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1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图像识别的印制电路板测试系统,由CCD摄像机、调焦镜头、图像采集卡、水平工作台、计算机以及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系统根据测量目标放大倍数、检测精度,调节光学镜头焦距和与水平工作台的工作距离.在工作距离和镜头焦距一定的情况下,通过缩小测量目标的视野及电气控制部分,调节工作台的X轴和Y轴以达到目标任意局部位置的测量.  相似文献   
22.
深度学习以其强大的自适应特征提取和分类能力在机械大数据处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电机结构的复杂性,其信号表现出的非平稳、非线性和复杂多样等特点,使得传统分类方法中的Softmax分类器+交叉熵损失函数对电机故障诊断力不从心。根据电机信号非平稳、数据量大等特点,结合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与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和Triplet Loss三元组思想,提出了深度度量学习电机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将电机故障信号转换成时频谱图,同时构建CNN,将预处理后的样本用于CNN的训练,采用Triplet Loss作为损失函数度量故障数据高维特征间的距离,并结合标签有监督地微调整个网络,从而实现准确的电机故障诊断。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处理复杂数据时能够度量特征在高维空间中的距离,高效完成故障诊断任务,弥补了交叉熵函数的不足。  相似文献   
23.
张永宏  刘昊  田伟  王剑庚 《计算机应用》2020,40(9):2781-2788
针对高原地区数值预测法建模复杂,雷达回波外推法易产生累积误差且模型参数难以设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DeepLab v3网络模型的西藏地区降雨云团的分割方法。首先,通过编码网络中的卷积层和残差模块进行下采样;然后,利用空洞卷积构建多尺度采样模块,并且加入注意力机制模块提取深层高维特征;最后,通过解码网络利用反卷积恢复特征图分辨率。将所提方法与谷歌语义分割网络DeepLab v3等模型在验证集上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好的分割性能与泛化能力,其降雨云团分割结果更为准确,平均交并比(Miou)达到0.95,与原始DeepLab v3相比提高了15.54个百分点。在小目标上和非平衡数据集上,该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分割出降雨云团,为降雨云团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数据驱动的方法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领域发展迅速,但面对工程实际中没有历史记录的故障类型,仍存在故障特征学习不充分、误诊率高等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多标签零样本学习(multi-label zero-shot learning,MLZSL)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使用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对可见类和未见类样本进行预处理,将得到的时频图像输入残差深度可分离卷积神经网络(residual depthwise separabl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RDSCNN)进行特征提取,再使用可见类故障特征训练属性学习网络,依靠属性学习网络预测未见类故障样本的属性向量,最终实现对未见类故障的诊断。设计了零样本条件下的故障诊断试验,结果表明MLZSL能将可见类故障属性迁移到未见类,并有效诊断未见类故障。  相似文献   
25.
道路信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遥感图像的道路提取方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回顾了道路提取方法的发展历程,按实现形式的不同,将已有道路提取方法分为基于像元、面向对象、深度学习三大类,并以此为线索,分析比较各类方法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设计实验,以多幅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为实验对象,验证对比各类典型道路提取方法的实际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道路提取方法效果最佳。最后,结合当下热门的遥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理论,展望了未来遥感图像道路提取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6.
在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进行全网动态分析与控制的过程中,通信时滞的存在易导致动力系统产生控制设备失效、系统性能恶化及失稳等现象.而现有时滞系统稳定判据的研究多基于Lyapunov分析方法,研究过程中需采用不等式放缩及构造Lyapunov泛函,使得稳定判据具有较高保守性,增加了系统的控制成本.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多区域时滞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Wirtinger不等式优化稳定判据推导过程和构造新的Lyapunov泛函两种方式,降低系统稳定判据的保守性.最后,利用典型的二阶时滞系统和两区域负荷频率控制系统,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通过调节Cr靶的溅射功率。在单晶硅基片上沉积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r含量的类石墨(Cr—GLC)镀层样品。利用Raman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电镜(TEM)、显微硬度计分析了Cr—GLC的微观结构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得到的Cr—GLC镀层,随Cr含量的增高,硬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当Cr含量小于4%时,Cr只以单质非晶态分布于非晶GLC中,Cr的掺杂降低了内应力;当Cr含量超过49/6后,还有CrC。纳米晶存在于非晶态的GLC中;镀层由C、Cr和CrC。纳米晶粒组成非晶纯构,  相似文献   
28.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poly(styrene-acrylic acid) (PSAA) supported neodymium chloride (NdCl3) complex for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4-Vinylpyridine was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Al/Nd molar ratio, reaction time, macromolecular carder (PSAA), and ratio of styrene to 4-vinypyridine (g/g), on the copolymerization yield of styrene and 4-Vinylpyridine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polymerization of polar monomers with olefins occurred efficiently 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polymer-supported catalys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milar small molecular catalysts. The activity of PSAA.Nd complex increased with in- creasing Al/Nd molar ratios and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olymerization time. The highest activity of PSAA'Nd was observed at 120 min, and the highest yield was found at the ratio of styrene to 4-vinylpyridine of 4:2. DSC analysis presented that the resulted polymer had only on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showed very good therm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9.
热浸镀锌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连续热浸镀锌和批量热浸镀锌工艺及其适用范围,论述了热浸镀锌层的组织和性能,分析了合金元素、钢基体化学成分、热浸镀温度和热浸镀时间等因素对热浸镀锌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介绍了热浸镀锌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研究现状,对该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0.
热浸镀锌助镀剂及其助镀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热浸镀锌助镀剂及其助镀工艺的发展现状,给出了热浸镀锌常用助镀剂及其选择标准和作用机理,分析了助镀剂浓度、温度、铁盐含量和pH值等因素对热浸镀效果的影响,介绍了热浸镀中Zn-Al合金助镀剂、无铵助镀剂和电解活化助镀剂等新型助镀剂及其助镀工艺,指出了热浸镀助镀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