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7篇
工业技术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中Ni的释放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海昌  戎利建 《金属学报》2008,44(2):198-202
多孔NiTi合金在生理盐水和模拟体液中的Ni释放速率远大于具有相同名义表面积的致密态NiTi合金.在恒定的静弯曲应变的作用下.多孔NiTi形状记忆合金Ni释放速率呈现增大的趋势.多孔NiTi合金在60℃的4 mol/L的NaOH溶液中浸泡24 h,然后在600℃进行1 h处理后,合金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阻隔了浸液与基体的接触,明显降低多孔NiTi合金的Ni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22.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拉伸实验等研究了国产含Bi笔头用易切削铁素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及性能,并与含Pb笔头用易切削铁素体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及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以Bi代替有害元素Pb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两种笔头用易切削铁素体不锈钢的基体铁素体晶粒均非常细小,易切削相主要是MnS和Bi或者Pb单质。其中MnS易切削相的分布状态十分相似,多以纺锤状或者短棒状断断续续地呈链条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而Bi或者Pb单质则非常细小弥散地分布在基体中。该显微组织结构对切削性能十分有利。拉伸实验结果显示含Bi笔头用易切削铁素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与含Pb笔头用材料的性能相当。上述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Bi有望替代有害元素Pb。  相似文献   
23.
采用动态机械分析仪双悬臂法研究了含硼(B)和无硼两种Fe-Ni-Cr奥氏体合金的内耗行为,并分析了氢致内耗峰以及B对氢致内耗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这两种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结果表明,经时效处理后,无B合金的晶界上析出大量Ni3Ti(η)相和少量碳化物,而含0.008%B的合金的品界上只析出少量的碳化物;热充氢后,含B和无B合金分别在26和36℃附近出现一新内耗峰,这是氢原子与含有析出相的晶界相互作用引起的.添加B导致合金内耗峰温度和激活能降低,说明B通过抑制晶界相的析出减弱了晶界对氢的捕获能力,从而减小氢致塑性损失.  相似文献   
24.
张建  李秀艳  赵明久  戎利建 《金属学报》2008,44(9):1095-1098
采用动态机械分析仪双悬臂法研究了含硼(B)和无硼两种Fe-Ni-Cr奥氏 体合金的内耗行为,并分析了氢致内耗峰以及B对氢致内耗的影响;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 电镜观察了这两种合金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及相组成. 结果表明,经时效处理 后,无B合金的晶界上析出大量NiTi(η)相和少量碳化物,而含0.008%B的合金的晶界上只析 出少量的碳化物; 热充氢后,含B和无B合金分别在26和36 ℃附近出现一新内耗峰,这 是氢原子与含有析出相的晶界相互作用引起的. 添加B导致合金内耗峰温度和激活能降低, 说明B通过抑制晶界相的析出减弱了晶界对氢的捕获能力,从而减小氢致塑性损失.  相似文献   
25.
多道次拉拔管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316L不锈钢管的拉拔过程,比较了单道次拉拔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发现在变形量相同的条件下,单道次拉拓引发的残余拉应力较小,且分布较均匀,通过比较变形区各方向应力场的异同,发现减少拉拔道「次能明显降低拉拔管变形过程的不均匀性,有利于改善管材表面质量,减小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26.
为提高Sc在Al-Mg-Sc-Zr合金中的利用率,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拉伸试验等手段,研究了挤压铸造对Al-5.36Mg-0.40Mn-0.16Sc-0.14Zr合金沉淀相析出行为及相关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金属型铸锭相比,挤压铸锭的晶界析出相分布更加弥散,初生微米级Al3(Sc,Zr)相的长大受到抑制,晶粒尺寸略有长大。不经过热处理,挤压铸锭的抗拉强度与伸长率都明显高于金属型铸锭,而屈服强度相当;经过350℃×12h时效处理后,挤压铸锭与金属型铸锭的基体中均析出纳米级的二次Al3(Sc,Zr)相,但挤压铸锭基体中析出的纳米级Al3(Sc,Zr)相更多,沉淀强化作用更加明显,其屈服强度比金属型铸锭高出约26MPa。  相似文献   
27.
采用3种应变速率在不同温度下对一种奥氏体铁镍基合金进行拉伸实验,结果发现在300—700℃范围内发生锯齿流变现象;锯齿流变现象在300—600℃范围内表现为凸起式锯齿,而在700℃时表现为下凹式锯齿;此锯齿流变具有热激活性,即较高的拉伸温度使锯齿易于发生,较大的拉伸速率则抑制其发生.对比分析室温(不发生锯齿流变)及400℃(显著发生锯齿流变)拉伸试样的微观组织,发现在400℃拉伸后的孪晶界上存在明显的位错塞积,说明孪晶界可以有效地阻碍滑移变形,引起孪晶界附近应力积累,从而导致了凸起式锯齿流变的发生.孪晶界数量对锯齿波形的影响证实了此观点.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中间退火温度对多道次冷轧Al-Mg-Sc-Zr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道次轧制前采用400℃/1h中间退火,合金强度无明显变化;采用450℃/1h中间退火,合金强度随加工次数增加而明显降低.对其机理分析表明,冷变形产生的高密度位错等缺陷在较高温度的中间退火过程中为Sc和Zr原子提供了快速扩散的通道,促进了Al3(Sc,Zr)相颗粒的粗化.Al3(Sc,Zr)颗粒的粗化不但使其阻碍位错运动的能力降低,而且还削弱了其对回复进程的抑制作用.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退火态合金强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29.
采用搅拌摩擦焊对1460铝锂合金进行焊接,研究合金的焊接性能和焊后热处理工艺。运用显微硬度测试和拉伸力学性能测试表征焊缝力学性能;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焊缝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焊前对合金进行固溶和时效处理导致焊缝的抗拉强度降低;焊前未进行热处理的焊缝样品抗拉强度为320 MPa,与母材相当;焊后的固溶+160℃/40h时效处理使焊核区重新析出θ′(Al2Cu)和T1(Al2CuLi)相,焊缝的抗拉强度提高了75 MPa;焊缝拉伸断裂发生在热机械影响区,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解理断裂。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时效前不同冷轧预变形量(ε=7%,14%,20%,27%)对1460合金沉淀强化过程的影响。当冷轧变形量增加至20%时,合金中出现位错墙(dense dislocation wall)。位错为T1相提供了形核位置,使得合金中T1相的数量增加,同时尺寸保持在100 nm左右,缩短了峰值时效时间。27%冷轧变形+160℃/20 h时效能提高合金的强度,同时塑性较好,此时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590 MPa和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