推导出"暖管"所需时间的计算方法,为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5.
针对常规油管试压机存在的问题,对其局部结构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增加管体注水排气装置、采用柔性试压接头、改进注水端高低压水转换阀体等措施,解决了油管试压机存在的损伤油管螺纹、试压接头消耗快、试压过程密封性能差、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进行技术改造后的油管试压机,使外径73、89、114mm油管的试压效率分别提高了22%、25%、53%,试压接头的使用寿命延长了近1倍,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试压过程中排空了油管管体内的空气,因而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6.
任意多介质区域变尺寸有限元网格自动剖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Bowyer/watson算法为基础,结合Lawson算法等对有限元网格进行Delaunay剖分,引入节点间距函数,在区域内通过布置约束点和边来控制特定位置网格的尺寸,并实现网格的尺寸均匀过渡.采用了多种优化技术对生成的网格进行优化。对Bowyer/Watson算法和Delaunay剖分的一些缺陷及问题作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编写的网格自动剖分软件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界面,其图形生成、显示及修改功能十分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有限元网格剖分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7.
施斌  张永利 《导航》2007,43(2):45-48
微波着陆系统(MLS)作为新一代标准进场与着陆系统已在我国军用飞机上领先使用。本文从微波着陆系统性能特点出发给出了从一般无线电导航过渡到微波着陆系统引导过程中的三种修正航线的算法,使自动驾驶仪能够平稳转换,这在民用飞机上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8.
基于小波分析的大坝变形观测数据的趋势分量提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多分辨分析,提出了大坝变形观测数据趋势分量提取的小波分析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计算思路,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经实例验证表明,趋势分量可用于判断大坝变形是否趋于稳定,其作用与时效分量相同,趋势分量比时效分量更能反映大坝的工作性态.  相似文献   
69.
柔性混凝土的抗拉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性混凝土是应用在三峡二期围堰防渗墙的一种新型柔性材料,由于围堰防渗墙在上下游水头差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易产生拉裂破坏,通过极限抗拉强度试验、围压作用下的拉伸试验和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柔性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弯破坏特性,试验表明,柔性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抗压强度比、极限拉应变明显增大;围压对拉强度影响较小,对极拉应影响较大;潮湿试样弯折破坏时的最大拉应度、抗折和最大挠跨比都较干燥试样的大,且随龄期增加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70.
基于GIS与虚拟现实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一种基于GIS结合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实现实时、快速三维地质建模的简化方法。通过调用储存在GIS数据库中的钻孔岩土层信息,利用空间插值技术自动创建模型的侧面贴图,并依据标准格式自动将这些信息输出为VRML脚本。创建的模型可不依赖建模软件平台而独立展示,并可以实现自由旋转、飞行和缩放等功能。依据介绍的设计思路成功研发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实现某桥址区的三维地质建模。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建模速度快、人工干预少和可视化交互操作等特点,可以作为工程勘察的辅助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