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数理化   12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聚氨酯与乙酰丙酮铽复合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聚氨酯、乙酰丙酮铽及其复合物. 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铽离子与聚氨酯分子链中的羰基发生了配位作用.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稀土配合物的加入提高了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等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测试结果显示, 乙酰丙酮铽的加入使聚氨酯溶液的粘度增大, 表明溶液中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2.
赵莹 《大学化学》1987,2(5):47-49
对任何一个原子来说,其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是等于核外所带的负电荷,因而整个原子作为一个整体呈电中性;对于含有由多种原子组成的多种化合物的体系来说,一些原子得到的电子数必等于另一些原子失去的电子数以维持体系的电中性。这个原则在化学中已被广泛地应用,表现在: 1.用于求结构未知的化合物中某元素的氧化数。  相似文献   
93.
多组份聚丙烯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及共混纤维的染色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PP GPET、PP GPET EVA、PP GPET EVA PS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 .研究表明 ,PP GPET体系属于非相容共混体系 ,共混物呈典型海岛型两相结构 ,EVA的加入可以改善体系相容性 ;共混物的结晶度比纯聚丙烯低 ,PS有增大共混物晶粒尺寸的作用 ;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有明显提高 ,用分散染料E EX可染成深蓝色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HTEAB)催化、水介质中, 查尔酮和丙二腈加热回流合成系列2,4,6-三芳基-3-芳酰基-4-羟基环己基-1,1-二甲腈化合物. 产物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 此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率较高、环境友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5.
针对激光器电源的应用环境,设计了基于DSP的电源控制系统,使电源具备输出电压0~30 kV可调,重复频率1~100 Hz可调,并提供了远程计算机控制和本地液晶键盘控制两种控制方式。设计了过压、过流、过热、超时等多重保护电路和电源的外触发控制接口。对激光器电源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电磁兼容设计,并使用光纤控制及反馈系统,有效地增强了电源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将该电源用于激光器的发光试验,通过调节激光器电源的各种控制参数,可以使激光器的出光强度、出光功率、出光时间等得到调节,从而为各种研究工作提供便利。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激光器发光实验时,该电源能够输出幅值稳定、频率符合要求的重频脉冲高压,最高输出电压可达到30 kV,充放电频率可达到100 Hz。  相似文献   
96.
以硝酸铕、苯乙酮酸(HE)、1,10-罗啉(phen)和三苯基氧膦(TPPO)合成了Eu—L,EuL3phen和EuL2(TPPO)2NO3三种新型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三元配合物的组成。IR表明,苯乙酮酸与Eu^3+离子形成配合物后△v(vas(CO2^-)-vs(CO2))(△v(Eu—L)=391cm^-1;△v(EuL3phen)=389cm^-1;△v(EuL2(TPPO)2NO3)=402cm^-1)值均大于钠盐的△v(379cm^-1)值,配合物中羧酸根以单齿方式配位;配合物中苯乙酮酸的α-酮基参与配位,其红外吸收峰移向低波数。在^1H NMR中,苯乙酮酸苯环上5个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在形成配合物后移向高场。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激发光谱表明配合物Eu—L,EuL3phen和EuL2(TPPO)2NO3最佳激发波长分别为374.0,358.2和383.4nm。发射光谱显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光谱。分别是^5D0-^7F0,^5D0-^7F1,^5D0-^7F2,^5D0-^7F3,^5D0-^7F4跃迁(Eu—L:577.8,590.2,614.0,648.4,695.4nm;EuL3phen:578.0,588.4,591.6,611.2,617.0,649.4,687.6,698.6nm;EuL2(TPPO)2NO3:577.8,590.4,614.6,649.2,697.6nm)。荧光光谱表明TPPO对Eu^3+离子的荧光发射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97.
利用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研究PP/PE共混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红外光谱对不同比例条件下制备的PP PE共混物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PP ,PE的特征吸收峰的分析 ,发现聚丙烯 (PP)特征峰峰面积与聚乙烯 (PE)特征峰峰面积的比值与PP/PE共混物的质量比之间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利用特征吸收峰面积之比 ,借助红外成像技术对PP纤维热压在PE薄膜上制备的样品的研究得到了复合共混物的分布信息 ,发现其成像结果与偏光显微镜的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红外成像技术 ,利用特征吸收峰面积之比可以进行对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相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
基于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 采用N-烷基化方法制备了系列PPTACns(烷基侧链碳原子数n=8, 10, 12, 14, 16, 18)刚性主链梳状高分子, 利用DSC, XRD和FTIR等方法研究了其主链堆积行为、 分子链构象及热性能等与烷基侧链长度及结晶特性之间的关系. XRD和DSC结果表明, 当烷基侧链碳原子数达到14时, 烷基侧链发生结晶. XRD结果显示, PPTACns具有层状结构, 烷基侧链长度对主链层间距影响显著. FTIR研究发现, 烷基侧链的聚集状态对PPTACns分子链的构象产生较大影响, 伴随着烷基侧链结晶的熔融, PPTACns的分子链构象发生显著改变. 烷基侧链处于熔融状态的PPTACns的νC=O和γC-H谱带峰位与烷基侧链不结晶的PPTACn接近.  相似文献   
99.
针对Ziegler-Natta/茂金属复合催化剂基于Spheripol工艺制备的聚丙烯釜内合金的初生粒子中存在的两种外观形貌的粒子,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NMR)、扫描电镜(SEM)、偏光显微镜(POM)、热分析(DSC)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对白色和半透明的初生态树脂粒子进行了组成、结构和力学性能的比较研究。FTIR,NMR和SEM结果表明,两者外观形貌的差异主要是二段聚合中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含量和分布不同。DSC和POM结果表明,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存在使半透明粒子中聚丙烯的结晶速率高于白色粒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乙烯-丙烯共聚物含量少,白色粒子的冲击韧性明显低于半透明粒子,但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明显高于半透明粒子。并基于聚合工艺提出了两种初生粒子形成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00.
根据已有文献对附壁射流区流速分布和壁面阻力的试验成果,分析了自由水跃区断面流速分布和最大流速沿程分布规律;首次根据边界层的动量积分方程分析了水跃主体段的射流厚度、水跃区的壁面切应力系数、壁面阻力系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边界层厚度、壁面局部阻力系数、壁面阻力系数、平均壁面阻力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本文式(9)和式(26)得到的数据与文献中的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在Fr1≥5.45时,式(29)的计算结果与试验较吻合,在Fr1?5.45时,其计算结果与试验偏差较大;采用本文公式(34)计算水跃的共轭水深,与文献所得结果的最大误差为3.6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