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篇
数理化   5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准等熵压缩实验技术已用来研究材料在高压下的状态方程。基于聚龙一号装置平台,实现对样品的准等熵压缩和超高速飞片发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加深对负载构型的理解。通过对负载结构的设计,研究了构设电极尺寸与电极间隙对磁应力的大小与分布的影响。基于模拟和实验结果,带状线负载结构可以很好地提高磁压和提升装置的运行水平,其电极表面磁压分布也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平面性。目前为止,已经可以用带状线负载在聚龙一号装置上获得峰值压力高达约100 GPa的准等熵压缩,并获得速度超过10 km/s的超高速飞片。  相似文献   
22.
基于脉冲功率技术的箍缩装置能够在cm空间尺度和百ns时间尺度产生极端的高温、高压、高密度以及强辐射环境。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在已建成的10 MA级的大型箍缩装置上开展多种负载构型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实验研究。利用Z箍缩动态黑腔创造出了惯性约束聚变研究所需的高温辐射场;研究了金属箔套筒和固体套筒的内爆动力学特性;利用中低Z材料内爆获得了可观的K壳层线辐射并用于X射线热-力学效应实验研究;磁驱动准等熵加载和冲击加载为材料动态特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能力;采用环形二极管和反射三极管技术的轫致辐射源获得了高剂量(率)的X射线和γ射线;利用磁驱动的径向金属箔模拟了天体物理中恒星射流的形成及其辐射的产生。此外,还介绍了利用反场构型磁化靶聚变装置开展的预加热磁化等离子体靶形成等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3.
直喷离子化质谱简单快速鉴别关木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喷离子化质谱技术,通过对关木通的敞开式质谱轮廓分析,对关木通和其它两种木通(木通、川木通)进行了快速鉴别,建立了关木通中木兰花碱的快速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可以利用标志性成分木兰花碱对马兜铃科关木通进行鉴别;同时,在正离子模式下,以荷叶碱为内标,木兰花碱与内标的信号强度比与木兰花碱标准溶液的浓度,在0.50~2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9,检出限为0.1 mg/L. 本方法简单、快速、无需样品前处理,可用于有毒药材关木通的直接、原位、快速分析和鉴定.本研究结果对木通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采用四亚晶格热力学模型,辅助以第一性原理总能计算,研究了具有ThMn12原型结构的YFe10-xSix金属间化合物中元素的占位有序化行为.结果表明,YFe10.2Si1.8和YFe10Si2化合物中稀土元素Y占据2a亚晶格,Fe占据全部8i亚晶格和部分8j,8f亚晶格,Si占据部分8j,8f亚晶格,且Si更倾向于占据8f亚晶格.随温度的变化,YFe10-xSix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占位有序化行为并不发生改变.本文预测结果与近期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相当吻合,间接证明了成分为YFe10Si2的化合物以ThMn12型结构的YFe10.2Si1.8相和α-(Fe,Si)固溶体相的共存形式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5.
为了理解磁驱动飞片自由面烧蚀的机理、自由面被烧蚀后飞片的物质状态、自由面被烧蚀后激光速度干涉仪(VISAR)测量的机理等,采用磁驱动数值模拟程序MDSC2对聚龙一号装置上PTS-151发次磁驱动飞片实验中370 m厚飞片进行了模拟和分析。数值模拟表明,334 ns之前飞片自由面部分保持固体状态,334 ns之后飞片自由面部分已经熔化,到340 ns后整个飞片都被熔化。飞片自由面烧蚀的主要机制是电流焦耳加热,热扩散和压缩做功的贡献很小。数值模拟的固体密度反射面速度历史和VISAR测量的速度历史一致。飞片自由面熔化后,VISAR测量的速度是距离自由面最近的固体密度反射面的速度。  相似文献   
26.
低温试验冷库传热系数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对于低温冷库传热系数测量所采用的一般方法,采用稳态法对一低温试验冷库进行了测量实验,然后通过非稳态积分法对试验数据进行验证。针对冷风机电机功率较大的特点,本实验采用变频器将电机功率调小,从而成功得出该低温试验冷库的传热系数。并与理论计算的数据进行对比,找出存在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7.
食品微晶蜡中苯及甲苯残留的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带有顶空进样器气相色谱仪, 采用外标法定量, 分析食品微晶蜡中苯及甲苯残留量 ; 选择以食品用白油为母液制备一系列标准样品, 在选择的色谱条件下分析, 苯和甲苯含量分别在 10× 10-9~ 2 000× 10-9(w)间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 (S/N=2)为 5× 10-9(w).  相似文献   
28.
29.
在阳加速器上进行的Z箍缩实验中,利用快速硅光电二极管、多模光纤和石英滤片搭建了可见光探测系统,并利用该系统对丝阵Z箍缩等离子体内爆可见光辐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可见光辐射在内爆开始时就已经存在,其波形与X射线辐射波形存在差异,在辐射波形的主峰前存在所谓的拐点。分析表明,在内爆滞止前,丝阵Z箍缩中单丝箍缩现象和预箍缩等离子体对可见光辐射贡献很大,而整体内爆开始时单丝附近的局域磁场消失是可见光辐射波形存在拐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亲水性微观粗糙表面润湿状态转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思思  张朝辉  何建国  周杰  尹恒洋 《物理学报》2013,62(20):206201-206201
以亲水性微观粗糙表面上不同几何形貌及分布的微柱阵列为对象, 讨论了液滴在亲水性粗糙表面上的润湿过程以及润湿状态的转变阶段. 从能量角度分别考察了微观粗糙结构几何形貌及分布、微柱几何参数、固体表面亲水性、接触角滞后作用等因素对液滴润湿状态转变的影响规律. 研究发现: 在亲水粗糙表面, 正方形微柱呈正六边形阵列分布时, 液滴更容易形成稳定的Cassie状态, 或者液滴仅发生Cassie状态向中间浸润状态的转变; 与此同时, 减小微柱间距、增大方柱宽度或圆柱直径、增大微柱高度、增强固体表面的亲水性将有利于液滴处于稳定的Cassie状态, 或阻止润湿状态向伪-Wenzel或Wenzel状态转变; 然而, 当液滴处于Cassie状态时, 较小的固-液界面面积分数或减弱固体表面亲水性能均有利于增大液滴的表观接触角, 因此在亲水表面设计粗糙结构时应综合考虑润湿状态稳定性和较大表观接触角两方面因素; 此外, 接触角滞后作用对于液滴状态的稳定性以及疏水性能的实现具有相反作用的影响. 研究结果为液滴在亲水表面获得稳定Cassie状态的粗糙结构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亲水表面 微观粗糙结构 表面自由能 润湿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