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数理化   7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通过TG分析,研究4种加热速率对空气气氛中污泥燃烧行为的影响。利用FWO和DEAM 2种模型计算污泥燃烧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当升温速率为20 K·min-1时,污泥在空气气氛中的DTG曲线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主峰,主要的燃烧阶段发生在433和923 K之间,污泥的质量损失为33.646%。升温速率对污泥燃烧过程基本无影响,4种加热速率下的S、C和Di均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加。2种模型计算的Ea平均值分别为53.875和50.298 kJ·mol-1,R~2平均值分别为0.9616和0.9531,表明FWO和DEAM均能很好地估算出污泥燃烧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52.
广义拟Sugeno积分是基于诱导算子和经典Sugeno模糊积分建立的新型非可加积分,是对传统Sugeno模糊积分的推广,具有独特的积分性质和理论价值。在K-拟加测度空间上通过诱导算子引入广义拟Sugeno积分定义,并将该积分看作集函数,证明该集函数对任意2个可测集和拟加法满足次可加性。依这种特定集函数的次可加性,获得了广义拟Sugeno积分的上(下)自连续性和零可加(减)性,进而阐述该积分的自连续和零可加(减)的蕴含关系。  相似文献   
53.
李艳红  洪广言 《发光学报》2005,26(5):587-591
采用EDTA二钠盐参加的共沉淀方法制备出纳米GdPO4:Eu3+,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和电镜等测试手段对GdPO4:Eu3+的相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图谱结果表明700℃合成了纯的具有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的纳米GdPO4:Eu3+。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700,800℃热处理后样品的一次颗粒度分别为18,40nm左右。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电荷迁移态和Eu3+的特征发射峰的强度随GdPO4:Eu3+纳米粒子的增大而增强。在较小的纳米粒子中,存在结构扭曲的现象,315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研究表明,Gd3+和Eu3+具有较好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54.
采用EDTA二钠盐参加的共沉淀方法制备出纳米GdPO4∶Eu3+,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和电镜等测试手段对GdPO4∶Eu3+的相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XRD图谱结果表明700℃合成了纯的具有单斜晶系、独居石结构的纳米GdPO4∶Eu3+。根据Scherrer公式计算,700,800℃热处理后样品的一次颗粒度分别为18,40 nm左右。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研究表明,电荷迁移态和Eu3+的特征发射峰的强度随GdPO4∶Eu3+纳米粒子的增大而增强。在较小的纳米粒子中,存在结构扭曲的现象,315 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研究表明,Gd3+和Eu3+具有较好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5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掺杂浓度的NaGdF4:Re(Re=Tm3+,Er3+,Yb3+)上转换发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扫描电镜(SEM)和上转换发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XRD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均为六方结构NaGdF4。估算的平均晶粒尺寸为41~43 nm。在980 nm红外光激发下,Er3+和Yb3+共掺杂的NaGdF4发光粉发出分别来自于Er3+离子2H11/ 2,4S3/24I15/2跃迁的绿光和4F9/24I15/2跃迁的红光发射,Tm3+和Yb3+共掺杂的NaGdF4发光粉发出分别来自Tm3+离子的1G43H6跃迁的蓝光、1G43F43F2,33H6跃迁的红光和3H43H6跃迁的近红外光发射。Er3+,Tm3+和Yb3+共掺杂的NaGdF4发光粉的发光强度及红、绿、蓝光发射的相对强度受Yb3+离子掺杂浓度的影响。对样品中可能的上转换发光机制进行了讨论。计算的色坐标显示:可通过改变掺杂离子浓度对上转换发光的颜色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56.
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Sn/C复合材料,通过XRD、SEM、恒流充放电循环、慢速扫描循环伏安(CV)等方法对材料以及其电化学嵌脱锂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Sn球均匀分散在絮状碳材料中,加热时间越长,Sn球粒径越大。加热8 h得到材料的首次嵌锂比容量可达1 014 mAh·g-1,循环15周以后的嵌锂比容量为406 mAh·g-1。  相似文献   
57.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Er3 离子浓度为3%,yb3 离子浓度分别为10%,20%的GdF3:Er3 ,Yb3 .XRD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均为正交结构的GdF3,Cd0.87Yb0.10Er0.03F3和Gd0.77Yb0.20Er0.03F3样品的晶粒尺寸分别为28和26 nm.研究了980 nm红外光激发的上转换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红光和绿光发射分别来自于Er3 离子的2H11/2,4S3/2→4I15/2和4F9/2→4I15/2跃迁.样品的绿光发射强度较红光发射强.但绿光和红光发射的相对强度比例与Yb3 离子浓度有关.对Gd0.87Yb0.10Er0.03F3和Gd0.77Yb0.20Er0.03F3样品中可能的上转换发光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8.
在甲醇溶液中, 还原希夫碱HL[N-(2-吡啶甲基)-L-丝氨酸]与CuCl2·2H2O以摩尔比1∶1反应, 得到1个新的中性单核铜配合物[CuLCl(H2O)](Ⅰ).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 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 电喷雾质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晶体结构分析表明, 在该配合物中还原希夫碱以三齿双螯合环配位到中心铜离子, 同时氯离子和溶剂水分子也参与配位, 形成1个具有四方锥构型的五配位铜(Ⅱ)配合物, 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连接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配合物Ⅰ能有效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和T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TCPTP), IC50值分别为0.32和0.45 μmol/L.  相似文献   
59.
鄱阳湖流域砷的理化特性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鄱阳湖湖区以及江西省五大河流中溶解态砷的跟踪调查,研究不同区域砷含量的空间分布、污染特征及与水体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探究影响砷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鄱阳湖区不同断面采砂前后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主湖区以及赣江、饶河、抚河、修河水体砷浓度在检测限水平以下,而在信江中游的鹰潭市和长江流经的九江砷含量出现局部高浓度,其平均值分别为12.53、1.33μg·L-1,污染最为严重,主要是受到了鹰潭冶炼工业和九江火山岩层下地热水的影响;水体理化性质与溶解性砷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水体砷含量与pH、TP、TN具有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是0.48、0.44、0.34,水体中砷含量与Eh、S2-、砂粒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32、-0.31、-3.13,表现出负相关关系,TC与砷的相关关系不明显;水体中Eh-pH通过控制水溶液中砷的形态影响可溶性砷含量,高浓度的溶解性砷存在于pH较高、还原性的地下水体中,但在低pH并且含有高浓度自由S2-的还原性水体中溶解性砷含量很低;水体中砷的存在形态与TP、TN具有相似性,深度富营养化加速浮游藻类的繁殖从而可降低溶解性As含量,同时禁砂之后的时间段内水体中砷也相应的下降。  相似文献   
60.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保护区采集的300个荒漠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ASD Field Spec○R 3 HR光谱仪获取的土壤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以及化学分析获取的土壤全磷数据为数据源,将原始光谱数据经过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以及一阶微分预处理后,采用蚁群-遗传结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提取荒漠土壤全磷含量特征波长,构建土壤全磷含量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并与全谱偏最小二乘、蚁群-区间偏最小二乘、遗传-偏最小二乘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蚁群-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筛选后,荒漠土壤全磷特征波段为500~700,1 101~1 300,1 501~1 700,1 901~2 100 nm;进一步采用遗传-区间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变量选择,得到共线性最小的13个有效波长,分别为:1 621,546,1 259,573,1 572,1 527,564,1 186,1 988,1 541,2 024,1 118和1 191 nm。建模方法比较显示,采用蚁群-遗传结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选择的特征变量,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其次是遗传算法、蚁群算法和全光谱。蚁群-遗传结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土壤全磷含量的模型,效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以及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122和0.108 mg·g-1,效验证相关系数Rc以及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p分别为0.535 7,0.555 9。因此,经过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以及一阶微分预处理,并利用蚁群-遗传结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模型不仅简单,而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稳健性,可以估算荒漠土壤全磷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