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数理化   5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研究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胱氨酸(Cystine, Cys-Cys)时,发现胱氨酸与锌离子在碱性条件下能形成可溶性碱式胱氨酸锌配合物,并在pH 9.4左右时达到最大浓度,经编程计算不同pH下的胱氨酸和锌离子的各种存在形式和分析了拟合分布图,指出在pH 9.4左右时,所形成的可溶性碱式胱氨酸锌配合物是由显电中性的Cys-Cys+-,-1价的Cys-Cys-和-2价的Cys-Cys2-,这三种胱氨酸基同时均可以与Zn(OH)2配位形成三种可溶性碱式胱氨酸锌配合物,其分子式为[(COO-)CH(NH+3)CH2S—SCH2CH(NH+3)COO-]Zn(OH)2, [(COO-)CH(NH+3)CH2S—SCH2CH(NH2)COO-]Zn(OH)2,[(COO-)CH(NH2)CH2S—SCH2CH(NH2)COO-]Zn(OH)2。理论计算分析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得到了很好的吻合,并确定了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胱氨酸时的配合物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2.
甘薯中微量铝的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分光光度法与Al-CAS-CTMAB-OP四元络合物显色相结合,对甘薯中的铝含量进行了测定。A1^3 浓度在0-0.24μg/mL范围内遵守朗伯-比耳定律,相关系数r=0.9996。回收率为91.4%-102.6%,对甘薯样品测定的结果为190.8μg/g,δ=1.59,RSD=0.83%(n=5)。因甘薯中铝含量相对较高,建议在开发健康食品时应作特殊的前处理或进一步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43.
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谷氨酸络合反应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编程计算谷氨酸和锌离子的各种存在形式随pH值变化的拟合分布图,研究了在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谷氨酸时的pH对原子吸收响应的影响及络合反应的机理。指出在最佳条件pH9.0测定条件下,谷氨酸的pH响应峰是由于谷氨酸和锌离子的两种不同存在形态的变化所引起的。谷氨酸是以负一价离子状态与Zn(OH)_2形成了可溶性络合离子[OO—C—CH—(NH_3~ )—CH_2—CH_2—COO]Zn(OH)_2。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能很好地吻合,确定了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谷氨酸时的络合物反应机理及络合物的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44.
激光拉曼光谱内标法直接测定乙醇浓度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对醇类样品中的乙醇含量进行直接测定。通过不同浓度乙醇的拉曼光谱特征峰(CCO面内伸缩振动884cm-1)与本底水峰组成相对强度比,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为4%~40%,线性相关系数为0.9975;检出限为1.02%;回收率为82.0%~105.0%。对白酒、清酒、杨梅酒和医用酒精棉进行了测定,其乙醇平均浓度分别为36.1%、15.5%、23.7%和79.1%;RSD分别为0.22%、1.75%、2.49%和2.76%。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直接、绿色、对样品无损等优点,适用于白酒类、医用酒精等乙醇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45.
一.引言新极谱分析法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电化学分析方法。它包括1.半积分电分析法即记录电流(i)对时间(t)的半积分值(m)对电压E为基础的关系曲线,2.半微分电分析法即记录电流(i)对时间(t)的半微分值(e)对电压(E)为基础的关系曲线,3.3/2次微分和5/2次微分电分析法即分别记录电流(i)对时间(t)的1.5次微分值(e')和2.5次微分值(e″)对电压(E)为基础的关系曲线。其优点已有文献介绍。近几年来,国内对新极谱法进行研究并制作相应仪器如“多功能新极谱仪”“82-1型新示波伏安仪”。国内对0.5、1.5、2.5次微分器试制也进行了尝试。为了使目前国内广  相似文献   
46.
研究了微富集柱与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测定铅的各种影响因素,实验利用自制的微型电化学富集性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效应进行预富集,再瞬间溶出直接进入原子吸收进行测定,极大地提高了测试灵敏度和降低了检出限,可使铅测定中的特征浓度和检出限降低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47.
浊点萃取在痕量金属元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浊点萃取(CPE)法是一种新兴的环保型液_液萃取技术,可以作为痕量金属元素的预富集方法。此文总结了CPE法在痕量金属元素分析中应用原理、方法及试验条件优化,概括了CPE作为预富集法在不同分析检测仪器中的应用,探讨了该技术方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8.
甘薯中微量钙铁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薯中的微量钙、铁的含量;采用高温灰化法对样品进行处理,并对40多种不同品种和不同种植地区的甘薯进行了实样测定和含量差异比较;对9个样品进行钙和铁的加标回收试验,测定的回收率在91%-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9)分别为4.6%、5.4%,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9.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以Au为核、包覆Ag的双金属核壳Au@Ag纳米粒子,并成功地用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分析测试。通过改变制备液中Ag/Au的量比来调控Ag壳包覆厚度。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对Au@Ag纳米粒子的构貌进行表征。TEM显示明显存在核壳结构,且Ag壳层随Ag/Au的量比的增加而逐渐变厚;UV-Vis表明随着Ag/Au的量比的增加,Au@Ag纳米粒子出现了Au核与Ag壳吸收峰的2个等离子体共振峰,同时伴随着Au峰的蓝移和Ag峰的红移。以双甲脒为分析物,考察了不同Ag/Au的量比时的Au@Ag纳米粒子的SERS活性。结果表明,SERS活性随Ag/Au的量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6∶5时其SERS增强效应最佳,此时Ag壳厚度约为6 nm。以对巯基苯胺(4-ATP)、结晶紫(CV)和双甲脒为分析测试对象,对比了Au@Ag、Ag、Au 3种基底的SERS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Au@Ag纳米粒子的SERS活性要明显优于单纯的Au、Ag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50.
石墨微粒柱电化学预富集-火焰原子吸收联用测定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石墨微粒柱电极为工作电极,对溶液中痕量镉进行电化学预富集、溶出,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线测定。极大的提高了测试灵敏度,降低检出限达1—2个数量级,富集倍数可达754倍。并就支持电解质种类和浓度,富集流速、电压,溶出液流速、电压,pH值对测定的影响作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