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工业技术   5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概述在TD—SCDMA系统中,分析了移动终端从开机起,到发出第一个随机接入请求止,可分为下行同步捕获、系统信息读取、建立上行同步、随机接入,重点对移动台接入过程中TFCI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2.
作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皮鞋厂,因受制于传统工艺约束,大多数工序仍摆脱不了手工劳动。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企业同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鞋大厂,如何使之发挥优势,让自己的产品更多更好地占领市场,进而推动企业经济的全面腾飞,无疑,诸如推广新技术、采用新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均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措施。为提高经济效益,在努力巩固内销市场的同时,还应十分注重扩大和增加外贸产品的生产,这是我厂当前的经营决策。87年8  相似文献   
43.
周小平  伏再辉  钟晟 《工业催化》2009,17(11):54-57
合成了系列六齿配位模式畸变八面体的8-羟基喹啉锰配合物。通过其在丙酮与水体系中,过氧化氢作氧化剂进行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考察了8-羟基喹啉类Mn配合物的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取代基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显著,吸电子基团不利于催化反应,供电子基团对催化有明显的加强作用,其影响规律为:—NO2<—H<—X<—CH2—O—CR。 卤素取代基对催化剂有稳定作用,能提高其催化活性。在五位取代基相同、七位不同的情况下按照—H<—Cl<—Br<—I 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44.
潘岳教授、王志强教授“对‘二维高速滑坡力学模型’(刊登于2006年第3期,以下简称‘原文’)的讨论”文章(以下简称“讨论稿”),笔者阅读后极为重视,首先十分感激二位教授对原文作出的深入讨论,并与熊传祥等的研究作了详细的对照,指出了原文的过量引用及错误所在。笔者深受这种科学态度启发,特向二位教授表示衷心的致意!现就讨论稿所提出的相关问题答复如下,错误、欠妥之处,还请大家继续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5.
潘岳教授、王志强教授"对‘二维高速滑坡力学模型[1]'(刊登于2006年第3期,以下简称‘原文')的讨论"文章(以下简称"讨论稿"),笔者阅读后极为重视,首先十分感激二位教授对原文作出的深入讨论,并与熊传祥等[2] 的研究作了详细的对照,指出了原文的过量引用及错误所在.笔者深受这种科学态度启发,特向二位教授表示衷心的致意!现就讨论稿所提出的相关问题答复如下,错误、欠妥之处,还请大家继续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6.
因海冰覆盖和独特的声速剖面特征,北极水声信道有其特殊性,为研究、开发和利用北极,需要开展北极水声通信研究。2017年夏季在北冰洋中心区开展了一次距离1.26 km、通信速率为1.2 kbps的冰下水声通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信系统的载波频率偏高、声接收端背景噪声级较高以及水声信道上界面的海冰分布较为复杂是导致实验结果误码率偏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实验过程中,水声通信设备系统工作良好无故障。此次实验为极地水声通信装备的研制、极地水声通信的研究与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7.
基于Mohr—Coulomb理论推导的球形孔扩张问题的弹塑性解,没有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因而与实际结果有误差。为此,本文利用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球形孔扩张问题的统一解形式。利用此解可以合理地得出不同材料的相应解,并且能充分发挥材料自身的承载能力,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以橄榄油为原料,分别采用液液萃取法、顶空法、固相微萃取法、热脱附法提取橄榄油风味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Massworks~(TM)质谱解析软件鉴定分析,并针对最佳提取方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热脱附法因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无需溶剂及样品检测非破坏性等优点,适宜橄榄油风味成分的检出。最佳萃取条件为: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2 h;一级解吸温度180℃;一级解吸时间5 min;二级解吸温度280℃;二级解吸时间8 min;冷阱温度-30℃。橄榄油风味成分共鉴定出26种,有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不同国家的初榨橄榄油挥发性组分存在差异;同一国家的初榨橄榄油挥发性组分存在差异;同一国家不同等级橄榄油挥发性组分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9.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9个单品种初榨橄榄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9个单品种初榨橄榄油共鉴定出2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有(E)-2-己烯醛、正己醛、2-己烯醛、叶醇、1-戊烯-3-酮,其中(Z)-2-庚烯醛仅在鄂植8号和阿斯品种中检出,乙酸己酯只在莱星和城固32号品种中检出,正戊醇仅在鄂植8号品种中检出,皮瓜尔和阿斯品种中未鉴定出(E)-2-己烯-1-醇和2-乙基己醇。莱星、城固32号单品种初榨橄榄油随着油橄榄成熟度的增大,(E)-2-己烯-1-醇、正己醇相对含量明显升高,而1-戊烯-3-醇相对含量显著降低。莱星单品种油橄榄加酶提取的橄榄油特有成分为(E,E)-2,4-庚二烯醛,鄂植8号单品种特有成分有柠檬烯、正戊醇、(Z)-2-庚烯醛、(E)-2-己烯-1-醇、(E,E)-2,4-庚二烯醛、2-乙基己醇。结果说明,9个单品种初榨橄榄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在相对含量和成分组成上均存在差别;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的油橄榄获取的初榨橄榄油,香气成分不同,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挥发性成分随成熟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加酶提取工艺较佳,可丰富初榨橄榄油香气。  相似文献   
50.
无水氢氟酸生产过程中,尾气治理是制约产能提升的关键。为达到持续生产、绿色发展的目的,该公司技术人员多次到企业实地考察并与尾气治理专家技术交流,最终选用石灰-石膏法气动乳化脱硫技术,系统投运后,排放尾气中SO_2 68 mg/m~3、氟化物3 mg/m~3、颗粒物含量10 mg/m~3,达到了排放标准。本文简单介绍了该公司目前使用的钠碱法脱硫工艺,重点介绍了改造后采用的石灰-石膏法脱硫工艺及其核心设备——气动乳化脱硫塔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为氢氟酸尾气脱硫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