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数理化   10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51.
以苯乙烯类化合物BCzVB为蓝色荧光染料,以铱配合物Btp_2Ir(acac)为红色磷光染料,共掺杂到CBP基质中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该体系发光色度漂移的原因。器件在掺杂CBP:6?zVB: 0.2%Btp_2Ir(acac),在.驱动电流从4~200 mA/cm~2变化范围内,发光色坐标从(0.340,0.273)飘移到(0.308, 0.273),色坐标轻微蓝移。对器件发光光谱和亮度-电流密度曲线等分析表明:器件色度的轻微蓝移是由于CBP基质向Btp_2Ir(acac)掺杂剂完全的能量传递、荧光染料BCzVB向磷光染料Btp_2Ir(acac)不完全的能量传递等内在物理过程和磷光染料Btp_2Ir(acac)自身发光饱和等特性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52.
依发光层顺序和厚度调节的多发光层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结构器件中发光层顺序及厚度对光谱影响很大。文章以RBG(红蓝绿)为基色,制备了具有不同发光层组合次序及厚度的系列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结构为ITO/CuPc(12 nm)/NPB(50 nm)/EML/LiF(1 nm)/Al(100 nm)。使用的蓝色发光材料为2-t-butyl-9,10-di-(2-naphthyl)anthracene (TBADN),掺杂剂为p-bis(p-N, N-diphenyl-amono- styryl)benzene(DSA-Ph),绿色发光材料为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掺杂剂为C545,红色发光材料为tris-[8-hydroxyquinoline]aluminum(Alq3),掺杂剂为4-(dicyanomethylene)-2-t-butyl-6-(1,1,7,7-tetramethyljulolidyl-9-enyl)-4H-pyran(DCJTB)。通过调节各发光层的顺序和厚度,在200 mA·cm-2时,得到了电流效率为5.60 cd·A-1,色坐标为(0.34, 0.34)的性能稳定的白光器件。当电流密度为400 mA·cm-2时,最大亮度达到了20 700 cd·m-2。根据激子产生及扩散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发光光谱与各发光层的发光效率、各层厚度及激子扩散层长度之间的关系方程, 并以其计算了具有不同红层厚度的RBG结构的光谱的红蓝强度比。计算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53.
染料掺杂的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 ,有机发光二极管 (OL EDs)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 3] 。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探索新的有机荧光材料、载流子注入和输运材料 ,以及器件的新结构 ,力求得到发光效率高和稳定性好的各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从目前的研究来看 ,尽管蓝色和绿色发光材料的效率已经足够高到实用 ,但红色发光材料仍然存在问题 ,对红色发光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有两条实现红色发光的途径 :掺杂能发红光的染料和用稀土离子配合物作基质或激活剂。利用能量传递的原理 ,在有机基质材料中掺杂荧光染料是获得高效、长寿命和所希望发光颜色的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混合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多重成分发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等摩尔空穴传输材料TPD和电子传输材料PBD组成结构为ITO/TPD/TPD∶PBD/PBD/Al的混合物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EL)器件,观察到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的宽发射带。通过比较EL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及EL光谱分解,表明电致发光中同时包含单体发射、激基复合物和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激基复合物为TPD的激发态TPD*与PBD的基态相互作用形成TPD*PBD类型的复合物,电荷对复合物是带电荷的空穴传输分子(D+)的空穴和电子传输分子(A-)的电子交叉复合而形成的(D+-A-)*复合物。各激发态在电场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形成机理和复合过程,并且单体发射和激发态复合物的比例随电场而变化,导致发射光谱随电场增强而蓝移。该器件的最高亮度和最大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240 cd·(cm2)-1和0.49%。有机固态界面激基复合物或电荷对复合物的发射常出现宽的红移发射带,是调节发光颜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5.
N2O Plasma表面处理对SiNx基IGZO-TFT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N2O plasma处理SiNx薄膜作为绝缘层,以室温下沉积的铟镓锌氧化物(IGZO)作为有源层制备了 IGZO薄膜晶体管。与常规的IGZO-TFT相比,N2O plasma处理过的IGZO-TFT的迁移率由原来的4.5 cm2·V-1·s-1增 加至8.1 cm2·V-1·s-1,阈值电压由原来的11.5 V减小至3.2 V,亚阈值摆由原来的1.25 V/decade减小至0.9 V/decade。采用C-V方法计算了两种器件的陷阱态,结果发现N2O plasma处理过的IGZO-TFT的陷阱态明显小于普通的IGZO-TFT的陷阱态,表明N2O plasma处理SiNx绝缘层是一种改善IGZO-TFT器件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6.
李俊  周帆  张建华  蒋雪茵  张志林 《发光学报》2012,33(11):1258-1263
制备了基于反应溅射SiOx绝缘层的InGaZnO-TFT,并系统地研究了InGaZnO-TFT在白光照射下的稳定性,主要涉及到光照、负偏压、正偏压、光照负偏压和光照正偏压5种情况。结果表明,器件在光照和负偏压光照下的阈值偏移较大,而在正偏压光照情况下的阈值偏移几乎可以忽略。采用C-V方法证明阈值电压漂移是源于绝缘层/有源层附近及界面处的缺陷。另外,采用指数模式计算了缺陷态的弛豫时间。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揭示InGaZnO-TFT在白光照射和偏压下的不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57.
赵为  张志林 《发光学报》1998,19(4):342-347
通过方酸菁与卟啉相互作用的研究证实,方酸菁可以作为很好的能量受体发红光利用这一原理,用方酸菁掺杂于8-羟基喹啉铝作为发光层,获得了红光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为了说明相关的机理,我们考察了方酸菁和8-羟基喹啉铝在固体膜中相互作用的情况,把光致发光光谱和电致发光光光结合起来,证实该器件的发光机制与激发态的8-羟基喹啉铝到掺杂剂方酸菁的能量传递过程有关,在驱动电压的作用下,TPD(一种有机材料)传输的空  相似文献   
58.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界面激基复合物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ITO/TPD/PBD/Al双层器件中,电致发光光谱相对于TPD和PBD的荧光光谱有明显的红移。根据对TPD、PBD和TPD:PBD等量混蒸膜的PL激发光谱及电致发光光谱的研究,认为在TPD和PBD的界面产生了激基复合物。另外,该器件发射光谱既有TPD的成分也有激基复合物的成分,并且随着电流的改变,两者的相对强度发生变化。在电流密度增大时,峰值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器件发光颜色由白光变为黄绿光。根据器件能级关系,说明了相关的现象。  相似文献   
59.
一种简便测定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能级的电化学方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能带的准确测定对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至关重要。电化学方法(如循环伏安法)是表征有机材料的HOMO能级的简单而被广泛采用的方法。通常所用循环伏安法存在用料多、数值确定不明显等方面的缺点,因此我们改进了上述方法,将待测定材料在工作电极上成膜,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直接测定氧化电流起峰位置而得到其HOMO能级。再结合光谱数据就可以计算出材料的LUMO能级。研究表明该方法用料量少、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60.
对制备的分散在壳聚醣中ZnSMn纳米微晶的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谱、激发和发射光谱、发光效率、时间分辨光谱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发光性质变化的原因.实验表明,纳米微晶中Mn2+的弛豫时间比体材料减少了约2个数量级.通过测量结果讨论了振子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