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数理化   8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安涛  袁进  林涛  高勇 《光子学报》2014,43(1):123001
实验采用真空热蒸镀方法,在高准确度膜厚控制仪的监控下,制备了结构为ITO/2T-NATA(25nm)/NPB(30nm)/BePP2(X nm)/Alq3(30nm)/LiF(0.6nm)/Al(80nm)的蓝光器件,并对其发光层(BePP2)薄膜的沉积速率以及厚度对器件的亮度、发光效率影响进行了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束源炉孔径为Φ1.5mm,束源炉温度在120℃~150℃区域,BePP2的蒸镀速率比较平滑,斜率变化小,易于膜厚精准控制,且薄膜较致密满足器件需要;BePP2在最佳沉积速率为0.02nm/s(蒸发温度为135℃),且发光层厚度为35nm时,可获得启亮电压为5.34V、发光亮度为9 100cd/m2、发光效率达4.4cd/A的较理想蓝光器件.  相似文献   
82.
刘静  武瑜  高勇 《物理学报》2014,(14):399-406
提出了一种沟槽型发射极SiGe异质结双极晶体管新结构.详细分析了新结构中沟槽型发射极的引入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研究.新型发射极结构通过改变发射极电流路径使电阻分区并联,在不增大结电容的前提下,有效减小发射极电阻,提高器件的频率特性.结果表明,新结构器件的截止频率和最大振荡频率分别增加至100.2 GHz和134.4 GHz,更重要的是沟槽型发射极结构的引入,在提高器件频率特性的同时,不会降低器件的电流增益,也不会增加结电容,很好实现了频率特性、电流增益和结电容之间的折中.对沟槽型发射极进行优化设计,改变侧墙高度和侧墙宽度.沟槽型发射极电阻不受侧墙高度改变的影响,频率性能不变;侧墙宽度增加,频率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83.
本文利用微波法合成了2,5-二(2′-苯并咪唑)吡啶,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得到了它的单晶(1)及其锌的配合物[Zn(C19H12N5)2(H2O)2].5H2O(2)。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测定和结构解析结果表明,化合物1由2,5-二(2′-苯并咪唑)吡啶和晶格水组成,化合物2中Zn2+离子与2,5-二(2′-苯并咪唑)吡啶的N原子配位,通过氢键作用形成1D链状结构,再通过配体间π-π作用形成三维结构。此外,TG和荧光测定分析表明化合物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84.
单晶炉勾形磁场的优化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勾形磁场的分布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磁场强度径向分量Bx随径向距离r增大可视为线性增大,并且在线圈中心面上下20mm靠近坩埚内壁的窄小区域内最强.通过对磁场强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磁场Bx随电流增大呈线性增加,并随匝数增加呈非线性增大.最后依据模拟结果及其分析,取得了磁场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85.
磁性Fe3O4六方片状晶体和单晶纳米棒的水热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别以FeSO4·7H2O、(NH4)2Fe(SO4)2·6H2O和NaOH、NH3·H2O为原料,以KClO4与KNO3为氧化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分别合成出Fe3O4六角片状晶体和单晶纳米棒.产物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谱图、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谱图以及磁滞回线图谱加以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物原料及氧化剂的选择对Fe3O4单晶的制备及其形态的影响至关重要.反应温度控制在110℃,时间为14h.室温下,Fe3O4六方片状晶体和单晶纳米棒的磁化率(Ms)和矫顽力(Hc)均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6.
稀土与配体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稀土配合物,而稀土配合物大多兼具稀土、配体的功能.因为稀土的抗肿瘤作用,致使稀土配合物也具有抗肿瘤活性,且发现其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稀土或配体.通过实验表明人体可以吸收微量稀土元素,产生有害毒性或副作用.因此如何研究出高效、低毒的稀土配合物抗癌药物是当今的主要研究目标.对近几年来已研究出且具备...  相似文献   
87.
罗丹明荧光探针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丹明荧光探针作为生物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荧光探针之一,广泛地应用于活体细胞内小分子的检验、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以及复杂生物体系的研究等方面.罗丹明荧光探针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融合了分子生物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多个学科.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罗丹明荧光探针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邱建文  刘梦  熊新怡  高勇  朱虎 《有机化学》2023,(11):3745-3760
近红外光(650~1700nm)在生物成像中具有组织穿透深度大、受生物体自身荧光干扰小和对生物体光损伤小等优点.因此,近红外染料已成为生物成像新的研究热点.近红外荧光染料较窄的能量带隙使激发态非辐射跃迁几率增大,导致荧光强度大幅降低.同时较长的共轭疏水骨架及强大的分子电荷转移能力,使他们容易与外部分子交互,从而加剧非辐射能量损耗增加,致使荧光强度降低.为了获取高亮度近红外荧光染料,研究人员针对近红外染料做了很多改进和修饰.从荧光染料的结构-性质关系角度,综述了目前主流的高亮度近红外染料的发展情况,希望能为发展高亮度近红外荧光染料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