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数理化   2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0 毫秒
71.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城市遥感图像自动解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全面有效地解译城市遥感图像,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特征融合的自动解译方法。该方法定义对象网络来表达图像结构并获取更为准确的处理单元。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颜色、纹理、形状和位置等众多特征,通过自适应的概率学习训练最优分类器并标记目标类别。方法中还结合上下文信息进行空间平滑,大大消除了噪音、遮挡等影响,矢量标绘后得到最终解译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准确率高、鲁棒性好,适用于多种遥感图像城市场景的自动解译。  相似文献   
72.
采用顺序浸渍法制备了掺杂助剂M(M=Cr、Zn、Y、La)的CuO/CeO_2催化剂,并利用XRF、XRD、BET、H_2-TPR和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助剂对CuO/CeO_2催化剂结构、性质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助剂的掺杂主要影响CuO/CeO_2催化剂的CuO分散、催化剂的还原性质、CuO与CeO_2间的相互作用和催化剂表面氧空穴含量。掺杂助剂Cr和Zn后,提高了CuO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使CuO和CeO_2间的相互作用加强,表面氧空穴增加,进而使得催化活性提高。而掺杂助剂Y和La后,降低了CuO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使CuO和CeO_2间的相互作用减弱,表面氧空穴减少,进而使得催化活性降低。其中,掺杂Cr助剂的催化剂催化性能较优,当反应条件为260℃,n(CH_3OH)∶n(H_2O)=1∶1.2,甲醇水蒸气气体空速为1760 h~(-1)时,最终转化率可达100%,重整尾气中CO含量为0.15%,与CuO/CeO_2催化剂相比,转化率提高了10%,重整尾气中CO含量降低了0.34%。  相似文献   
73.
陈芳  朱丽华  王宏 《大学化学》2019,34(7):67-72
As a new type of nano-materials, carbon dots have unique optical properties and excellent chemical properties, such as easy preparation, low cost, high chemical stability and good biocompatibility. Three kinds of carbon dots were prepared by microwave, hydrothermal and pyrolysis methods, and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u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the three carbon dot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mall organic fluorescent molecules. The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of three carbon dots was measured using quinine sulfate as standards. This experiment not only enables students to learn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the unique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but also enables student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three kinds of molecular spectroscopy instrument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quantum yield. This experiment can be used as a comprehensive 10-hour instrumental analysis experiment for junior students majoring in chemistry, applied chemistry and material chemistry.  相似文献   
74.
田野  王宏  朱恂  陈蓉  丁玉栋  廖强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9,40(12):2849-2852
对液滴在电场作用下的撞击及喷射行为的研究是静电喷雾冷却、原油脱水以及表面喷涂、微流控芯片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可视化实验观察了液滴在垂直电场下的撞击、喷射及反弹等运动行为。实验发现,液滴撞击具有超疏水性质的下极板表面上产生的喷射行为会随着场强的升高出现三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液滴撞击壁面后只会分裂一个或两个子液滴,分裂的子液滴体积较大,第二种模式,液滴撞击壁面后会分裂较多的子液滴,子液滴体积较小,第三种模式,液滴撞击壁面后,随着液滴的拉伸,液体截面积急剧缩小,液柱变得细长,最终会呈现出丝状的分裂,在三种模式中,电场力、液滴表面张力、液滴自身重力、库伦斥力和惯性力间的相互影响和耦合作用是出现三种模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5.
钛酸钠纳米管-碳复合材料用作钠离子电容电池负极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立平  陶科宇  王宏宇  齐力 《应用化学》2018,35(10):1264-1270
以二氧化钛、氢氧化钠溶液和葡萄糖作为初始原料,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钛酸钠纳米管-碳复合材料。 使用XRD和TEM等方法测试了材料的结晶情况和形貌, 通过氮气吸-脱附和热重实验测试了材料的孔结构和碳含量。 采用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和石墨正极材料配伍,组装成不对称型电容电池,在钠基有机系电解液中其电压可高达3.5 V。 探讨了负极材料的储能机理,并考察了正负极质量比对负极储钠容量的影响。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电容电池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其数值分别为72 Wh/Kg和1256 W/Kg,电容电池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17 A/g电流密度下,经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100%。  相似文献   
76.
结合颜色和纹理特征的树冠提取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结合颜色信息和纹理特征的树冠提取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树冠在图像中明显的颜色信息和独特的纹理特征,能够准确地将树冠从复杂的城市背景中提取出来,并在提取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圆模型对单个树冠进行了描绘和标注。  相似文献   
77.
报道了聚 -γ -N(β-丁硫基 )乙基胺丙基硅氧烷钯多齿配位络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硅氢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活性 ,该络合物在 110℃下硅氢加成中对 1-十二烯、癸烯、烯丙基苯基醚、苯丙烯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 .使用 2 3 .2mg络合物 (含 4.9× 10 -6molPt)为催化剂、分别使用 1.9× 10 -3 mol1-十二烯、癸烯、烯丙基苯基醚、苯丙烯进行硅氢加成反应 ,在 0 .75h内产率超过 75 % .该催化剂存在半年以上活性无明显改变 ,催化活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回收再利用性能  相似文献   
78.
序列特异性DNA断裂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列特异性DNA断裂蛋白质是在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质及小分子DNA断裂试剂基础上设计合成的。其基本原理是在含有DN A结合域的蛋白质上引入一个金属鳌合剂并鳌合一个适当的金属离子,其中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质具有与DNA特定序列结合的能力,从而可以起导向物的作用,而引入的金属鳌合齐J与金属离子复合物具有断裂DNA的功能,两者协同作用可以达到序列特异性断裂DNA的目的。  相似文献   
79.
空间瞬态光辐射信号定位系统电路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华  汶德胜  刘学斌  郭瑞  王宏 《光子学报》2006,35(9):1421-1425
研究并设计了基于光学定位法的空间瞬态光辐射信号定位系统.该系统与能量探测系统协调工作,在能量探测系统识别到目标信号后,经过定位探测、行列编码存储及DSP处理计算,最后输出闪光信号光斑的重心坐标.介绍了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电路的实现方法,并给出测试结果.实验表明,系统定位准确、设计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80.
采用麦克斯韦方程和速率方程相结合的模型和时域有限差分法,利用引入的有效增益分布因子概念研究了光子晶体中本征模的阈值特性。增益介质的大小以及在光子晶体中的位置直接影响光子晶体带边激光器的输出特性;有效增益分布因子描述了光子晶体中增益介质的空间分布特性。结果显示,带边本征模的激射阈值依赖于有效增益分布因子。不同的本征模具有不同的有效增益分布因子,那些有效增益分布因子较大的模式具有较低的阈值。通过调整增益介质的位置和长度,可以提高有效增益分布因子的值,从而降低激光器的阈值,这对于实现激光器的低阈值运行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