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数理化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Z箍缩驱动混合堆包层瞬态传热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Z-FFR)以较长周期(10s)脉冲式运行,为实现3000 MW的热功率输出,单个脉冲需要产生的能量较大,包层和第一壁在强热冲击下的瞬态传热和温度特性是决定Z-FFR技术可行性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在连续脉冲作用下包层和第一壁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同时以输出恒定的电功率为目标,提出了展平系统输出功率的简便方法,并分析了出口冷却剂温度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材料最高温度均在安全限值内,第一壁表面瞬时高温层厚度约为0.5mm,系统输出功率波动幅度在-2.84%~+2.05%范围内。  相似文献   
32.
宋娟 《化学教育》2015,36(6):16-19
亲电加成是烯烃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反应,在本科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不仅涉及到反应的活性、区域选择性问题,还涉及到反应的立体选择性问题。但对于立体选择性的阐述,很多教科书并不全面,甚至不够严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存在一定的误解。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以帮助学生更好更正确地理解和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选择性。  相似文献   
33.
龙虾眼光学聚焦系统是一种模仿龙虾视觉的光学系统,适用于卫星平台上的软X射线成像探测.根据掠入射原理,分析和计算了Angel型龙虾眼光学系统采用不同金属镀膜时光子能量和全反射临界角、反射率的定量关系;提出一种计算龙虾眼光学系统有效探测面积的方法,推导了相关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进行了蒙特卡罗仿真试验,理论计算值与蒙特卡罗仿真结果吻合很好,龙虾眼X射线光学系统在110keV能段的有效面积与光子能量近似呈负指数关系,具体的参量与镀膜的粗糙度有关.  相似文献   
34.
分析了干涉多光谱图像数据的两个特性,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分类曲线拟合的压缩算法.首先采用均方差准则自适应地将干涉多光谱图像分为强、弱两类干涉区域,并分别构造不同的拟合函数.对强干涉区域,选择典型曲线,并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对典型曲线进行拟合,而其余曲线则根据典型曲线进行匹配预测;对弱干涉区域,则分别对所有干涉光强曲线独立进行拟合.最后将所有误差数据进行熵编码.实验结果表明,与JPEG2000相比,该算法能够减少无损压缩输出码率约0.2 bit/pixel,明显提高有损压缩的重建图像质量,降低光谱失真.  相似文献   
35.
石英岩脆塑性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500~1 000 ℃、围压1 251~1 440 MPa条件下进行了石英岩脆塑性转化的实验研究。通过力学行为和变形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在实验温度和压力范围内,石英岩经历了半脆性破裂、半脆性流动和塑性变形3种变形阶段。随着温度升高,石英岩在变形机制上发生了两次转化,从半脆性破裂向半脆性流动转化发生在700~800 ℃,从半脆性流动向塑性变形转化发生在900~950 ℃,这两个变形阶段的转化温度比Hirth(1994)给出的各阶段转化温度高100 ℃。在塑性变形域的大应变实验样品中发现了柯石英。  相似文献   
36.
用矩形波导法实验研究了微波垂直入射于具有一定厚度的金属铜圆环结构的微波电磁响应行为.结果表明,当金属铜环的厚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在中心频率为145GHz处出现透射禁带,并且相位在透射禁带处发生跃变.采用双各向异性媒质理论计算了铜圆环结构的磁导率随频率变化关系,在透射禁带处磁导率为负.对厚金属圆环与金属线一一对应组合的样品,微波沿环面垂直入射时测量到左手透射通带和相位超前,通带带宽达到15GHz,强度为-21dB.  相似文献   
37.
采用简单的超声自组装法制备了石墨烯/三氧化钼纳米带复合材料。最终产物的组成和结构采用多种不同的手段进行了表征,包括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以及热分析等。该复合材料可以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三氧化钼纳米带复合材料比电容可达到285.5 F·g-1,且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经过1 000次循环后其电容值能保持初始值的99.5%.  相似文献   
38.
本文研究了低温时不同沉积量的In液滴在GaAs(001)衬底上的形貌特征.在衬底温度为160℃时,对In液滴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根据经典的成核理论解释了不同沉积量下In液滴纳米结构的形成机制和In液滴形貌随沉积量的演变规律;通过对液滴数量,直径和高度以及液滴周围出现扩散圆盘的直径和高度进行统计,结合液滴形貌与沉积量的相关理论公式以及本文实验中所得数据,拟合计算出In液滴产生扩散圆盘的最小沉积量约为3.3 ML,表明In液滴的沉积量大于3.3 ML时才会形成圆盘.相关研究结果对液滴外延法制备InAs纳米结构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采用液滴外延法在GaAs(001)衬底上生长In液滴,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不同衬底温度下生长的样品进行表征,观察其表面形貌。研究表明In液滴的生长对衬底温度十分敏感,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液滴密度逐渐减小,液滴尺寸逐渐增大。分析了In液滴在不同衬底温度形成过程的物理机制,解释了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根据成核理论中最大团簇密度与衬底温度之间的关系,拟合计算出In液滴密度与衬底温度满足的函数关系为nx=5.17 exp(0.69 eV/kT)。  相似文献   
40.
以4-乙酰基吡啶及对氯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例新的化合物4′-(4-(4-羧基苯氧基)苯基-4,2′6′,4″-三联吡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对此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405(5)nm,b=0.7708(2)nm,c=2.0567(7)nm,β=107.6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