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52篇
数理化   2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功能材料,因其高的比表面积、可调的孔隙结构、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势,在催化活化高级氧化水处理领域引起越来越多关注。本综述聚焦于近5年MOFs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汇总了过硫酸盐活化领域中的各类MOFs基催化剂;介绍了过硫酸盐活化中MOFs基催化剂的常用合成方法;归纳了MOFs基催化剂在活化过硫酸盐过程中的氧化机制;总结了MOFs基催化剂的常见改性方法;最后,对MOFs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有助于加深对MOFs基催化剂活化过硫酸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认识,为开发基于过硫酸盐活化的MOFs基新型非均相催化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2.
锂金属是具有高能量密度的负极材料,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研究的重点。在锂金属负极的改性研究中,锂对称电池是最常用的测试对象,但判断其短路的依据尚未统一,因此存在部分对短路数据的解析错误。本文利用原位电池对锂沉积过程中由于枝晶生长导致的短路现象进行了描述,对锂金属对称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短路现象进行了分类和讨论。通过区分硬短路、软短路及电池活化过程,提出了判断锂对称电池中枝晶生长及电池短路的依据,为判定锂金属负极改性方法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单光束红外光谱技术(原位傅立叶透射变换红外、原位漫反射红外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虽然已经用于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的原位表征中,但这些光谱在真实反应条件下会受到气体分子振动光谱和加热条件下产生的发射光谱的严重影响,不能实时获得催化剂表面的真实信息.另外,由于在真实的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本底的信息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单光束红外光谱技术在扣除本底信息方面存在误差.为了实现在反应条件下,实时、原位表征催化剂表面的状态,我们报道了一种双光束红外光谱表征技术.该技术包括双光束红外光谱系统及双光束红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实时双光束原位红外光谱系统由两台完全相同的红外光谱仪和双光束红外反应池组成.双光束红外反应池由完全相同的样品池和参考池连接而成,样品池和参考池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分别对应于样品光谱仪和参考光谱仪,由计算机同步控制两台红外光谱仪,排除实时状态下的气体分子振动光谱干扰和加热条件下产生的发射光谱干扰.该技术可以对真实反应条件下的气固相多相催化反应进行实时原位表征.通过应用程序的关联可以实时、同步采集样品光束和背景光束谱图来得到催化剂表面物种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真实信息.该技术克服了单光束红外光谱在原位多相催化反应表征方面的缺陷,使表征结果变得更加精确可靠.该技术还可以在变化的气相组分条件下,获得不同温度下、实时的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活性相和中间物种的信息.采用上述双光束红外光谱仪对丁烯在纳米HZSM-5催化剂上芳构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实时、原位观测,首次在实际反应条件下,观察到了异丁烯在纳米HZSM-5沸石的表面Br?nsted酸中心上经历吸附、活化、聚合、环化等反应步骤生成芳烃的过程.  相似文献   
74.
用牛角芯棒推制弯管的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牛角芯棒推制弯管,是一项有效的塑性成型技术.本文在总结实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分析此类问题的力学模型,经对变形速度场作了某些假定后把问题化成了一个典型的Goursat问题,并用逐次逼近法求得了解答.Swift的直锥管塑性解是本文的特殊情形.文中对一种典型的牛角芯棒作了数值计算,所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用的近似公式.本文的结果对于分析弯管推制的机理以及其他有意义的理论问题提供了一个基础,对于弯管推制的设计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5.
采用自适应浸没边界方法,数值模拟了两条并列仿生鱼在不同间距下的同相位和反相位自主游动。通过与相同游动参数下单条仿生鱼自主游动的比较,可以得到结论:(1)并列自主游动的速度小于单条鱼游动的速度,并且随着间距减小而减小。相同间距下,反相位并列游动时的速度大于同相位;(2)并列游动时的阻力均大于单条鱼,且随着间距减小而增大;(3)反相位游动时功率消耗随间距减小而增大,但同相位游动则相反;(4)当间距大于0.5个身长时,推进效率都略有增大。所以,在综合考虑了游动速度和推进效率两方面的因素后认为,鱼群中并列相邻的两条鱼应当以反相位摆动,且侧向间距保持在0.5个身长以上,这与自然界中观察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6.
为进一步提高温度测量精度,以激光照射下普通钢的熔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发射率模型的合理假设,实现了双光谱测温系统的补偿优化。测量结果显示,针对普通钢的温度测量时,发射率采用指数模型可以取得很好的测量效果,测量误差在4%以内。同时,在同一种测量条件下将优化后的测温法与传统的比色法测温进行精度比较,证实与比色法相比该方法的误差显著减少。通过对数据处理的误差做定量分析,得出其误差在13~25 ℃之间。  相似文献   
77.
为了发现高效、低毒的农药先导化合物,以真菌几丁质为研究对象,以取代苯甲酸、5-取代苯基-2-呋喃甲醇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23个新型取代苯甲酰胺基硫代甲酸-(5-取代苯基-2-呋喃)-甲酯,其结构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测结果表明,在50 μg/mL浓度下,化合物对黄瓜褐斑菌、黄瓜灰霉菌、黄瓜枯萎菌表现出明显的防效,尤其对于黄瓜灰霉菌,大部分化合物的防效优于对照药剂40%菌核净WP.  相似文献   
78.
本文通过数值求解一维含时薛定谔方程,理论研究了超短啁啾脉冲(5fs,790nm)对处于低振动态氢分子离子解离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过程中有效利用流算符的方法得到不同激光强度下的解离几率及核波包密度分布.结果表明:低强度的啁啾脉冲可显著增强低振动态氢分子离子的解离过程,使解离过程提前发生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解离产物,并给出相应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9.
筛选了一种能较好分离木糖和阿拉伯糖的树脂填料-钙离子型005×7离子交换树脂,并对其色谱分离工艺进行优化,该树脂对蔗渣水解液中的木糖和阿拉伯糖的最佳分离条件为:样品锤度30oBx,流速1.6mL/min,上载量为10mL,分离温度为50℃。以此分离条件对蔗渣水解液中的木糖和阿拉伯糖进行分离,分离度为0.482,收集不同级分,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木糖和阿拉伯糖。  相似文献   
80.
为了发现具有杀菌活性的新型先导化合物,基于几丁质合成酶催化作用机制,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方法,保留多氧霉素和尼克霉素中的活性尿苷部分,将具有良好杀菌活性的硫脲基团引入,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硫脲结构的核苷类化合物.以尿苷为原料,经5步反应制得目标物,其结构经IR,1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测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芦笋茎枯病(Phomopsisasparagi bubak)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其中6m的抑制率在50μg/mL浓度下为97.2%,与相同浓度的多氧霉素B活性(100%)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