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数理化   5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无水KF-CH3OH体系中直接电氧化合成的茴香醛二甲基缩醛(p-MBDMA)遇水易发生水解。研究表明在甲醇、乙腈和水的酸性混合溶液中,p-MBDMA在色谱柱中能迅速彻底地水解为茴香醛,故利用其水解反应建立了一种间接测定p-MBDMA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选择最佳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50:30:20),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并探讨了测定机理。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已应用于电化学合成p-MBDMA的分析,并可满足工业化生产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2.
采用原位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C-SERS)研究了硫代水杨酸(TSA)吸附在活性Au电极表面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TSA在活性Au表面的化学吸附及不同酸碱度下的TSA浸饰单层膜的SERS光谱,表明随pH值的增加,峰强呈现2个不同的下降阶段.通过EC-SERS考察不同电富集时间和电位的影响,显示在酸性介质和0.7 V及70 s富集时间下,可以获得最大EC-SERS信号,并随着电位负移,信号逐渐减弱,直至基本消失,表明TSA分子在Au表面排布状态会随外加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通过计算TSA在不同pH值下的分布分数以及探针分子在不同电位下的增强因子(EF),结合SERS和EC-SERS的变化走势对比,得出TSA在活性Au表面自组装形成单分子层/膜的机理,指出由于TSA不同的电化学吸附取向,以及高负电位下的还原/脱附作用,使得Au表面拉曼活性降低,造成EF显著减小,不可逆地失去了SERS的活性.  相似文献   
23.
中药木瓜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瓜为常用抗风湿药,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表明木瓜具有舒经活络和胃化湿的功用~([1]),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又称皱皮木瓜)~([2]).目前,中药木瓜的研究主要在性状、理化性质鉴别、药理作用等方面;而对所特有的挥发性成分研究较少.史亚歌等~([3])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光皮木瓜挥发油进行了GC-MS分析.本研究针对浙江产中药木瓜,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阐明中药木瓜化学组成及合理开发利用木瓜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采用非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ex-situ SERS)与电还原等方法,对2,3-二巯基丁二酸(DMSA)及与Ni(Ⅱ)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DMSA-Ni(Ⅱ),在活性Au电极表面的修饰膜进行了研究。先由紫外吸收光谱测算了DMSA与Ni2+形成的配合物参数,其配位比为1∶2,稳定常数为4.716×107,可知形成的配合物较稳定。研究表明,DMSA与活性Au发生了吸附作用,DMSA-Ni(Ⅱ)形成的是S—Ni—O配位键,DMSA-Ni(Ⅱ)在Au电极上电还原时出现了两个还原峰,认为:负扫出现的第1个还原峰是由DMSA-Ni(Ⅱ)配合物动态平衡中的DMSA与Au吸附键合的RS—Au基团产生,而第2个还原峰与配合物中的Ni2+有关。通过Au表面DMSA-Ni(Ⅱ)修饰膜覆盖度的测定、分子面积的比对表明,DMSA-Ni(Ⅱ)在活性Au表面的分子排布状态可能是分散的或局部连接的单分子层,而非聚集在一起的致密层或分子间重叠的多层形式。  相似文献   
25.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研究组氨酸锌的配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程计算了不同pH条件下的组氨酸和锌离子的各种存在形式并分析了拟合分布图,研究了在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组氨酸时的pH值对原子吸收响应的影响及络合反应的机理。指出在pH 9.5左右最佳测定条件下,所形成的可溶性组氨酸锌配合物是由电中性的组氨酸基His+- 和带负一价电荷形态的组氨酸基His-与Zn(OH)2共同形成的Zn(OH)2·(C6N3O2H9)2,Zn(OH)2·[(C6N3O2H8)-]2,Zn(OH)2·(C6N3O2H9)·[(C6N3O2H8)-]。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分析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确定了硫化锌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组氨酸时的配合物反应机理及配合物的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26.
一台激光拉曼光谱仪,在进行785.18 nm近红外激发测定时,出现许多不规则的干扰谱峰,发现是出光滤光片(Notch filter)的带阻特性不良造成的.并就带阻滤光片的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7.
基于稀磷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猩红3B的褪色反应,建立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为1.36×10-3μg/mL,线性范围为0.012-0.080μg/mL,回收率为98.8%-101.0%.方法已用于水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8.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α,α'-联吡啶为活化剂,硒(Ⅳ)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铬天青S褪色的指示反应,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硒.方法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测量的线性范围为0-20.0μg/L,检出限为0.25μg/L,本法可直接用于大米、茶叶、玉米、牛肉等样品中痕量硒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9.
流通式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原子吸收测定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研制的以铅作阴极、石墨作阳极无隔膜分隔的流通式电化学氢化物发生器,电解产生的气体经气液分离器后直接送入火焰原子吸收进行测定,因无外加载气减少了稀释提高了灵敏度。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选择了最佳条件,以0.5mol/L硫酸作电解液,以1.3mL/min流速通过氢化物发生器,电解电流为2.0A。结果表明硒质量浓度在0~5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88,相对标准偏差为4.4%,特征质量浓度为0.0397μg/mL,检出限为0.084μg/mL。  相似文献   
30.
本文就自制的微型富集柱与原子吸收光谱法联用测定Ca^2 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痕量的Ca^2 吸附富集,再瞬间溶出直接进入原子吸收进行测定,极大的提高了测试灵敏度和降低了检出限,可使测定Ca^2 的特征浓度降低到1/163,达2个数量级,若再增加溶液体积可进一步提高灵敏度,这是一般的化学方法难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