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1篇
数理化   58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使用一维数值模型, 推断了逃逸能量εr与逃逸约束时间τr的关系。模拟结果给出能量εr 和放电参数的定标律。在HL- 1M 装置中不同实验条件下测量了硬X 射线谱, 研究了逃逸电子能量 εr模拟的定标律, 并推导出HL- 1M 装置放电的逃逸电子的约束时间与逃逸电子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22.
用钛吸气方法改善HL-1装置的等离子体性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钛吸气方法减少了HL-1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的杂质和气体再循环率,使Z_(eff)降低到1.6;在程序控制送气技术的配合下,有效地控制了密度变化,获得线平均密度元_max=4.9×10~(19)m~(-3)的较高密度的稳定放电;成功地扩展了运行参数空间。  相似文献   
23.
观察了在HL-1装置放电电流上升段、坪区和下降部分由逃逸电子引起的硬X射线发射模式;硬X射线发射与破裂、m=2,3扰动、环电压尖峰、IOC放电和超热电子辐射等的关系。给出了300-308ms间硬X射线的闪烁脉冲幅度谱,最大能量为6.6MeV.  相似文献   
24.
采用高Z杂质注入HL-1M等离子体中, 触发等离子体电流衰竭的实验已经施行.用激光吹气注入高Z杂质能够增加辐射冷却,等离子体在-3ms时间内迅速冷却而且在电流终止之前电子温度损失约80%.实验证明:它是一种使得大型聚变实验装置上在放电破裂之前显著减少等离子体中热能而且安全终止放电的简单、快速和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高Z杂质 破裂 等离子体终止 激光吹气  相似文献   
25.
26.
研究了IL-1M装置上弹丸和分子束加料的粒子输运。在研究粒子输运时拟合了粒子源分布,利用调制送气模型研究了分子束送气时的粒子输运。由弹丸注入后较长时间内密度的自然衰减研究了粒子输运,给出了一种简单的研究弹丸注入后粒子输运的方法。计算表明,分子束和弹丸注入改善了等离子体的粒子输运特性。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7.
HL—1装置中的MARFE现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HL-1托卡马克中,等离子体的Marfe和DP现象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实验中用8道光纤探测器测量了H_α和低Z杂质线辐射强度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28.
在垂直于大半径方向用两个固定频率((?)0和(?)5GHz)的毫米波段外差接收机研究了在HL-1装置中等离子体的非热辐射。根据这些辐射与等离子体密度的关系,HL-1装置的放电可分为4种类型,并得到两个临界密度。这些辐射特性被认为是与逃逸放电性质和逃逸动力学不稳定现象有关。在实验中还观察到了与这种不稳定性有关的一系列等离子体宏观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逃逸损失。  相似文献   
29.
本文利用一维圆柱等离子体输运编码(TRANPY),编制了模拟锯齿振荡的大型编码(SAWMOD)。对锯齿振荡的研究,我们选用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重联模型和湍流模型,后者特别适用于低qa放电的锯齿特性研究。重联模型的锯齿振荡是由于磁力线的完全重联引起的,而湍流模型的锯齿振荡是因为微观湍流或磁力线的随机化而产生的。最后,我们将HL─1装置的一次典型高密放电的参数代入(SAWMOD)编码,运算结果表明,重联模型和湍流模型均能解释实验观测的锯齿现象,理论模拟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0.
HL-1M装置逃逸电子输运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磁扰动实验和稳态实验等四种不同方法获得某些局域的逃逸扩散系数Dr。利用等离子体快速移动实验,测量了孔栏上硬X射线通量的变化,获得了边缘扩散系数,利用软X射线强度和硬X射线通量信号的锯齿振荡峰值延迟时间得出了径向平均扩散系数,用微波辐射强度和硬X射线通量信号的锯齿振荡 峰值延迟时间,获得了径向位置某处到孔栏之间的平均扩散系数。用来自孔栏上的韧致辐射谱求出逃逸电子的平均能量,得玻逃逸约束时间和径向平均扩散系数,实验中还得到了逃逸电子扩散系数的径向近似分布和内部磁扰动的径向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