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数理化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强场对Au4团簇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与时间相关的局域密度泛函 (TDLDA/B3LYP)方法研究Au4团簇的几何构型、分子轨道能级分布和激发能在强激光场中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电场不能改变Au4团簇的几何构型,随着电场的增加,电离势和电子亲和势增加,而费米能级和能隙减小.通过比较不同电场强度下激发能,指出要产生超短波脉冲或实现X射线软化,强激光场中的团簇的高次谐波是一种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2.
以间苯二酚-甲醛为前驱体,通过加入P123以增强有机气骨架的方法,采用常压干燥技术制备碳气凝胶电极材料,有机凝胶在干燥过程中收缩率极大降低。通过二氧化碳活化法对常压干燥获得的碳气凝胶孔结构进行了调控。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其结构的影响,获得了最高比表面积达3544m2/g的碳气凝胶。6mol/L的KOH电解液中测试表明,常压干燥碳气凝胶具有稳定的充放电性能,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比容量逐渐增加,最高比电容可达261F/g。常压干燥技术制备的碳气凝胶电极材料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仍具有理想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3.
采用"纳米装填"技术和"熔化渗透"工艺成功制备了氢容量在硼氢化锂质量分数80%以上的硼氢化锂/碳气凝胶复合材料。并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透射光谱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发现硼氢化锂填充了碳气凝胶骨架孔隙的90%以上,形成均匀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成机制,发现硼氢化锂先进入碳气凝胶骨架的小孔,再逐渐填充大孔。这有利于材料晶粒的细化,提高吸放氢性能,减少结构缺陷。经放氢动力学测试表明,LiBH4/CRF复合材料的放氢速率是文献中LiBH4与活性炭的球磨样品的5倍。  相似文献   
24.
条纹图象的数字化自动分析处理技术之二:相位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阳  戴福隆 《光子学报》1999,28(11):996-1001
相位分析法是目前光学条纹图象数字化自动分析处理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相位分析技术,并对相位分析的关键技术--相位的滤波和解包络方法做了重点说明。文中给出了相位解包络的实例并讨论了图象数字化自动分析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5.
应用一氯二乙基铝和苄基氯催化剂体系进行了丁苯橡胶的阳离子环化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苄基氯/一氯二乙基铝比例、溶剂、原胶浓度对环化的影响。发现通过控制苄基氯/一氯二乙基铝比,可在高温(120℃)、高原胶浓度(2~4%w/v)下进行丁苯橡胶的环化,制得特性粘度较原胶有大幅度降低,可溶性无凝胶的环化丁苯胶。通过对红外光谱、^1H-NMR谱初步解析,证实了环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对苯二酚-甲醛碳气凝胶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高HC比(10~40,对苯二酚与催化剂(Na2CO3/sub>)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对苯二酚-甲醛有机气凝胶,并经高温碳化处理得到其碳气凝胶。借助有机气凝胶的红外光谱研究了其化学结构,说明其网孔结构形成的可能性;研究了有机气凝胶的扫描电镜图像、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等,并得到碳化前后的一些对比数据:有机气凝胶颗粒大小30~50 nm,碳化后约为10 nm,比表面积从341.77 m2/g增大到452.75 m2/g,密度从0.170 8 g/cm3/sup>增大到0.335 6 g/cm3/sup>。  相似文献   
27.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二甲苯为碳源,二茂铁为催化剂,在球面半径分别为0.5 mm、1 mm、1.5 mm的石英基底上制备锥向阵列碳纳米管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拉曼光谱仪(Raman)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曲率半径的增加,锥向阵列碳纳米管的定向性变差;曲率半径为0.5 mm的球面上制备的阵列碳纳米管更具有锥形,定向性良好,管身平直,纯度高.  相似文献   
28.
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PS-SiO2复合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氯二甲基硅烷对纳米SiO2粒子进行疏水改性,当其表面Zeta电位由-54.8 mV变成-25.8 mV时,SiO2粒子就能在苯乙烯-水界面自组装,形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即以胶体粒子为乳化剂的乳液.利用Pickering乳液聚合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核、纳米SiO2为壳的PS-SiO2复合微球.用FT-IR、XPS、SEM、偏光显微镜等对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由聚苯乙烯和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组成,二氧化硅粒子以单层、六方密排的方式分布在聚苯乙烯微球表面.  相似文献   
29.
王朝阳  宁印  陈云华  童真 《化学学报》2012,70(16):1721-1724
研究了光敏性聚合物刷修饰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乳化行为, 提供了一种制备新颖“胶体体”微胶囊的方法. 首先, 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引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分子, 通过表面引发ATRP得到含有香豆素侧基聚合物刷光敏性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SiO2-PMMA-PCMA); 然后, 以该粒子为乳化剂制备油包水型的皮克林乳液; 最后, 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引发香豆素侧基的交联反应从而得到“胶体体”微胶囊. 结果表明, 香豆素单体7-(2-甲基丙烯酰乙氧基)-4-甲基香豆素(CMA)和SiO2-PMMA-PCMA在紫外光作用下都可以发生交联反应, 以SiO2-PMMA- PCMA纳米粒子作乳化剂可以制备稳定的皮克林乳液, 光交联后得到的“胶体体”微胶囊的平均粒径约为170 μm.  相似文献   
30.
选用二氧化硅纳米粒子(H30)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复合稳定剂, 成功制备出内相体积分数高达90%的高内相Pickering 乳液. 对照实验表明: 单独用H30粒子作稳定剂, 内相体积分数上限为75%; 单独用PLGA 作稳定剂, 发生严重相分离, 不能形成乳液. 无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在制备高内相乳液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 使用无机粒子和聚合物作为混合稳定剂制备高内相乳液是一种新型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