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数理化   10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Optical absorption, emission and excitation spectra, lifetimes of 4S3/2 state and 4F9/2 state from 10K to 500K, and Raman spectra were measured for Er3+ ions in fluoride glass. The radiative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were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Judd-Ofelt theory. The nonradiative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and the quantum efficiencies were determined by calculat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d lifetimes and the calculated radiative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nonradiative transition provavilit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Huang-Rhys theory of multiphonon relaxation , in which two kinds of phonons as well as the parameter 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 fairly good agre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has been obtained. The value of s is estimated and the effect of 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32.
稳定的光谱不随电流变化而改变的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使用新材料构成了两种结构白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一种是蓝色及红色发射在同一层中,另一种是蓝色发射和红色发射分别在两层中,器件结构分别为ITO/CuPc/NPB/JBEM(P):DCJT/Alq/MgAg(器件1)和ITO/CuPc/NPB/JBEM(P)/Alq:DCJT/Alq/MgAg(器件2)。这里(CuPc)是空穴注入层;N,N’-bis-(1-naphthyl)-N,N’-diphenyl-1,1’bipheny1-4-4’-diamine(NPB)是空穴传输层(HTL);9,10-bis(3’5’-diaryl)phenyl anthracene(JBEM)是蓝色发射层;tris(8-quinolinolato)aluminium complex(Alq)是电子传输层(ETL);DCJT是红色染料。在器件1中得到稳定的且色度不随电流增在而变化的白色发射。它的最大亮度为14850cd/m^2,最大效率2.88lm/W,色度x=0.31,y=0.38(从4mA/cm^2到200mA/cm^2),半亮度寿命为2860小时(初始亮度1000cd/m^2)。比较了两种结构的器件,蓝红色发射在同一层结构的器件,在亮度、效率及稳定性上都优于蓝红发射在不同层结构的器件。  相似文献   
33.
基于新型有机红色材料的薄膜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种名为N,N双[4[2(4二氰甲烯基6甲基)4H吡喃2基]乙烯基]苯基苯胺的新型有机红色材料(BDCM)进行了薄膜发光行为的研究.此材料的一个三苯胺(给电子基)和两个二氰甲烯吡喃(受电子基)所形成的较好空间位阻和强荧光发射能力,使得其固体薄膜具有很高的红色荧光量子产率.所构成的ITO/CuPc/DPPP/BDCM/Mg:Ag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外加电压为19V时亮度达到582cd/m2.且此器件的发光颜色不随外加电流密度的改变而变化,表明此材料有很好的电子传输和红色发射性能  相似文献   
34.
使用HF/吡啶法在芴环的4位引入了氟原子, 使用五氟氯苯格氏试剂在芴环的9位引入了全氟苯, 合成了五个氟取代三联(9,9-二苯基)芴化合物. 测量了该系列化合物的电化学、光学和电致发光性能, 氟原子的引入提高了化合物的电子传输能力. 在溶液和薄膜状态下, 该类化合物都呈现出稳定的蓝光发射(色坐标x=0.156, y=0.078). 由化合物6f制备的简单器件的启亮电压为6 V, 最大亮度为452 cd/m2.  相似文献   
35.
效率增强的新型蓝色有机发光器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使用一种新型空穴传输材料J003制备了不同结构、不同发光层厚度的两组蓝色发光器件,其结构为:ITO/CuPc/J003/JBEM:perylene/Alq3/LiF/Al和ITO/CuPc/J003/JBEM:perylene/TPBi/Alq3/LiF/Al,这里CuPc(Copper phthalocyanine)和LiF分别为空穴注入层(HIL)和电子注入层(EIL),J003为空穴传输层(HTL),JBEM(9,10-bis(3,5'-diaryl)phenylylanthracene)为发光层(EML),TPBj(1,3,5-tri(phenyl-2-benzimidazole)-benzene)为空穴阻挡层(HBL),Alq3(tris(8-quinolinolato)aluminium complex)为电子传输层(ETL).两种结构中前者为无阻挡层的普通型结构,后者在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中加入了空穴阻挡层,是新型阻挡层结构.研究了空穴阻挡层的引入在不同厚度发光层时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阻挡层结构能明显提高器件的亮度和效率,但依赖于发光层厚度,利用能级图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36.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作了平板波导.实验中,在不同的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出TiO2平板波导,分析了影响平板波导的因素,如溶胶-凝胶溶液的浓度、pH值,滴胶速度,热处理等.并对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波导膜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影响波导膜质量的各个因素.实验表明,在控制实验条件的前提下溶胶-凝胶法在制作平板波导膜的工艺上制作方法简单,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37.
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 EDs)的发光机理包括电子和空穴从电极的注入、激子的形成及复合发光 ,其中 ,空穴和电子的注入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平衡载流子的注入以得到高效率和稳定性好的器件 ,人们不仅使用了电子注入更为有效的 L i F/ Al[1] 和 Cs F/ Al[2 ] 等复合电极 ,同时也使用了空穴缓冲层 ,如 S.A.Van Slyke等 [3]在ITO和 NPB之间使用 Cu Pc,使得器件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A.Gyoutoku等[4 ] 用碳膜使器件的半寿命超过 3 5 0 0小时 ;最近 ,Y.Kurosaka等 [5]和 Z.B.Deng[6 ]分别在 ITO和空穴传输层之间插入一薄层 Al…  相似文献   
38.
高稳定性的红色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机薄膜电致发光作为新型的平板显示器件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有机发光器件研究的一个目标是发展全色显示。目前绿色和蓝色器件都实现了高亮度和长寿命。有关红色有机发光器件也有一些报道。如 C.W.Tang等报道的 DCM红光器件[1],J.Kido[2]利用稀土有机物作为红色发射体,P.E.Burrous报道的TPP掺杂[3]Y.Hamada报道的ZnTPP掺杂[4], M. A. Baldo利用PtOEp[5]都得到红光。最近 Y. Hamada报道利用rubrene作为辅助掺杂得到的红光器件色度不随电压的…  相似文献   
39.
陶瓷厚膜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研制了以四元系组分PMN-PT-PFN-PCW陶瓷厚膜为绝缘层的无Y2O3介质层和有Y2O3介质层两种结构的电致发光器件,并对陶瓷厚膜的制备民厚膜厚度等对陶瓷厚膜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0.
粉末LaOCl:Eu3+的5D1能级的无辐射跃迁几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蒋雪菌  张志林 《发光学报》1990,11(3):161-166
本文使用多次漫反射法测得粉末LaOCl:Eu的漫反射吸收谱,结合所测的LaOCl:Eu的激发光谱,直接得出5D1能级的无辐射量子效率,再由所测5D1能级寿命得出它的无辐射跃迁几率。另一方面,使用Ω参数法,即利用Ω参数计算5D1的辐射跃迁几率,然后由所测寿命值计算出无辐射跃迁几率,来验证第一种方法所得结果。两者结果接近,表明前一种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