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数理化   16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用同位旋相关的量子分子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丰中子弹核引起(Be同位素)的核反应的中子-质子动量关联函数(即HBT), 我们发现在小相对动量的中子-质子的HBT敏感于弹核的结合能, 同时质子--晕中子的HBT依赖于核的单中子分离能. 我们还研究了核态方程和介质中核子--核子截面的对HBT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对中能重离子周边反应产物的同位素分布与中子皮、激发能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同位素分布计算中考虑了小液滴模型预言的中子皮厚度的影响,并加入了中能区经验的耗散计算方法,拟合了中能~(40)Ar和~(86)Kr炮弹产生的同位素分布。  相似文献   
33.
入射能量为69.5MeV的碳束轰击~(27)Al和~(nat)Ca靶,用△E-E计数器望远镜鉴别反应产物,测得Li、BC、B、N、O诸元素能谱,在两体反应假设下,得到了质心系能谱、角分布、E-θ平面上双微分截面d~2σ/dEdθ的等高线图。假定在断裂时刻碎片相对运动动能可以忽略,绝热近似条件得到满足,并且碎片只有旋转对称的四极形变,从而得到决定断点处碎片运动的三个方程,求解这组方程,得到断点拉长度,并得到出射碎片的总动能。计算得到的出射碎片的形变参数是在0.28—0.44之间,其全阻尼能量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由拟合实验角分布得到的平均寿命是(4—6)×10~(-22)秒。  相似文献   
34.
用大面积位置灵敏电离室测量了80.6MeV16O轰击27Al时产生的出射类弹碎片, 得到了从Li到Na的能谱、角分布、E-θ平面上的d2σ/dΩdE等高线图及Z分布; 导出了准弹和深部非弹的截面;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研究了10.6MeV/u 84Kr+27Al反应中与碎片符合的轻带电粒子发射,重点研究了用二阶傅里叶级数拟合发射粒子的方位角分布和方位角关联得出的二阶各向异性系数的性质.结果证实了一个事件中的粒子都以相同方位角分布统计独立发射.发现二阶各向异性系数同碎片的质量用微弱的信赖性,并随发射粒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6.
用半导体探测器测量了7—5MeV/A的14N在59Co和51V靶上的弹性散射能谱和角分布. 定出了靶中重元素沾污的种类和绝对量. 用广义菲涅耳模型拟合了弹散角分布, 讨论了从拟合弹散角分布提取准弹截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7.
用一种简单的模型对238U引起的准裂变反应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计算证实238U引起的准裂变反应中存在普适的质量弛豫时间,并可以从实验数据提取全熔合形成截面及不含涨落的质量函数.  相似文献   
38.
用带△E-E望远镜系统的飞行时间系统测量了80.9MeV~(16)O+~(27)Al反应出射产物的三重微分截面d~3σ/dA·dZ·DE.对该反应中所出现的能量耗散和核子交换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用ΔE-E半导体望远镜测量了6.8MeV/A—5.1MeV/A的14N轰击59Co和51V产生的α粒子, 得到了发射α粒子, 得到了发射α粒子的能谱、角分布和E-θ平面上的d2σ/dΩdE等高图, 区分了直接机制α及复合核蒸发α粒子, 并对直接机制α粒子的来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0.
诸永泰  沈文庆 《物理》1989,18(12):731-732
各种系统由非平衡态向平衡态的演化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人们对此现象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原子核是自然界中已知的唯一的强相互作用的有限量子多体系统.重离子深部非弹性碰撞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高速碰撞的弹核和靶核组成的系统由强烈的非平衡态向局部平衡演化的弛豫过程.这是70年代在重离子核反应研究中发现的反应机制,它介于核的直接相互作用和复合核反应之间.反应中两核间有一定的重叠,所形成的双核系统有较长的寿命,如10~(-22)—10~(-21)S 系统的集体自由度和单粒子自由度之间通过摩擦、电荷转移、质量转移和角动量转移等不可逆过程相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