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篇
工业技术   38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In this work, a two-photon polymerization (2PP) processing device was built using the femtosecond laser, and femtosecond laser direct writing was performed on SU-8 photoresist. Due to the 2PP effect of the photoresist caused by the femtosecond laser, the polymeric line with size less than the focal spot size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Raman spectroscopy characterization of SU-8 polymer before and after 2PP, we research the dynamic process of femtosecond laser induced 2PP. In Raman spectra, some scattering peaks with large intensity variation, such as 1 108 cm-1 and 1 183 cm-1, indicate that the asymmetric stretching vibration of C-O-C bond in SU-8 polymer is increased. By comparison, we can find that 2PP only affects the light absorption of initiator, but does not affect the monomer polymerization.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of photoresist and femtosecond laser,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quantitatively controlling the polymerization degree of SU-8 polymer and improving the processing resolution of 2PP. This work has been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No.2010CB934101),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11404173) E-mail:nkwangzh@nankai.edu.cn   相似文献   
82.
周静  陈文  徐庆  闵新民 《硅酸盐学报》2002,30(2):208-211
采用自洽场离散为分Xα方法对纯V2O5及V2O5复合薄膜不同状态的O1s及V2p轨道电子结合能和键强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2O5结构中存在4种状态的氧和3种状态的钒,聚合物(PEO)和聚合物(PEO)-Li^2 嵌入V2O5结构主要存在于层间的位置,与双键氧产生弱的键合作用,导致对双键氧与五价钒的含量降低,三键氧与三价、四价的含量增加;纯V2O5层间嵌入的Li^ 与周围氧的共价链与静电力都非常明显,V2O5层间引入PEO后再嵌入Li^ ,Li^ 与周围氧的共价键与静电力都变的非常微弱,说明PEO嵌入V2O5层间使Li^ 具有很好的注和/脱出可逆性。  相似文献   
83.
本文通过介绍Inventor三维CAD技术在拦污栅上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应用Inventor软件三维参数化建模的特点和参数化数据库的建立.总结了自己使用Inventor三维设计软件作拦污栅设计时,体会到的优点.  相似文献   
84.
Fe-Mn-Cu-Co尖晶石体系的电子结构与红外辐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张枫  刘晓芳  徐庆  陈文 《硅酸盐学报》2002,30(5):545-549
采用自洽场离散变分Xa计算方法,结合红外辐射性能测试,研究了Fe2O3-MnO2-CuO-Co2O3尖晶石AB2O4体系的结构与能级分布状态。结果表明,[AO4]四面体中的A-O键(共价键和离子键)的键强明显强于[BO6]八面体中的B-O键的键强,因而与处于四面体位置上的过渡金属离子相比,处于八面体位置上的过渡金属离子之间更易于产生电子跃迁。能级分布状态表明:八面体位置上的异价过渡金属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是产生短波段红外辐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5.
辅助剂对氧化硅MCM-41分子筛介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介孔氧化硅MCM-41分子筛材料, 并通过加入不同量的1, 3, 5-三甲基苯(TMB)作为材料合成的辅助剂, 调节了介孔分子筛的孔径大小.采用XRD, IR, N2吸附曲线等测试手段表征了介孔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材料的合成过程中, 添加有机辅助物可以有效的增大介孔材料的孔径尺寸;同时发现, 在TMB加入摩尔量x小于0.4时, 随着辅助剂加入量的增加, 介孔材料的孔径、比表面积、有序度等相应增加, 但当加入量超过此范围时, 材料的有序度反而下降.最后探讨了辅助剂影响材料介孔结构的机理.  相似文献   
86.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系统机械性、针对性差等的缺略,以便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教学实际,本文分析了一种基于向量空间模睫的“研究型学习”恻络系统设计范洌,试图通过将向量空间模型和研究型学习模式的融合,有效提高研究型学习匀实践效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知识和能力自然融通的基本能力。本文着重介绍系统体系结均、功能模块、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7.
沈杰  朱杰  徐庆  陈文 《陶瓷学报》2006,27(3):255-258
以ZnNb2O6为前驱体,通过固相反应合成了(1-x)CaTiO_3-xCa(Zn_(1/3)Nb_(2/3))O_3体系微波介质陶瓷。对固溶体进行了结构与性能测试,研究了体系结构与性能随组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Zn,Nb对Ti的B位取代增大了B-O八面体的倾斜角,从而导致随着Ca(Zn_(1/3)Nb_(2/3))O_3含量从0.2增加至0.8,介电常数从109减小为49,Q×f值从8340GHz增至13200GHz,频率温度稳定系数由321ppm/℃降为-18ppm/℃。在x=0.7时获得ε_1≈56,Q×f≈11500GHz,τ_f≈-5ppm/℃的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88.
微波加热不均匀性是制约微波加热应用的主要瓶颈,在物料内部或边角处由于电磁场的集聚而产生的局部过热现象会导致加热产品的过热变性问题。该试验以正方体土豆为物料,在微波腔中置入导电粒子,利用其表面对电磁场的反射改变物料周围的电场分布,降低物料的局部热点,从而改善物料内的温度分布。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模拟导电粒子对微波腔内电磁场分布和物料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置入导电粒子可以降低物料的局部热点现象,从而为改善微波加热的均匀性和提高微波加热产品品质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Ni、Cu掺杂钛酸锶复合功能陶瓷的电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庆  陈文  袁润章 《压电与声光》2001,23(3):223-226
采用一次烧成工艺制备了NiO、CuO掺杂的SrTiO3复合功能陶瓷,研究了其烧成状况、显微结构、复合功能特性及小电流区的电流-温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掺NiO样品的晶粒粒度明显大于掺CuO样品;由于在烧成过程中受主杂质的行为有所不同,掺CuO样品具有较高的晶界受主态浓度。这使得在制备条件和掺杂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掺NiO样品和掺CuO样品的复合功能特性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0.
针对油田信息化建设中如何根据油田自身网络化规模、数据量大小以及数据的应用范围和特点选用合适的存储技术和设备问题,在阐述目前较广泛应用的属于开放系统的几种主流存储技术--直联式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的基础上,以大港油田数据中心建设为例,介绍了存储体系结构及系统的优化途径、存储管理软件以及数据的在线、近线、离线存储与备份的方式.通过存储技术的优化和有机组合,实现了数据的安全、有效应用与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