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数理化   1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By revea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ge visibility and imaging parameters in in-line phase contrast imaging (PCI), we propose a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the contribution of absorption and phase shift from acquired images. We also prove that edge visibility will grow with the increasing source-object distance and object-detector distance. The result is validated by relative phase factor and by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a microfocus x-ray source. This method provides a new approach to evaluate in-line PCI images and is helpful for deciding imaging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62.
提出了面内局部纤维弯曲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和周期性边界条件建立了缝合层板面内剪切强度分析方法,采用桥联模型和最大应力判据分析损伤扩展并获得面内剪切强度,预报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探讨了缝合参数对层合板面内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缝合削弱了层合板的面内剪切强度,缝合针距和行距越大对面内剪切强度越有利,较细的缝合线对面内剪切强度有利.  相似文献   
63.
陈斌  张宁  李蓉  李晨  樊安 《色谱》2017,35(11):1113-1119
以新型环保多齿螯合剂——亚氨基二琥珀酸(IDS)为配体,在优化条件下,合成了IDS-Silica固定相。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固定相上IDS的键合量。考察了IDS-Silica柱的色谱特性以及金属螯合特性。使用制备柱成功地分离了标准蛋白质混合物,该制备柱展现出了典型的阳离子交换特性。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考察了金属离子在IDS-Silica固定相上的键合特性。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在IDS-Silica固定相上键合量的变化规律与它们同该固定相螯合的强弱顺序一致。通过比较金属Cu~(2+)在4种不同氨羧类配体硅胶柱上的键合量,发现IDS对金属离子具有强的螯合能力。IDS对金属离子的强螯合特性为其今后作为固定金属亲和色谱填料奠定了基础,为缓解亲和柱在使用过程中固定金属离子的流失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4.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过量开发和快速消耗,稠油等低品位油气资源的高效开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稠油由于其黏度大和流动性差导致开采效率低下、开发困难.因此,降低稠油黏度并提高其流动性是稠油高效开采的技术关键.1982年HYNE首次报道了金属催化剂在稠油水热降黏中的结果,Ni、Cu等金属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稠油黏度.此后,水热催化降黏的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催化剂的类型主要包括矿物质催化剂、水溶性催化剂、油溶性催化剂、分散性催化剂、超强酸催化剂等.在水热催化反应中稠油的4个组分(沥青、胶质、烷烃、芳香烃)会发生变化,特别是S、N等杂原子含量的变化对稠油的黏度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作者针对稠油的开采工艺、水热催化降黏剂的种类和特点、水热反应的机理等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5.
竹节状硅纳米管的制备及锂离子嵌入/脱出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增涛  傅焰鹏  李晨  杨勇 《电化学》2006,12(4):363-367
应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地合成出一种新的竹节状硅纳米管材料.微电极循环伏安测试表明:锂离子在该硅纳米材料中可能存在两种嵌入位,即实心节部嵌入位和空心管壁嵌入位.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材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般硅材料所面临的体积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66.
硅基上高质量的异质外延生长是实现高性能微电子器件的基础,本文通过低温分子束外延技术在Si衬底上实现了全组分的Si1-x Gex(0相似文献   
67.
针对辉光放电清洗系统中气体击穿之后对电源的恒流要求,提出用LCC谐振变换器的新方案,以改进辉光放电清洗电源方案,增加电源方案储备。利用软件工具选取参数范围、辅助理解拓扑特性以及验证方案。分析了LCC传递函数中主要参数品质因数QL和串并联电容比A对电路增益以及谐振器件应力的影响,设计了合理的参数取值。根据参数取值,利用MATLAB仿真表明,电源的闭环仿真输出达到额定值,LCC拓扑能满足辉光放电清洗电源的参数要求。LCC谐振变换器的电流归一化曲线表现出良好的恒流特性,适合设计成电流源。  相似文献   
68.
金刚石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质被视为下一代半导体材料,然而其极高的硬度、脆性和耐腐蚀性导致其加工困难,尤其是对于大尺寸的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单晶金刚石(SCD)晶片而言,目前还缺乏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磨抛加工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工件自旋转的同心双砂轮磨抛一体化加工技术,在一次装夹中,先采用金刚石磨料的陶瓷内圈砂轮磨削单晶金刚石晶片表面,将单晶金刚石表面迅速平坦化,后采用金刚石与CuO混合磨料的外圈溶胶-凝胶(sol-gel,SG)抛光轮抛光单晶金刚石晶片表面,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原始生长面(Sa约46 nm)到原子级表面精度(Sa<0.3 nm)的加工。磨削加工中,硬质金刚石磨料的陶瓷砂轮高速划擦金刚石晶片表面,在强机械作用下获得较大的材料去除以及纳米级的光滑单晶金刚石表面,同时引起进一步的表面非晶化;SG抛光加工中,硬质金刚石磨料高速划擦单晶金刚石表面形成高温高压环境,进一步诱导CuO粉末与单晶金刚石表面的非晶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反应抛光。磨抛一体化的加工技术为晶圆级的单晶、多晶金刚石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9.
李晨  吴雄华 《计算物理》2006,23(1):10-18
提出一种新的线性化微分求积法(LDQM),将这种目的应用到流函数和涡量形式的Navier-Stokes方程.通过LDQM,非线性方程很容易被解出来,并且容易处理压力的边界条件.为检验本目的,计算了两个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70.
殷一樊  李晨  孙凯  刘颖杰  王薪 《有机化学》2022,(5):1431-1437
发展了一种高效的烯烃、二芳基二硒醚和烷基胺的分子间胺硒化策略,在铜盐和高价碘试剂条件下,以较高产率获得一系列的β-氨基硒化物.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涉及活性硒自由基中间体,并提出了自由基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