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0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241篇
工业技术   606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53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345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88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查干湖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监测其湖面温度及其变化是研究湖泊环境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利用2001年至2020年MODIS L3级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获取查干湖表面温度(Lake water surface temperature,LW-ST)时间序列,分析近20年查干湖湖表温度变化特征及...  相似文献   
992.
以苯酚为溶剂,浓硫酸为催化剂液化麦秆得到麦秆液化产物,并以其为原料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备出以麦秆液化物为基材的环氧树脂。考察了液比(苯酚与麦秆质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液化反应的影响。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对比分析了麦秆液化物及其环氧树脂的相对分子量分布。以聚酰胺为固化剂进行固化并进行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在液比为4∶1,反应温度为150℃,反应那个时间为60min时,麦秆液化效果最佳,此时,麦秆液化物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剪切强度可达4.1MPa。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含气性的构造控制作用,在野外构造变形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及构造应力场恢复,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汾和保德区块构造发育的差异性特征及其对煤储层含气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经历了燕山期NW—SE向的构造挤压作用和喜马拉雅期NW—SE向的伸展作用;南部临汾区块燕山期NW—SE向的挤压作用强烈,发育NE—NNE向的逆冲断层和次级宽缓褶皱构造等,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即使后期叠加了一定的喜马拉雅期NW—SE向的伸展作用,使煤层气部分散失,但总体含量较高,且高值区与构造位置相关性很好;北部保德区块燕山期挤压构造变形作用不显著,喜马拉雅期NW—SE向的伸展作用较突出,NE向正断层较为发育,为煤层气的运移及散失提供了条件,致使煤层含气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94.
<正>目前,国内仍有许多矿山建设单位在用的凿井绞车还在使用继电器、接触器和串电阻调速等传统的控制模式[1-3],主要依靠人的主观判断进行操作,安全可靠性差,容易发生设备损毁和人员伤亡事故[4]。有些施工单位只是针对常见问题进行单项改造,没有形成一个集成系统,不能彻底改变老设备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5-10]。因此,笔者对立井凿井绞车集中安全监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加强对运行过程的监控,增加必要的闭锁和保护装置,以提高凿井绞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5.
大面积MRPC宇宙线缪子成像原型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面积位置灵敏探测器阵列是宇宙线缪子散射成像系统的关键部分。研发了适用于研制的73.6 cm×73.6 cm大面积二维读出位置灵敏MRPC探测器上的双精细复用读出电子学,构建了一个包括上下2组、每组各3块大面积MRPC的宇宙线缪子散射成像原型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上下两块塑料闪烁体进行触发,实验数据经过处理后能重建缪子径迹,采用PoCA图像重建算法,获得了散射成像实验图像,结果与蒙特卡罗理论模拟结果相一致,为进一步研究宇宙线缪子成像物理机制、成像算法等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996.
礁滩相带是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有利沉积相带,弄清台内礁滩相带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对塔中地区台地内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宏微观资料,利用测井曲线与地震相结合手段,对不同层段内岩性与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精细识别,对中古51井区良里塔格组沉积相纵横向分布变化规律进行详细分析并建立礁滩相带迁移演化模式。认为中古51井区沉积相以灰泥丘、台内滩和滩间海为主,台内点礁和生屑滩相次之;中古51井区台内礁滩相带在良里塔格组三段-二段沉积早期形成,平面上分布在塔中10号带附近,台缘礁滩相带形成于良里塔格组二段沉积晚期-一段沉积时期,沿塔中Ⅰ号带分布。总体上,礁滩相带具有由下至上,从台内向台缘逐步迁移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格罗斯前陆盆地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开展该盆地大油气田的研究将丰富前陆盆地石油地质学理论,也可为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以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已发现的60个大油气田数据为基础,应用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对大油气田逐个进行解剖,探讨了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别规律。研究表明,扎格罗斯前陆盆地大油气田的油气源主要为下志留统Gahkum组、下白垩统Garau组和中白垩统Kazhdumi组及古新统—始新统Pabdeh组,主要储集于渐新统—下中新统Asmari组石灰岩、中白垩统阿尔布阶—土伦阶Bangestan群石灰岩、三叠系Dashtak组和Kangan组石灰岩及二叠系Dalan组石灰岩中,受中新统Gachsaran组蒸发岩系及上白垩统Gurpi组泥岩等封盖,在褶皱背斜圈闭中聚集成藏。大油气田主要集中在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三国,在1960—1979年间有较大发现,主要富集于中生界和新生界,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主,多数埋深小于3km,储量小于1×1010bbl。影响大油气田分布的控制因素包括: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及其成盆前的演化历史,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热演化和展布,储层有利的储集条件,优质的区域和直接盖层,以及新近纪的造山运动和褶皱作用形成的有利油气聚集的褶皱背斜圈闭和有利油气垂向运移的裂缝通道。这些因素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区域和聚集层位。  相似文献   
998.
采用水热法合成出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u2(OH)(2,2’-bipy)2(BTC)·2H2O]n晶体,以此化合物为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通过固定床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其对模型油中的噻吩和苯并噻吩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噻吩、苯并噻吩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2.32%,1.20%;采用4A分子筛与吸附剂分层装填的方法可有效解决模型油中的溶解水对吸附脱硫效果的影响;用甲苯对吸附饱和的吸附剂进行再生,再生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油田压裂废液COD高、难降解的特点,分别采用UV/Fenton和UV/H2O2/草酸铁络合物法对其进行氧化处理,并研究了废液初始pH值、H2O2投加量、n(H2O2)/n(Fe2+)、n(Fe2+)/n(草酸)对压裂废液CODGr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射下、介质pH值为6.0、双氧水(H2O2)投加量为0.25%、n(H2O2)/n(Fe2+)为2.0,n(Fe2+)/n(C2O42-)为3.0条件下,UV/H2O2/草酸铁络合物体系对压裂废液的CODGr去除率达50%,与UV/H2O2氧化体系相比,去除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KDP晶体二倍频晶面纳米压痕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nanohardness is from 1.44 to 2.61 GPa,the Vickers hardness is from 127 to 252 Vickers,and elastic modulus is from 52 to 123 GPa by the nanoindentation experiments on the doubler plane of KDP crystal. An indentation size effect is observed on the doubler plane in the test as the nanohardness and elastic modulu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aximum load.Slippage is identified as the major mode of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pop-in events are attributed to the initiation of slippage.And the variation of unloading curve end is the result of stick effects between the indenter and the contact surface.The depth of the elastic deformation,which is between 40 and 75 nm,is responsible for the elastic deformation.The doubler plane of KDP crystal has anisotropy,and the relative anisotropy of nanohardness is 8.2%and the relative anisotropy of elastic modulus is 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