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2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建筑微晶玻璃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欣 《辽宁建材》2002,(2):37-37
文中论述了微晶玻璃的生产工艺,性能特点,并介绍了建筑装饰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2.
为改善有噪条件下多轨复调音乐乐器分离算法性能,引入了度量乐器时间序列能量非平稳性的四阶累积量,提出了一种二、四阶组合时延统计量复调音乐乐器盲分离算法。首先根据四阶累积量函数,得到使全局混合矩阵与加性噪声正交的线性变换。对经线性变换预处理后的多轨音乐数据利用二、四阶组合时延统计量,估计出混合矩阵和源乐器信号。仿真实验证明,这种组合时延统计量乐器分离法较二阶统计量算法能够更精确地分离出复调音乐中的源乐器,尤其适于低信噪比情况。  相似文献   
63.
智能视觉系统虽然在大规模信息的特征检测、提取与匹配等处理上具备一定优势,但是在深层次认知上仍存在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尤其是针对视觉感知基础上的视觉认知任务,相关数理逻辑和图像处理方法并未实现质的突破,智能算法难以取代人类执行较为复杂的理解、推理、决策和学习等操作。为助力智能视觉感知和认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总结了混合增强智能在视觉认知领域的应用现状,给出了混合增强视觉认知的基本架构,并对可纳入该架构下的应用领域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在分析智能视觉感知内涵和基本范畴的基础上,融合人的视觉感知与心理认知,探讨混合增强视觉认知的定义、范畴及其深化过程,对不同的视觉信息处理阶段进行对比,进而在分析相关认知模型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混合增强视觉认知的基本框架。该架构不仅可依靠智能算法进行快速地检测、识别、理解等处理,最大限度地挖掘"机"的计算潜能,而且可凭借适时、适当的人工推理、预测和决策有效增强系统认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认知优势。其次,分别从混合增强的视觉监测、视觉驾驶、视觉决策以及视觉共享等4个领域探讨可纳入该架构的代表性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混合增强视觉认知架构是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效能、减轻人处理信息压力的方式。最后,基于高、中、低计算机视觉处理技术体系,分析混合增强视觉认知架构中部分中高级视觉处理技术的宏观、微观关系,重点综述可视化分析、视觉增强、视觉注意、视觉理解、视觉推理、交互式学习以及认知评估等关键技术。混合增强视觉认知架构有助于突破当前视觉信息认知"弱人工智能"的瓶颈,将有力促进智能视觉系统向人机深度融合方向发展。下一步,还需在纯粹的基础创新、高效的人机交互、柔性的连接通路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从网调管理监督厂站端运动设备RTU运行工况的角度,介绍一个适用于主、厂站两端的运动通信报文分析系统。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了运动通信报文分析在发现、判断及甄别信息故障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中电子侦察传感器获得的辐射源信息可能同时含有一般标量数据和区间型数据的情况,提出了灰度量空间的概念,并基于该空间给出了对标量、区间数混合的行为序列的灰关联分析方法。该方法将后验加权灰关联度作为单个传感器的识别证据,D-S证据理论融合结果作为多传感器系统的最终判决依据。大量的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高的目标识别率,对差环境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66.
一种新的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粗糙集理论中属性约简问题进行研究,借助于离散化获得的断点,提出一种指导属性约简的新方法,并提出一种改进的连续属性值离散化方法.以雷达辐射源用途识别为例.给出了识别实例和计算机仿真实验,并与工程中常用的统计模式识别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7.
变物性热图法优化换热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换热网络优化的热力学方法和数学规划法基础上,针对热图法在优化过程中不考虑物性变化的缺陷,对其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优化换热网络的变物性热图法.该方法通过热焓图上变物性流股的标绘后,以直接切割图形来实现换热的匹配,在保证优化效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换热网络的优化精度.采用此方法对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68.
为了提升跨临界CO2热泵系统的性能,利用喷射器替代节流阀植入系统中,在保证喷射器效率的前提下,对系统中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SEC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分析了气冷器CO2出口温度、排气压力、蒸发温度等参数对系统制热系数COPh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冷器CO2出口温度是决定常规系统引入喷射器是否有益的关键,随着排气压力(7~10 MPa)变化,气冷器CO2出口温度(30~55℃)存在一转换温度,只有当出口温度小于转换温度时才有助于提升COPh。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与运转正常,气冷器CO2出口温度在低于安全值(57℃)的前提下,还应不超过其转换温度。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增加回热器对提升SEC的热力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气冷器CO2出口温度大于31℃时在SEC系统中加入回热器可以有效提升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  相似文献   
69.
该文将粗糙集理论引入不完备信息系统下的辐射源识别。基于粗糙集理论,给出了一种新的不完备信息系统下辐射源识别模型。该方法以相似关系、相容关系作为基础,通过知识约简和决策规则的提取,较好地解决了不完备信息系统的辐射源识别问题。以雷达辐射源用途识别为例给出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模型处理不完备信息识别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0.
利用自行搭建的跨临界CO2热泵实验台对系统的整体热力性能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分析比较了气冷器CO2出口温度、蒸发温度对跨临界CO2热泵系统(SBC)制热系数(Coph)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带喷射器的跨临界CO2热泵系统(SEC)对应的热力学模型,利用Matlab编写系统循环程序,对系统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当改变工作流体压力、工作流体温度和蒸发温度等参数时,喷射系数、喷射器出口工质干度和Cop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仿真值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建立的系统热力学模型准确性高;在工作流体温度由31℃升高到38℃时,SEC的最大Coph比SBC的最大Coph高出24.8%;在蒸发温度由5℃升高到13℃的过程中,SEC的最大Coph比SBC的最大Coph高出28%,喷射器大大减少了CO2工质在膨胀过程中所产生的节流损失,对系统性能的提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