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数理化   4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液体石蜡作为粘合剂,将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邻二氮菲(又称为Bathocuproin)与碳粉混合,制备了新型铜离子选择性电极。试验了测定微量Cu的最佳条件,考察了电极的性能。在pH 6.7的5×10-3mol/L柠檬酸钠溶液中,Cu浓度在1×10-6~1×10-3mol/L范围内有能斯特响应;响应时间小于60 s;考察了10余种离子的干扰情况,多数对测定没有影响。利用该铜离子选择电极对电镀废液和铜矿浸出液中的Cu2+浓度进行了测定,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该铜离子选择性电极稳定性好,精密度高,使用寿命长,有望在实际的生产、研究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极谱(伏安)吸附平行催化波法研究及应用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极谱(伏安)吸附平行催化波的研究及应用,从无机 变价离子测定体系、无机非变价离子测定体系及有机去极剂测定体系3个方面介绍了该法的应用近况。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磁性Fe3 O4纳米粒子,进一步表面功能化,合成Fe3 O4@Au磁性纳米粒子提高粒子表面的亲和性。在高亲和力的金壳表面自组装L-半胱氨酸-GA3,将其滴涂在磁控玻碳电极表面,电聚合L-半胱氨酸制得对GA3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MIP/Fe3 O4@Au修饰电极。对Fe3 O4@Au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及粒度分布进行了透射电镜分析,对GA3, MIP及nMIP的结构及成分进行了红外光谱对比分析。利用电化学方法对测试体系的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当电聚合圈数为30圈,以乙酸-甲醇(1:8, V/V)作为洗脱液、洗脱时间为5 min、重吸附时间为7 min时,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且对GA3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探针离子K3[Fe(CN)6]/K4[Fe(CN)6]的氧化峰电流值与GA3浓度在1.0×10-11~1.0×10-8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6×10-12 mol/L。此传感器已应用于啤酒中GA3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纳米氧化锌粒子分散性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异丙醇中用氢氧化钠分别与醋酸锌及溴化锌反应制备了纳米氧化锌粒子. 分别用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及原位紫外吸收光谱测定了粒子大小及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 粒子的增大服从LSW (Lifshitz-Slyozov-Wagner)模型, 即粒子体积随老化时间线性增大;但粒子的分布不符合LSW模型, 这与他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 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确定了纳米氧化锌分布函数对其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发现在紫外吸收边附近光谱发生弯曲, 且随粒子分布标准方差(SD)的增大, 弯曲更显著, 引起紫外吸收光谱红移, 这将导致用吸收边计算氧化锌粒子大小时产生正误差. 就单分散(SD/γ<5%, γ是粒子的平均半径)纳米氧化锌而言, 这种正误差仅为2%, 但当粒子分布的SD/γ达到15%时, 所产生的正误差可高达15.1%.  相似文献   
15.
表面活性剂增敏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建平  魏小平 《分析化学》2002,30(1):127-127
1 引 言 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钯已有报道 所用体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钯催化次磷酸钠还原有色试剂的反应,另一类型是钯的催化氧化反应。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在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它可提高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改善反应条件,简化分析手续等;作者研究发现,钯对高碘酸钾氧化结晶紫(CV))褪色有催化作用,体系中加入SDBS后,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紫移,测定的灵敏度明显提高,据此建立了测定钯的动力学光度法。2 实验方法 取两支 10ml具塞比色管,于其中一支加入适量钯标准溶液,再分别在两支管中依次加入 …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测定微量钙的阻抑反应动力学光度法。在0.012mol/L硫酸中,KBrO3氧化偶氮氯磷Ⅲ褪色,Ca^2 可阻抑该褪色反应的速度。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Ca^2 浓度在0-1.4mg/L范围内与ΔS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0.0042mg/L。方法准确,灵敏,简便,用于直接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钙,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铋的新方法,即利用掺杂硒碳糊电极作为工作电极的阳极溶出法.在0.1 mol/L的HCl底液中,Bi3+于+0.05V(vs.Ag/AgCl)出现灵敏的氧化溶出峰,铋离子的浓度在1.0×10-5~1.0×10-9 mol/L范围内其对数值lgc与铋的氧化峰电流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1.0×10 -10 ...  相似文献   
18.
对温度梯度法生长Er:BaY2F8晶体的开裂现象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讨论了温场分布、生长速率、热应力和稀土离子掺杂对晶体开裂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分析了垂直于解理面方向上膨胀系数的变化对晶体开裂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晶体生长时径向温度梯度越小越好,生长晶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直径为10 mm,最佳轴向温度梯度为6 ℃/mm,最佳生长速率为0.2~0.3 mm/h.通过缓慢降温,可以成功避免晶体的开裂.  相似文献   
19.
以辛可宁为模板分子、十二烷基硫醇为功能单体,在Fe3 O4@Au纳米粒子表面自组装辛可宁分子印迹膜,构建了新型磁性粒子-分子印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磁性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及形貌进行了表征,使用红外光谱对比分析了辛可宁、分子印迹膜洗脱前和洗脱后的结构及成分。结果表明,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0.012 mol/L 硼砂缓冲溶液(pH 9.5),0.8 mmol/L Ru(bpy)2+3),辛可宁浓度的对数在1×10-10~9×10-8 mol/L范围内,与电化学发光强度变化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5×10-11 mol/L。此传感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易于更新,将其用于血清样品的检测,方法回收率为98.8%~104.7%。  相似文献   
20.
将富鸟嘌呤(G)序列核酸适配体与门控制效应相结合,通过控制门的开关实现信号放大,构建了新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铅离子(Pb2+)的高灵敏检测。首先将单-6-巯基-β-环糊精(6-SH-β-CD)自组装在金电极上,形成有序排列的分子自组装膜,且分子之间留有空隙,可作为探针通过的门结构。随后将发夹结构的富含 G 序列的核酸适配体修饰在环糊精次面端口,制得可特异性识别 Pb2+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富 G 序列适配体结合 Pb2+后可折叠形成 G-四联体结构(G4-Pb2+),覆盖住电极表面的探针通道,产生关门效应,使探针氧化还原电流强度减小,进而形成门控制效应,利用该效应可进行 Pb2+的定量检测。门控制效应显著提高了信噪比和检测的灵敏度,在1×10-13~5×10-11 mol/ L 浓度范围内,Pb2+浓度的负对数与 DPV 响应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6×10-14 mol/ L(DL=3δb / K)。传感器用于实际水样品中 Pb2+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