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数理化   1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在还原气氛下制备了Sn~(2+)掺杂SiO_2-B_2O_3-Gd_2O_3-La_2O_3玻璃,并测试了该玻璃的密度、吸收光谱、光致发光、荧光寿命和X射线激发下的辐照发光。研究结果表明,在SiO_2-B_2O_3-La_2O_3玻璃系统中,随着Sn~(2+)浓度的增大,紫外吸收截止波长红移,荧光强度先增大后因浓度淬灭而减小,在Sn~(2+)浓度为0.3%时达到最大。随着Gd_2O_3逐渐取代La_2O_3,玻璃的密度增大,Sn~(2+)的荧光寿命变短,但未发现Gd~(3+)对Sn~(2+)的敏化增强作用。在X射线激发下,Sn~(2+)的辐照发光强度随着Gd_2O_3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不因Gd~(3+)浓度淬灭而减小,说明在X射线激发下,Gd~(3+)和Sn~(2+)之间可能存在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02.
以玉米秸秆和氯化铁为原材料,通过煅烧方法制备磁性生物炭,并研究其对As(Ⅲ)的等温吸附行为及吸附热力学特征,分析不同温度(288K、298K、308K)、不同初始p H值(4、6、7、8和10)及不同离子强度(PO_4~(3-),CO_3~(2-),Cl~-,浓度分别为0.01mmol/L、0.1mmol/L、1mmol/L)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生物炭对As(Ⅲ)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和吸附平衡3个阶段。不同温度条件下,磁性生物炭对As(Ⅲ)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表明磁性生物炭对As(Ⅲ)的吸附是自发进行,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有利于磁性生物炭对As(Ⅲ)的吸附;在p H=7时,磁性生物炭对As(Ⅲ)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3.
应用大规模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氢及其同位素在极端条件下的分子解离规律及状态方程,并给出了参数化的解函数拟合公式。结合分子、原子流体量子振动的一阶修正,揭示了氢及其同位素的核量子效应,解析获得了氢、氘分子在温稠密区域分子解离规律的差别。由第一性原理状态方程给出了雨贡纽曲线,与气炮、化学炸药、磁驱动、高能激光等实验数据相符合,并详细讨论了由核量子效应导致的氢、氘雨贡纽曲线的同位素效应。  相似文献   
104.
付强  王聪  王语菲  常正实 《物理学报》2022,(11):289-304
火星大气富含CO2(~95%),对其原位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经济价值.高压放电转化CO2具有绿色环保、可控程度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在火星CO2资源原位转化利用方面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模拟火星低气压条件下CO2氛围,针对kHz交流电压驱动两种典型电极结构(有/无阻挡介质)的放电特性开展对比实验研究,并辅以数值仿真分析两种电极结构下CO2放电产物及其转化途径.结果表明,引入阻挡介质后,由于介质表面累积电荷和空间电荷畸变电场导致放电从半周期单次放电转变为多脉冲放电,不同放电脉冲对应的放电通道随机产生.主要放电产物中,CO依赖阴极位降区边界处电子与CO2附着分解反应产生,O2大部分产生于瞬时阳极表面或瞬时阳极侧介质表面电子与CO2~+复合分解反应.进一步发现,介质引入不改变二者产生位置和主导反应路径,但会降低阴极位降区边界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使CO产量有所减少;并降低放电功率,使到达瞬时阳极表面和瞬时阳极侧介质表面的C...  相似文献   
105.
王聪  刘玉荣  彭强  黄荷 《发光学报》2022,43(1):129-136
以环保可降解的天然生物材料制备功能器件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天然鸡蛋清作为栅介质层,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其上沉积ZnO薄膜有源层,制备低压双电层氧化锌基薄膜晶体管(ZnO-TFT)并对其电学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器件在栅偏压和漏偏压应力下电性能的稳定性及其内在的物理机制。该ZnO-TFT器件呈现出良好的电特性,载流子饱和迁移率为5.99 cm2/(V·s),阈值电压为2.18 V,亚阈值摆幅为0.57 V/dec,开关电流比为1.2×105,工作电压低至3 V。研究表明,在偏压应力作用下,该ZnO-TFT器件电性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我们认为栅偏压应力引起的电性能变化可能来源于栅介质附近及界面处的正电荷聚集、充放电效应和新陷阱态的复合效应;漏偏压应力引起的电性能变化可能来源于焦耳热引起的氧空位及沟道中的电子陷阱。  相似文献   
106.
:得到了在一定条件下ψ-混合序列加权和的L1收敛,依概率收敛,a.s.收敛及完全收敛性之间的等价关系,并在另一组条件下证明上述几种收敛性对于ψ-混合序列总成立,本质地改进了HU和TAYLOR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7.
陈小龙  梁敬魁  王聪 《中国物理》1995,4(4):259-267
By utilizing the powder X-ray step-scanning diffraction data of PbSO4, we have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e diffraction data (with different high-angle upper-limit: 2θm= 160,140,120,100,80, 70 and 60°) on the precision of the Rietveld refined lattice constants,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agreement indices. Tbese refined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single crystal data.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deviations of the refined lattice constants, atomic positions and isotropic temperature factors decrease, and agreement indices become smaller With the increase of 2θm. But when 2θm> 120°, the deviations and agreement indices decrease very slowly. Therefore, in general cases, 2θm should be taken to be 120°or larger in order to get satisfactory refined results in the Rietveld crystal structure refinement.  相似文献   
108.
空化器参数对超空泡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超空泡的生成机理和形态变化规律,依据其产生方式,进行了自然超 空泡高速射弹试验和通气超空泡水洞试验研究. 分析了超空泡的生成过程和空化器参数对形 成超空泡的临界空化数和通气系数门限值的影响. 研究了超空泡形态尺寸变化的特性,空化 器直径和线型对自然和通气超空泡的形态尺寸有相类似的影响规律:超空泡尺寸随着空化器 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条件下,钝头空化器要比圆锥形空化器更容易形成超空泡;相对 较小的直径空化器很难形成透明的通气超空泡,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空化数没有降到足够低. 此外,研究表明空化器直径对通气超空泡的细长比的影响较大,这与对自然超空泡形态的影 响不相同. 最后,对空化器的未来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9.
首先,给出了泊松着色代数的定义及构造泊松着色代数的一种方法,其次,证明了在张量积的运算下泊松着色代数是封闭的,最后,通过容许泊松着色代数及其上的非结合二元运算等价定义了泊松着色代数.  相似文献   
110.
袁琨  严惠民  王聪 《光子学报》2013,(9):1097-1101
为了获得特定的探测器光谱响应,可以采用全滤色片法对滤色片进行精确匹配.在匹配计算时,通常使用滤色片的垂直光谱透过率作为计算依据;而实际应用中斜入射的光线会导致匹配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不一致.本文在光线漫入射条件下对圆柱形状滤色片的漫入射光谱透过率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由滤色片垂直入射光谱透过率计算滤色片漫入射光谱透过率的修正模型.设计了双积分球测量装置对滤色片的漫入射透过率进行检测.在该装置下检测不同滤色片的漫入射光谱透过率,并与修正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修正模型可以在较小误差范围内由滤色片的垂直入射光谱透过率计算其漫入射光谱透过率,应用于全滤色片匹配可以显著提高匹配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