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3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采用高锰酸钾氧化预处理废旧箱纸板(OCC),使其达到微纤维分离点,结合轻微的均质处理高效获得OCC基纤维素纳米纤丝(OCNF),得率约为70%。最优条件下制备的OCNF具有良好的纳米尺寸,长径比高达313,Zeta电位-21.0 mV,结晶度为69.23%,OCNF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应力为44.16 MPa,应变为5.82%,弹性模量为2.55 MPa)及光学性能(透光率约为60%)。添加5%OCNF所抄纸张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及耐折度分别提升了27.74%、40.97%和228.57%。同时,白水的质量也得以大幅改善,浊度、悬浮物、CODCr分别降低了59.10%、48.08%和42.17%。  相似文献   
302.
接触氧化有机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石子垃圾渗滤液强化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为依托,针对其处理效果的局限性,设计了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并进行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试验及其有机物降解动力学模型研究,旨在优化运行参数,提高渗滤液处理效能.得出以下结论: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系统处理效能好,出水水质较黑石子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对接触氧化反应器垃圾渗滤液有机物降解生化反应过程进行量化研究,得到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1/θc=0.9187YOA·q-0.0025;根据生物接触氧化内基质消耗过程的物料平衡,得到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为q=1.09S/(10230 S),以此指导反应器的优化控制、设计与应用.  相似文献   
303.
利用三坐标测量仪测量圆柱分度凸轮廓面的坐标数据,建立了圆柱分度凸轮的实体模型,提出了通过机构运动仿真来获取凸轮的动程角和从动件运动规律等参数的逆向CAD方法,给出了在Pro/Mechanism模块上实现的过程,进一步可以结合所测量的凸轮机构基本结构尺寸进行正向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实现从动件运动规律反求,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304.
为使我国烟草行业相关科技人员准确把握燃料加热型卷烟的研发现状,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对国家知识产权局1985—2017年公开公告的有关燃料加热型卷烟的专利进行了检索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7年国内燃料加热型卷烟专利共计261件,其中发明208件、实用新型53件。(2)1985至2010年间,燃料加热型卷烟每年专利数量有限;从2012年开始,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显著增长,2013至2015年是专利快速发展时期。(3)国外烟草公司和国内烟草行业是中国燃料加热型卷烟专利的申请主体,国外烟草公司的专利均为发明专利,在我国的专利布局较早,技术含量较高,其中菲利浦?莫里斯烟草公司的申请量最多,主要分布在碳加热型卷烟方面,涉及热源段、烟草材料段、烟气传递段以及配套辅材设计等方面,技术较为成熟。(4)采用其他燃料的加热型卷烟专利相对偏少,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可采用含能热源、气态燃料等其他燃料材料,以提高燃料能效。  相似文献   
305.
针对已提出的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前向安全数字签名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发现该方案存在安全隐患,不具备前向安全性.利用椭圆曲线上Weil配对的双线性性质对原方案进行改进,构造了一种新的基于椭圆曲线的前向安全数字签名方案,方案的安全性建立在目前还没有有效攻击方法的有限域上的非超奇异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之上.新方案具有前向安全性、抗伪造性等性质,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06.
以重庆市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研究为基础,合理分析重庆水资源利用潜力,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客观地评价重庆现状水资源配置,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允许范畴内;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从宏观的角度,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确保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