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3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首先提出了中大规模ATM交换网络应满足的基本特性,然后对其常见的几种结构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这些结构的工作原理以及作为中大规模ATM交换网络所特有的模块化扩展、路由选择和与规模、性能、实现复杂度等有关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5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是一种通用的数字通信网络,可以支持话音、文字、数据和图象等各种通信业务,到2000年,ISDN 将可能成为全社会范围内的基础通信网。ISDN 标准化工作主要是在 CCITT 范围内进行。本文就CCITT 关于 ISDN 标准化研究情况以及 ISDN 发展方向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3.
本文提出了具有组合的窗口接入和线群输出结构的输入缓冲ATM交换网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概率生成函数方法得到了计算该交换网络最大吞吐率,平均信元时延和信元丢失率的封闭表达式,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随机均匀业务下,当窗口尺寸和输出群尺寸分别为4和16时,最大吞吐率可达到99%。  相似文献   
54.
ATM技术以其统计复用的最大特点正在被广泛采用。支持多信道传输的多信道交换技术是网络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之一。本文论述多信道ATM交换和多信道传输技术的原理,说明了多信道带宽分配方案和多信道交换技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多信道交换网络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5.
本文提出了一种同播ATM交换网络,说明了它的结构原理,论述了同播自选路由算法,并进行了性能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56.
通过离子注入外延层实现高浓度掺杂和直接采用高掺杂外延层两种方法分别制备了4H-SiC欧姆接触,对应退火条件分别为(950℃,Ar,30 min)和(1000℃,N2,2 min).采用传输线法测试得到的比接触电阻分别为1.359×10-5Ω.cm2和3.44×10-6Ω.cm2.二次离子质谱分析表明,高温退火过程中镍硅化合物和TiC的形成有利于欧姆接触特性.  相似文献   
57.
新型四象限设计及其光斑参数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自由空间光通信中对信标光进行快速、准确定位的要求,基于一种新型四象限探测器设计,提出了采用归一化函数方法获得光斑参数。首先,根据电流与相应光斑面积关系之比,可以得出光斑半径;其次,利用归一化函数的方法获得光斑中心偏移量的估计量;再次,采用查表法简化了函数的运算复杂度;最后,利用误差分析方法得出光斑中心偏移量的估计误差。理论分析和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地估计出光斑的半径和位置,光斑半径估计误差在±0.01%以内,光斑位置的估计误差在±0.005%以内。算法计算复杂度低,测量跟踪速度快,定位准确,可以广泛应用于自由空间光通信。  相似文献   
58.
ATM网络能够提供话音,视频和数据等不同类型的业务,而不同的业务类型有不同的业务质量要求。ATM业务量管理机制能使ATM网络在综合不同类型业务的同时,达到预期的网络性能和链路利用率。综述了ATM业务量管理的基本方法,比较了连接接纳控制的不同带宽分配机制对网络性能以及不同排队算法对网络链路利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ATM用户接入设备,它由恒定比特率业务适配模块、以太网业务适配模块、控制/管理模块和线路模块组成,各模块通过共享总线相连。它能提供E1电路仿真接口、RA422接口、模拟二线电话接口、RJ45以太网接口,支持话音、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通过测试,证明现有终端和网络可通过它提供的接口实现经ATM网的互连互通。  相似文献   
60.
张宁  晋晓辉  刘增基  郭峰 《电子学报》2003,31(8):1272-1275
基于RFC2002的移动因特网协议(Mobile Internet Protocol,MIP),解决了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不支持节点跨子网漫游的问题,但要求移动节点必须具备动态修改路由表的功能;而在实际中广泛应用的操作系统,特别是Windows9x/Me等系统不支持对路由表的动态改变,这严重制约了移动IP的应用与推广.本文提出了主动ARP(Active ARP,AARP)协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移动IP算法.实验和分析表明,该算法在不引起性能下降的同时,克服了以往移动IP算法难以在Windows等系统上实现的缺点,极大扩展了移动IP的应用范围,并且易于实现、兼容性强、便于用户使用.同时,虽然该协议主要是针对Windows系统设计的,但也适用于其他许多操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