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数理化   95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以及低能电子衍射(LEED),对PbTe(111)薄膜的表面氧化及氧的热脱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Te(111)薄膜经500VAr+轰击加上250℃高温退火循环处理,可得到呈(1×1)周期性排列的清洁表面.将此清洁表面暴露于大气两天后,表面被氧化形成了PbO2、PbO和TeO2,氧化层的厚度大于2个单原子层(ML),与清洁PbTe(111)表面相比,被氧化的PbTe(111)表面的Te3d5/2与Pb4f7/2芯态谱峰的面积比明显减小,表明被氧化的PbTe(111)表面是富Pb的.在热脱附处理过程中,PbO2和TeO2的芯态峰消失,且O1s芯态峰的强度迅速减弱,表明加热处理不仅使PbO2和TeO2发生了分解,同时也使氧发生了脱附,但PbO即使在350℃退火仍吸附于PbTe(111)表面.  相似文献   
42.
吴珂  黄齐晅  张寒洁  廖清  何丕模 《中国物理 B》2012,21(3):37202-037202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growth behavior of FePc on a Ag(110) surface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STM).At an FePc coverage of 3.5 ML,an ordered superstructure(densely packed) with a lateral shift is observed.The densely packed superstructur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ubstrate commensuration and the intermolecular van der Waals attractive interaction.The in-plane lateral shift in the superphase is specifically along the direction of [10] azimuth.The results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intermolecular and the molecule-substrate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43.
44.
在C60单晶(111)解理面上制备出厚度约30 nm的K3C60单晶膜.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在低温下(约150 K)测量了样品法向发射的角分辨光电子谱.观察到K3C60导带和价带明显的色散.导带的光电子谱峰可清晰分辨出4个子峰,这些子峰的最大色散超过0.5 eV,并且色散曲线与K3C60的一维无序晶体结构模型下的能带理论基本吻合,只是子带间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5.
用理论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覆盖度的乙烯在Ni(110)表面吸附的位置.乙烯的吸附几何结构在团簇计算中进行了局部优化.在低覆盖度下,单个乙烯分子占据了短桥位和顶位之间的中间位置.乙烯分子的C—C轴大致沿衬底的Ni原子链排列(即沿<110>晶向),C—C轴与衬底Ni(110)表面有10°的倾斜角.乙烯分子的C—C键的键长为0151nm.在高覆盖度下(05ML),乙烯在Ni (110)上形成了有序的c(2×4)相,在一个表面元胞内的两个乙烯分子的吸附位置类似于低覆盖度时的结果,但乙烯分子的C—C 键键长分别为0142和0143nm.  相似文献   
46.
利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ARUPS)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方法研究了tetracene分子在Ru(100)表面上吸附的电子态,吸附位置和吸附取向.UPS实验显示,与tetracene分子有关的光电子谱峰在费米能级以下2.1,3.5,4.8,6.0,7.1和9.2eV处;ARUPS结果表明,tetracene分子的分子平面基本平行于衬底表面;从STM图像中可以看到tetracene分子的长轴沿[0001]和[1■10]两个晶向.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从头算计算证实了上述结论.当分子长轴沿[0001]晶向时,分子中心位置在衬底表面的“短桥位”上,当分子长轴沿[1210]晶向时,分子中心位置在衬底表面的“四原子中心空位”上.  相似文献   
47.
利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能谱(ARUPS)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方法研究了tetracene分子在Ru(1010)表面上吸附的电子态,吸附位置和吸附取向.UPS实验显示,与tetracene分子有关的光电子谱峰在费米能级以下2.1, 3.5, 4.8, 6.0, 7.1和9.2 eV处;ARUPS 结果表明,tetracene分子的分子平面基本平行于衬底表面;从STM图像中可以看到tetracene分子的长轴沿[0001]和[1210]两个晶向.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从头算计算证实了上述结论.当分子长轴沿[0001]晶向时,分子中心位置在衬底表面的“短桥位”上,当分子长轴沿[1210]晶向时,分子中心位置在衬底表面的“四原子中心空位”上. 关键词: tetracene分子 Ru(1010)表面 吸附结构 吸附电子态  相似文献   
48.
C2H4在Ru(1010)表面吸附与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X射线电子能谱(XPS)、热脱附谱(TDS)和紫外光电子能谱(UPS)方法研究了乙烯(C2H4)在Ru(1010)表面的吸附,在低温下(200K以下)乙稀(C24)可以在Ru(1010)表面上以分子状态稳定吸附,在200K以上乙烯(C2H 4)则发生了脱氢分解反应.TDS结果表明乙烯(C2H4)分 解后的主要产物为乙炔(C< 关键词: 乙烯 钌(1010)表面 吸附与分解  相似文献   
49.
(CO+Cs)/Ru(1010)共吸附的体系中,CO分子由于受CS原子强烈影响,分子轨道发生重新杂化组合.CO分子原来在清洁Ru(1010)表面上结合能位于7.5eV处相重叠的5σ和1π轨道对应谱峰分裂为两峰,结合能分别位于6.3和7.8eV处.其中6.3eV处的谱峰来自CO分子1π轨道的一支,它显示出该分子轨道沿衬底<0001>晶向的镜面反对称性.CO分子1π轨道的另一支和5σ轨道在结合能7.8eV处相重叠.  相似文献   
50.
C2H4在清洁和有Cs覆盖的Ru(0001)表面吸附的TD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热脱附谱(TDS)方法研究了乙烯(C2H4)在Ru(0001)表面上的吸附.在低温下(200K以下)乙烯可以在清洁及有Cs的Ru(0001)表面上以分子状态稳定吸附,在衬底温度升高至200K以上时,乙烯发生了脱氢分解反应,乙烯分解后的主要产物为乙炔(C2H2).在清洁的Ru(0001)表面,乙烯有两种吸附状态,脱附温度分别为275K和360K.而乙炔的脱附温度为350K.在Ru(0001)表面有Cs的存在时,乙烯分解 关键词: 乙烯 钌(0001)表面 铯钌(0001)表面乙烯 钌(0001)表面 铯钌(0001)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