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4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01.
陈慧方  吴建  吕宁宁  苏畅  王海川 《应用化工》2023,(3):730-733+738
为了促进钢渣中磷的高效浸出,降低浸出过程铁的损失,研究了钢渣中磷、铁元素在盐酸、硝酸、硫酸中的溶出行为,考察了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酸溶液与渣样液固比及混合酸等因素对钢渣中磷、铁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浓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对磷、铁元素浸出率有较大影响,反应温度的影响不明显,当钢渣平均粒径为65μm,酸浓度为0.1 mol/L,反应时间为10 min,搅拌速率为800 r/min,温度为298 K,液固比为80∶1 mL/g时,最优磷浸出率为99.07%;磷和铁在硫酸溶液中的浸出率最高,而在硝酸及盐酸溶液中的浸出效果相差不大;混合酸溶液的浸出效果要优于单酸。浸出前,渣样呈不规则块状,表面致密。酸浸后,渣样颗粒表面呈蜂窝状,有大量孔洞形成。  相似文献   
402.
在对吉林省电网网损普查基础上,提出电网计量装置存在电流互感器超差、部分回路二次压降超差、关口电能表误差为负值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计量装置需要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03.
404.
405.
陈梦凡  郑豪  吴建 《建筑学报》2022,(S1):103-108
选取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职校平面的数据集,并基于生成对抗网络进行机器学习和模拟。通过机器学习对平面图的逐步生成和人工优化的工作方式,本研究分为3个阶段,其中包含区域划分、位置确定、形态生成3个步骤。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快速生成包含主要空间元素互动组合的研究型方案,进而帮助建筑师探讨职校设计的规律性和神经网络的外延性。  相似文献   
406.
为解决目前造纸法再造烟叶行业制丝工艺加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掉粉掉渣问题。通过分析造碎物的组成结构,探讨打浆度、制浆工艺环节添加剂、填料碳酸钙、片形对再造烟叶片基及成品造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碎物的构成为再造烟叶边缘纤维毛状脱落物,原料配方中的烟灰、烟灰棒产生的颗粒及粉末、填料碳酸钙的掉落及烟梗、木浆打浆过程中产生的少量短小纤维的掉落物。再造烟叶片基及成品的造碎率与打浆度成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可分别由公式y=-0.1026x+9.321和y=-0.149x+13.899表示,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9407和0.9863。助剂阳离子瓜尔胶在制浆工艺环节使用能有效改善再造烟叶的造碎率,当添加量为0.2%时,造碎率的降幅达到29.57%。成品切丝造碎率与碳酸钙添加比例的关系式可由y=0.65x+1.44来表示,其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873。片形对再造烟叶制丝过程的造碎物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片形对切丝造碎物产生的含量影响从低到高分别为正六边形>四边形>不规则片形。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的生产过程中适当的提升制浆过程中的打浆度、制浆过程中使用适量的过程添加剂、控制...  相似文献   
407.
新型增压式柴油机共轨喷射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研究开发的增压式共轨喷射系统,是一种在蓄压式共轨系统基础上改进而成的新型共轨系统,实验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系统可以完全实现压力、油量和定时的独立控制,达到了产品研发的目标,满足不同的柴油机排放和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408.
有效去除水溶性有机质(DOM)是废水处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DOM分子组成及其在处理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不明确。本文以一整套煤焦化废水为研究对象,通过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分离得到不同极性的水相有机质组分,使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对所得的有机质进行分子层次表征。油相和水相有机质的水溶性总有机碳(TOC)比例基本一致,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废水的“油性”越来越弱,能溶解在二氯甲烷中的有机质越来越少,最后所剩的主要是一些难以降解的腐殖质类物质;而水相有机质具有极其复杂的分子组成,在单一质谱图中共鉴定出70余种不同种类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尤其是O4S1类化合物,虽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在最终出水中仍有残留。  相似文献   
409.
410.
参考GB/T 13662—2018《黄酒》亚铁氰化钾滴定法检测原理,在试剂配制过程中,分别在斐林试剂甲液中加入次甲基蓝,斐林试剂乙液中加入亚铁氰化钾,解决了因样品中色素造成的滴定终点判定干扰问题,方法操作更便捷。通过对显色剂添加量、添加时机等条件的优化及确认,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为明显,易于判别,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方法学要求。经验证,该方法可实现葡萄酒、蓝莓酒、桑葚酒、百香果酒、青梅酒等果酒的总糖含量检测,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19%~0.51%,加标回收率为96.10%~100.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