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数理化   2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李兵  郑寿添  杨国昱 《结构化学》2009,28(5):531-536
Two new hybrid polyoxotungstates, [Co(2,2'-bipy)3][a-H5PW11CoO40]-3H2O 1 and [Fe(2,2'-bipy)3]2[a-HBW12O40]-2.5H2O 2 (2,2'-bipy = 2,2'-dipyridyl), have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TGA and single-crystal X-ray structural analyses. The results of X-ray crystallography analyses exhibit that 1 consists of one a-Keggin anion [a-H5PW11CoO40]2- and one isolated [Co(2,2'-bipy)3]2+ complex, while 2 is constructed from one a-Keggin anion [a- HBW12O40]4- and two isolated [Fe(2,2'-bipy)3]2+ cations. The data for 1: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bcn, a = 16.062(6), b = 27.278(10), c = 16.951(6)A, V = 7427(5)A3 and Z = 4; and those for 2: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a = 13.787(3), b = 17.857(5), c = 18.918(5)A, a = 88.009(12), β = 72.768(10), γ = 74.935(10)°, V = 4291(2)A3 and Z = 2.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声源预估的波叠加组合全息声源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声源识别中旁瓣效应等因素引起的虚假识别结果问题,提出了基于声源位置预估的波叠加组合全息算法。应用波束形成算法进行声源位置的预估,将预估声压峰值点作为假定声源点,通过波叠加原理建立方程组,利用声源强度求解结果构造完整全息平面,通过声全息方法重新计算重建面声压。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经该算法重构后,波束形成算法产生的虚假声源处的声压得以明显降低。表明该算法可以抑制旁瓣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声源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3.
高辉  宋凌莉  李兵 《物理学报》2018,67(17):172801-172801
墙壁的反射中子会对快脉冲堆的波形产生明显的影响.堆芯中子泄漏后,经过墙壁的反射有一定的概率返回堆芯,由于能量的差异,泄漏中子的返回时间是一个连续的分布.传统的双区模型只考虑了相互作用概率,而没有时间信息,尽管可以很好地解决稳态问题,而无法解决瞬态问题.本文采用等效的方法,把泄漏中子等效为时间相关的堆芯本征源,建立了含有反射效应的时间关联双区模型.求解得到的脉冲波形与CFBR-Ⅱ的实验结果一致,从而合理解释了脉冲波形后沿衰减变慢和坪功率提高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04.
针对航空发动机叶片型面的高精度检测需要,阐述了基于激光扫描点云的叶片型面三维重构技术,并对型面重构误差进行了深入分析.该技术对测量数据进行点→线→面数学模型处理,先由点云采用端点一阶导矢连续法拟合出光顺曲线,再基于截面曲线的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拟合,依据曲面网格线光顺法重构出曲面,然后根据空间测点到曲面的最小距离对重构误差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叶片型面激光测量装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重构误差小于0.019mm,满足对叶片型面质量的评价要求.  相似文献   
105.
我们制备了名义成分是La1.4 Ca1.6 Mn2 O7的多晶样品,并且研究了它的结构、磁性和电性.利用Rietveld方法对X射线衍射数据进行精修的结果表明,该La1.4 Ca1.6 Mn2 O7是由钙钛矿锰氧化物La0.66 Ca0.34 MnO3和氧化钙CaO组成的复相混合物.其中,La0.66 Ca0.34 MnO3占相成分的大部分,而CaO占小部分.我们对比了该名义组分样品La1.4 Ca1.6 Mn2 O7和La0.7 Ca0.3 MnO3的铁磁居里转变温度和绝缘体-金属转变温度,结果表明该La1.4 Ca1.6 Mn2 O7的磁输运性质是由其中的钙钛矿相成分决定的.所有的这些结果表明,名义组分样品La1.4 Ca1.6 Mn2 O7实际上并没有形成所谓的Sr3Ti2O7型的双层结构,而实际形成的是以钙钛矿结构作为主相的复相混合物.  相似文献   
106.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SimCn(m+n≤7)团簇各种可能的构型进行几何结构优化,预测了各团簇的最稳定结构. 并对最稳定结构的平均结合能(Eb),二阶能量差分(Δ2E)和能隙(Eg)等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原子个数的增加,SiC二元团簇的结构由线性转变为平面,再转变为三维立体结构,原子数小于5时,除Si5和Si4C外其他所有的团簇都是平面结构;随着C原子增加,SimCn(m+n≤7)团簇的平均单点能不断增加,说明富C簇要比富Si稳定,对Sin团簇掺杂C原子可以提高团簇的稳定性;Cn,SiCn和Si2Cn团簇表现出明显的"奇-偶"振荡和"幻数"效应,Si2C,Si3C, Si5C,SiC2,Si3C2,Si4C2和SiC4团簇比其他团簇更稳定.  相似文献   
107.
TinLa(n=1—7)的密度泛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凯天  杨传路  李兵  张岩  盛勇 《物理学报》2009,58(10):6956-696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和LANL2DZ基组,对Tin和TinLa(n=1—7)的各种异构体进行优化,并计算了它们的振动频率和电子结构特征.通过分析掺杂La原子前后团簇的平均键长、对称性、束缚能、能级间隙和磁矩,讨论了La原子引起Tinn=1—7)团簇各种性质的变化及其产生机理. 关键词: 密度泛函 基态结构 稳定性 磁矩  相似文献   
108.
Bukhvalov和Danilevich于1982年引入了解析Radon-Nikodym性质的概念,其后Davis等人于1984年引入了一致PL凸空间的概念,自然地我们要问:一致PL凸空间是否具有解析Radon-Nikodym性质?本文通过借助于Edgar于1986年所得到的关于解析Radon-Nikodvm性质的解析鞅刻画定理,得到了上述问题的肯定答案,另外由关于解析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测定钽酸锂铁电晶体异常声子的方向色散,我们找到一种较为满意的直角散射几何配置,制备了十个不同取向的样品,并为消除内反射光引起的附加散射,在样品表面上镀了增透膜,获得了波夫与光轴成不同夹角时的一系列寻常声子和异常声子的喇曼光谱.对这些喇曼光谱进行了识别,认定了四个A_1光学声子和九个E光学声子,确定了十三个异常声子方向色散支.由于全部异常声子的散射峰能始终一起出现在同一喇曼光谱中,使得异常声子方向色散的确定一目了然.最后用单轴晶体异常声子方向色散公式计算了异常声子的方向色散曲线,实验与理论计算相当符合.  相似文献   
110.
表面缺陷对轴承的性能和寿命存在严重影响。近年来,深度学习在缺陷检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轴承检测而言,缺陷样本的采集耗时耗力。选择轴承内径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轴承的对称性特性提出一种规范化样本拆分方法,可有效扩充轴承样本数据集。分别采用不同的样本处理方法,而后利用ResNet网络训练轴承缺陷检测模型,进行多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直接采用原始图像进行网络训练,检测效果较差,模型的AUC (area under the curve)仅为0.558 0;对原始图像进行样本拆分,训练出的模型检测效果有所提升,其模型AUC提升为0.632 6;将原始图像进行4点透视变换校正后再进行网络训练,检测效果同样有所提升,其模型AUC提升为0.661 3;将原始图像进行透视变换校正且规范化样本拆分后,检测效果最好,其模型AUC增加为0.849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