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为提高煤矿冲击矿压监测预警的针对性与准确性,基于煤岩破坏的不同裂隙发展阶段与微震、应力、声电等参量响应的关系,建立煤岩冲击破坏的多信息归一化预警力学模型,并将冲击矿压危险分为无、弱、中等与强4个等级。提出动静载叠加诱发冲击矿压的原理,结合弹性波CT成像技术与煤岩震动的微震采集,提出定期反演空间应力场(静载)的"震动波CT"预警方法,选取震动波波速异常和波速梯度异常作为预警指标;基于微震监测,分别构建了时间与空间序列的冲击变形能指数,提出短临预测时空震动场(动载)的"冲击变形能"预警方法;以此,形成了基于时空架构的冲击矿压"应力场–震动波场"综合监测预警技术。该技术在义马矿区和大屯矿区等开展工程应用,实现了冲击矿压危险的时间与空间、定期与短临相结合的分期分级预警,综合预测准确率达到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的震动波CT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煤矿冲击灾害日益频繁的现状,在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试验关系模型基础上,分析了采用纵波波速确定冲击危险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评价的震动波CT探测的技术,构建了震动波CT探测评价冲击危险性技术指标波速异常系数A n和波速梯度变化系数VG,并给出了各指标的判别准则,最后开展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性质的岩体,纵波波速反映了冲击矿压发生的强度条件、能量条件和动载诱冲条件;震动波CT探测技术能够对现场冲击危险性做出动态评价和预测,并能对卸压解危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指导和检验。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性能的日益提高,AutoCAD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通过总结AutoCAD使用中的绘图技巧,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绘图效率。结合笔者长期绘图经验,主要介绍了AutoCAD中3D鼠标的妙用、图解法工程计算、在Word文档中插入AutoCAD图形、以及其它几个在绘制采矿图元中常用的能提高绘图效率的AutoCAD绘图技巧。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煤层气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光耀  蔡武  张强 《煤》2009,18(2)
煤层气(瓦斯)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作危害煤矿安全的有害气体,然而随着近年来爆发的能源危机,人们对煤层气的认识也逐渐改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冲击矿压的有效监测预警难题,利用实验室声发射和采场微震监测手段,开展了煤岩灾变破坏过程的声震前兆识别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震前兆指标体系的冲击矿压综合预警模型。以陕西彬长胡家河煤矿为例,首先通过现场取样开展了煤样单轴加载的声发射试验,识别选取了b值、缺震、A(b)值、断层总面积、活动度S和等效能级参数6个煤岩灾变破坏的前兆敏感指标;其次,结合401102工作面的历史冲击案例及其全过程的微震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标准化计算确定各指标异常系数,并以此作为模型输入,发展了以混淆矩阵与高斯隶属判别函数联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作为智能融合运算的分级预警模型,实现了以客观数据驱动为主的指标权重自适应智能调整,以及以无、弱、中、强4个危险等级标识的概率及综合智能预警模式;最后,根据接续40210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两次冲击实例验证了综合预警模型的有效性,为现场冲击矿压的有效综合预警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钢轨接头轨缝对轮轨接触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武  温泽峰  金学松 《工程力学》2006,23(9):173-178
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钢轨接头端处轮轨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钢轨材料弹塑性接触应力和变形随轮轨接触点到轨缝距离变化的情况,数值结果并与Hertz接触理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结果表明:Mises等效应力、最大主剪应力、塑性区和变形越靠近轨缝越大;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主剪应力的位置随接触点到轨缝距离的减小而接近轨面;在靠近钢轨接头处,钢轨几何形状突变,已不满足Hertz接触理论的假设条件,所以Hertz接触理论不适合轮轨接触应力和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冲击地压监测分析、预警能力不足,难以确定危险区域及其演变趋势,不能开展针对性的卸压工程,导致冲击地压频繁发生实际问题.从能量角度研究冲击地压产生机制,提出冲击地压的三参量能量致冲准则,分析能量场和应力场耦合监测预警原理,建立基于多场耦合监测的危险性评价和防冲技术,开展采掘过程中动态监测和调控防冲实践,进行了效果验证.研究表明:冲击地压发生的累积不稳定能量E、压制能力RE、启动扰动强度DI等3个参量相互联系、协调作用而诱发冲击地压,累积足够的不稳定能量E是冲击孕育的首要条件.应力场CT反演和能量场密度空间解析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识别不稳定能量E的积聚过程,共同形成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精准识别关键技术,进而可以根据危险区域识别结果实施针对性卸压、解危措施,阻断不稳定能量E的积聚过程,防止其超过临界值E0.工程应用表明,冲击地压的多场耦合监测预警与动态防治技术的应用,有效避免了监测与治理的盲目性,取得了很好的防冲效果,为探索冲击地压内在机制及其预警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选取被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土壤作为试验样本,应用4种化学氧化剂降解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对比不同氧化剂的降解效果,筛选最佳氧化剂并优化氧化条件. 结果表明:采用双氧水、改性Fenton试剂、高锰酸钾、活化过硫酸钠均可以降解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其降解效率依次为:高锰酸钾(94.06%)>活化过硫酸钠(82.79%)>改性Fenton(81.15%)>双氧水(72.91%). 高锰酸钾能高效、稳定地降解16种多环芳烃,对单个多环芳烃的降解率均在80%以上,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残留量均在标准范围内. 当添加量为2.5 mol/kg、水土比为7.5、反应时间为48 h时,高锰酸钾降解多环芳烃的效率最高,达到95.96%. 化学氧化剂可以有效降解土壤中的多环芳烃,高锰酸钾的降解效果最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将偏回归平方和理论运用到影响煤炭需求量预测指标的选取中,确定了影响煤炭需求量预测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建立了预测煤炭需求量的多元回归模型,并对预测结果作了分析,得出结论:采用偏回归平方和参数对全国煤炭需求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优选而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从总体上起到了提高预测精度的作用.用此方法进行预测是有效的,预测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以甘油、腰果酚缩水甘油醚(CGE)、酸酐及丙烯酸(AA)为主要原料,通过改变酸酐种类制得了一系列腰果酚基光固化树脂(AGC);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树脂的结构;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同时以AGC树脂为主体制备了UV固化涂料,考察了该涂料在Q-panel铝板上固化后的基本性能;并采用热重分析(TA)和差示扫描量热(DSC)考察了固化膜的热稳定性(Td10)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表明:该UV固化涂料能较好地兼顾高生物基含量与优异综合性能,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