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6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1.
通过实验研究了垂直矩形窄通道内小尺寸加热元件在助流和反流条件下对流体的热传过程,详细探讨了混合对流的换热特性,并给出一系列实验关联式,用以计算混合对流条件下的换热率。当Re_L>2500时,无论助流或反流均不受Ra_L~*的影响;当Re_L<350时,对于助流,其换热率与Ra_L~(*0.065)成正比;在350相似文献   
12.
从柠檬酸发酵液中提取柠檬酸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总结了国内外从柠檬酸发酵液中提取柠檬酸的主要方法,并详细阐述了萃取法、离子交换吸附法、电渗析法和膜法分离的原理、研究进展、优缺点及应用概况.  相似文献   
13.
介绍和分析了流体动力式超声波雾化的原理与特点,分别用水和180#重油作为介质对其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测试了不同雾化空气压力、液体压力条件下沿喷嘴轴向的粒径分布.实验发现:用水作为雾化介质时,雾化粒度在实验条件范围内基本保持在10-16 μm;用180#重油作为雾化介质时,即使在入口温度50℃的低温下,雾化粒度在实验条件下亦保持在10-15μm范围内.比目前国内报道的最好的燃油燃烧器(50-60μm)小4~6倍.  相似文献   
14.
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热性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空集热管是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集热管工作过程中通过辐射换热、对流换热和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环境,这部分传递到环境中的热量称为集热管的热损失.真空集热管的热损失是聚光集热系统热损失或总能量损失的主要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聚光集热器的光-热转换效率,因此对集热管热性能的正确评估对聚光集热系统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对槽式太阳能集热管热性能的计算、评估分析方法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用小直径颗粒床改善池内沸腾的热滞后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平表面上小直径颗粒床的饱和池沸腾传热做了实验研究,发现热滞后特性获得了重大的改善,使温度过头现象可以消除,因而这种方法可能用以改进微电子元件的冷却。但沸腾传热在高热流下比平板时明显恶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单螺杆发动机气动汽车动力系统的能效利用情况,以获得系统较高的能效利用率,主要采用炯分析方法,并结合非稳流变质量系统的热力学理论,研究系统流程中各环节的能量损失及输出功情况,并重点分析排气压力对能效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排气压有益于动力系统质量利用率及总能量利用率的提高;对于基本的气动汽车动力系统结构,系统质量利用率高于90%,但系统效率却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节流减压和尾气排放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能量损失,其中,减压阀节流过程产生的损耗约占系统总能量的一半.因此,如何降低节流减压和尾气排放过程这两个关键环节的能量损耗,尤其降低减压过程的能耗,是提高气动汽车动力系统能效利用率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周定伟  马重芳  刘登瀛 《动力工程》2003,23(4):2578-2581,2529
以强润湿性液体为工质,就圆形自由和浸没射流冲击r/d=0.2,3.5和5处的换热系数及局部换热系数的径向分布进行了系统测定并予以关联。详细研究了射流出口Re数和液体温度等对局部换热系数的影响,最后就Nu0~Re关系式中Re数指数的物理含义作了说明。图4表3参14  相似文献   
18.
地源热泵制冷工况间歇运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下埋管内的水温主要与埋管换热器的长度、地下土壤温度、土壤的热物性及系统运行模式等因素有关。如果能找出系统最佳运行模式,对于地下温度场的恢复、系统运行优化以及减少埋管换热器的造价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通过人为控制机组的运行模式,探求连续运行及间歇运行模式下埋管换热器内水温的变化规律,以期找到地下换热系统运行优化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提高高温空气燃烧余热回收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温空气燃烧的排烟温度在200℃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余热回收率,对降低排烟温度到50℃的可能性作了分析及实验,理论计算表明,降低排烟温度后,余热回收率可以提高6%~10%,由于天然气的烟气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利用其冷凝热为进一步提高余热回收效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烟气中的污染物可被冷凝的水分吸收,减少污染物排放。计算天然气烟气燃烧产物露点后,建议在蓄热体低温部分采取防止低温腐蚀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流速和湿度对室内污染物甲醛的光催化氧化影响,在搭建光催化氧化分析动态实验台的基础上,利用浸渍涂膜法制得TiO2光催化剂薄膜进行甲醛的光催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加,污染物的光催化氧化逐步由传质控制过程过渡到光催化氧化控制过程;而湿度对甲醛的光催化氧化则存在一最佳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