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数理化   4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01.
为研究电离种子在火药燃气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的规律,建立了密闭爆发器(定容)条件下电离种子产生等离子体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火药燃气作用下电离种子产生等离子体的试验系统。采用某型火炮发射药和不同种类的电离种子分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电离种子在火药燃气作用下可以产生等离子体,加入钾盐和铯盐后电子密度分别为2.25×1018m−3 和4.63×1018m−3,铯盐电离效果优于钾盐。通过试验数据和仿真结果比对,发现它们保持在同一数量级内。  相似文献   
102.
半导体-微生物复合体系在污染物深度降解、 合成有价化学品及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界面反应过程的核心是电子转移. 本文重点阐述了微生物/半导体界面上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 半导体的种类及光催化机制, 总结了半导体-微生物界面的直接和间接电子传递途径, 讨论了强化界面电子传递的方法以及半导体与微生物系统的稳定性, 介绍了近年来半导体-微生物复合体系在污染物转化、 化学品合成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应用现状, 以期为半导体-微生物复合体系的设计及其环境领域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3.
张德生  康广震  李俊 《中国物理 B》2015,24(1):17301-017301
The kink structure in the quasiparticle spectrum of electrons in graphene observed at 200 me V below the Fermi level by angle-resolved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y(ARPES)was claimed to be caused by a tight-binding electron–phonon(e–ph)coupling in the previous theoretical studies.However,we numerically find that the e–ph coupling effect in this approach is too weak to account for the ARPES data.The former agreement between this approach and the ARPES data is due to an enlargement of the coupling constant by almost four times.  相似文献   
104.
李俊  崔江煜  杨晓东  罗智煌  潘健  余琦  李兆凯  彭新华  杜江峰 《物理学报》2015,64(16):167601-167601
近年来, 随着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 对由量子力学原理描述的微观世界的主动调控已成为重要的前沿研究领域. 为构造实际的量子信息处理器, 一个关键的挑战是: 如何对处于噪声环境下的量子体系实现一系列高精度的任意操作, 以完成目标量子信息处理任务. 为此, 人们将经典系统控制论的思想方法延伸到量子体系的领域, 提出了大量的量子控制方法以及相关的数值技术(如量子优化控制、量子反馈控制等), 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核磁共振自旋体系具备成熟的系统理论和操控技术, 为量子控制方法的实用性研究提供了优秀的实验测试平台. 因此, 基于核磁共振的量子控制成为量子控制领域的重要方向. 本文简要介绍了量子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从系统控制论的角度对核磁共振自旋体系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控制任务做了阐述; 介绍了近些年来在该领域发展的相关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对基于核磁共振体系的量子控制的进一步的研究做了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05.
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合成了3个镓的席夫碱配合物GaCl3(C13H11NO)(1)、GaCl3(C14H13NO2)(2)和GaCl3(C13H9ClNO)(3),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各配合物配位方式均为配体中酚羟基氧原子与中心镓原子配位,在空间上形成畸变的四面体结构。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ma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95(3)nm,b=0.70115(16)nm,c=1.6164(4)nm,V=1.5068(6)nm3,Z=4,F(000)=744,R1=0.0295,wR2=0.0651。配合物依靠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联结成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71303(18)nm,b=1.7153(4)nm,c=1.3503(4)nm,β=91.891(5)°,V=1.6507(7)nm3,Z=4,F(000)=808,R1=0.0443,wR2=0.0988。配合物依靠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联结成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3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986(2)nm,b=1.0449(4)nm,c=1.1369(3)nm,α=78.58(3)°,β=81.06(2)°,γ=87.87(3)°,V=0.8036(5)nm3,Z=2,F(000)=402,R1=0.0515,wR2=0.1244。配合物依靠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联结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6.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尺寸Y2O3掺杂的TiO3粒子材料,将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灼烧得到5种电流变(ER)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确定了材料的晶体结构,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RD分析确定了材料的组成,分别研究了各粒子材料与甲基硅油混合(25%,质量分数)组成电流变液(ERF),5种ERF的ER性能以及介电常数(ε)、介电损失(tanδ)。  相似文献   
107.
使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和平板周期模型方法,研究了苯在Cu(100)面上的吸附方式和相对稳定性. 计算结果表明,苯在Cu(100)表面的吸附属于较强的化学作用,稳定性穴位优于桥位,顶位吸附最不稳定. 在吸附过程中,C—C键有相对大的伸长,C—H键的键长变化较小,但是偏离苯环平面,并背离固体表面,顶位则是朝向表面. 吸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从苯向铜原子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8.
C4Sm-4相对稳定性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五十年代至今,对用通式C;;0:-…=3,45,6n表征的氧碳化合物(OXOCCbollS)已进行了大显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认为它们是一类新的芳香化合物山.用硫、硒等取代氧的类似化合物(一般称为类氧碳化合物或假氧碳化合物,ps。11。10-OX。。CCI.b0118)的研究也有许多报导[  相似文献   
109.
在Tl2SO4+Na2SO4+二(2-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n-C8H18+水体系中, 测定了0.1-2.0 mol•kg1离子强度范围内Tl 的平衡摩尔浓度。水相中电解质Na2SO4 控制溶液离子强度, 有机相中萃取剂取278.15 K至303.15 K范围内的恒定摩尔浓度。通过外推法和多项式近似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标准萃取常数K0,计算了萃取过程的热动力学量。  相似文献   
110.
1INTRODUCTION Methoxy(CH3O)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first intermediate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methanol on extensive list of clean transition metal surfaces,such as Ni(100)[1],Cu(100)[2,3],Cu(111)[4],Ag(111)[5],Au(110)[6],Pd(111)[7]and Ru(0001)[8].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metal is a determining factor in OH bond scission.In fact,group IB clean surfaces have shown very low activity towards this reaction,al-though there are reports on low amounts of methoxy formed on clean C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