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数理化   66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提出一种高功率微波折叠式谐振腔径向速调管振荡器,用电子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一维单电子模型分析了这种折叠式谐振腔径向速调管振荡器的特点。其特点为:径向尺寸小,起振电流低。用二维半PIC程序对折叠式谐振腔径向速调管振荡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当二极管电压为380kV,电流为18kA时,输出微波功率峰值为1GW,主要微波频率为1.52GHz,输出微波为多频率成分微波。通过折叠式谐振腔的电子束得到很强的调制。  相似文献   
22.
增强谐波辐射的一种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用MOPA构型来增强谐波辐射。通过这个构型,人们可以用低能量电子束获得多种短波长和高功率相干光源。  相似文献   
23.
 给出了一组描述同轴回旋行波放大器中波束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自洽方程组,对该放大器的运行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在小信号区,辐射场的增益随同轴波导的内外半径比b/a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饱和时的辐射功率仅略有下降;内外导体管壁上的功率损耗密度随b/a的增加而减小。采用电压为90kV,电流为10A,纵向速度零散度为3%,速率比为1的电子束,在34.26~36.78GHz的频率范围内,计算得到了峰值功率约230kW的微波输出,相应的增益和效率分别为46.6dB和25.5%,带宽为7%,内外导体管壁上功率的最大损耗分别为80和56W/cm2。  相似文献   
24.
郝建红  丁武  张治畴 《物理学报》2003,52(8):1979-1983
以场方程和电子运动方程为基础,分析了行波管放大器中辐射场演化过程中出现极限环振荡和混沌态的电流阈值.结果表明:在某些参数范围内,辐射场会出现这些非线性不稳定态.相互作用区域越长,失谐量对阈值的影响越明显.当器件工作在非线性区域时,输出功率与电流、失谐量和相互作用区长度三个参数的关系变得紊乱无序,控制这三个参数在输出功率曲线的峰值点上,可在非线性区域获得较高的输出功率. 关键词: 行波管 辐射场 阈值 混沌  相似文献   
25.
我们研究了自由电子激光的增益特征,发现一类具有超高增益的微型自由电子激光器,这类激光器位于远红外谱区,它由具有高质量电子束的射频直线加速器,微型摇摆器和毛细波导管组成。  相似文献   
26.
杜祥琬  丁武 《物理》1992,21(8):487-491
本文指出,70年代中期出现的自由电子激光是一种完全新型的相干光源.它的一些特点是其他相干光源不可比拟的.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人们从微波到软x射线的广阔谱区内已经开始和正在设计它的应用.本文在简述了自由电子激光的原理之后,着重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发展中的新思想,正是这些和以后出现的新的思想,使它日趋成熟、完善和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7.
磁绝缘线振荡器中空间电荷的调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首次研究了磁绝缘线振荡器中射频场(包括辐射波场和空间电荷波场)对空间电荷的调制,得到了在饱和时谐波电流一阶分量的公式。这个公式表明:考虑空间电荷波时,在小信号和辐射波与空间电荷波同相的条件下,它将增强谐波电流。在大信号时,情况不确定;谐波电流一阶分量将随二极管上电压的增加而增加,随运行频率和饱和长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8.
电子束短脉冲效应产生的相干辐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模空间里给出了自由电子激光线性区非定态自治方程,得到了由于电子束短脉冲效应产生相干辐射的条件并解释了文献[1]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9.
 发现了一种产生超辐射谐波的新机制。在这种机制里,谐波脉冲的时间宽度极短;高次谐波与基波的比例比已知的超辐射谐波高得多。  相似文献   
30.
掺有植物性填充物牛奶的近红外光谱判别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生鲜牛奶掺假检测中的应用, 寻找一种快速的检测方法,以分别掺有植物奶油、植物蛋白、淀粉的牛奶为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扫描并得到光谱数据, 应用Fisher线性判别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的掺假牛奶判别模型的正确判别率达到97.78%,对未知样进行检验,正确判别率达到94.44%;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的各掺假物质掺入量的定量检测模型,各掺假牛奶的校正集决定系数(R2)均在99.0%以上,各掺假牛奶的验证集决定系数均在98.5%以上,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上述2种方法说明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现对掺有植物性填充物牛奶的快速定性、定量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