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数理化   2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了丙三醇水溶液Tg前后的比热容. 通过曲线拟合获得AGF模型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 该模型很好地预测了(Tg+20 K)以下体系的结构松弛时间. 协同重排活化能(Δμ')和协同重排域尺寸(z*)的分析结果表明, 只有选择比聚合物大得多的某一协同重排位形数, 用AGF方法得到的z*才具有物理意义. 作为材料常数的Δμ' 随体系水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用Donth方法得到的丙三醇水溶液的协同重排域长度尺度(ξCRR)随着水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 且其变化趋势可与Δμ'的分析结果相符. 但用AGF方法和Donth方法得到的协同重排域尺寸不能统一.  相似文献   
22.
探针法测量低温下生物材料导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温下导热系数测定对生物器官的低温保存很重要。本文用探针法对低温下鱼肉、猪瘦肉、牛肉和脂肪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量研究。研究发现肉类生物材料低温下的热导率明显小于冰的热导率,不同肉的热导率不同,从大到小依次是鱼肉、猪瘦肉、牛肉和脂肪,其中脂肪的热导率比其它的小很多。随着温度的下降导热系数反而增大。分析影响生物材料导热系数大小的是水分含量、结构质地和温度。  相似文献   
23.
乙二醇和丙三醇水溶液冻结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Pyris-Diamond DSC),研究了乙二醇(甘醇)和丙三醇(甘油)水溶液的过冷行为、水合性质和它们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及反玻璃化温度,分析了它们与分子中羟基个数的关系.进行了12组共24种不同浓度(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差示扫描量热实验.过冷度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浓度相等的情况下,两种低温保护剂水溶液冻结的过冷度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水合实验的结果表明,浓度相同时,二者结合水的能力大体相当.玻璃化转变的实验表明,二者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反玻璃化温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4.
大小血管冻结过程中的热应力分析与裂纹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预测动脉低温保存过程中所受到的机械损伤,本文建立了一维轴对称弹性圆筒血管在低温下保存的热应力 计算模型,模拟计算了冻结过程中体积膨胀引起的热应力随时间变化及其在壁面的分布,通过计算了解降温速率和血管尺寸不同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径向应力小于周向应力和轴向应力;降温速率越快,组织内部所受热应力越大,壁厚越厚,热应力越大;产生超过热应力极限值的降温速率比在血管壁上产生裂纹的降温速率小许多。计算分析的结果与实验观察到的裂纹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5.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1,2-丙二醇在不同降温速率下的协同松弛行为,以曲线拟合方法获得非线性Adam-Gibbs焓松弛参数.结果表明,模型参数强烈依赖于降温速率.在较高降温速率下获得的模型参数和用比热频谱及介电方法得到的结果很接近.利用DSC测得的比热容数据和拟合结果估算了1,2-丙二醇体系非线性AG理论的两个主要微观参数,即协同重排域(CRR)尺寸z*和对应的位形态数量W*.结果表明,如果采用聚合物玻璃推荐的W*,则会导致1,2-丙二醇在玻璃化温度处的CRR中的分子数小于1.而如果采用Johari的方法,则可得到玻璃化温度处的CRR中约有3个1,2-丙二醇分子,但随之产生的W*却异常的大.利用Donth的热力学温度波动公式估算得到的1,2-丙二醇在玻璃化温度处的CRR中的分子数为355,这和Johari方法得到结果难以统一.表明对于小分子氢键液体而言,非线性AG理论中z*的物理意义应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26.
兔主动脉比热容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的分步扫描方法,测量了未加抗冻剂和加抗冻剂的兔主动脉在30-140℃温度范围内的比热容。实验发现相变过程中,未加抗冻剂的兔主动脉的最大表观比热容大于加抗冻剂的相应值;冻结状态相同温度下未加抗冻剂的兔主动脉的比热容小于的加抗冻剂的兔主动脉的比热容;溶解后的未加抗冻剂和加抗冻剂的兔主动脉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将测量结果与其它方法获得的比热容数值进行了比较,发现实际测量的比热容值与估算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