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3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法官素质与司法公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官素质指的是作为居中裁决者的法官在处理具体案件时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法官素质与司法公正具有内在的互动关系,高素质的法官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础和最有力保障.目前我国法官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改革和建设,通过加强继续教育与培训,提高法官素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城市雾霾肆虐,虽然大气污染防治在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层面的体系在我国已基本形成,但由于现行法律规范过于陈旧且修改稽延、联防联控机制落后、程序性规范缺乏、行政化色彩浓重等,无法应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需要制定《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管理法》,增加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程序性法律规范,探索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加重污染处罚力度,确保刑法对环境犯罪的有效遏制,并完善相关应急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环境公益诉讼立法模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实施的法治效果.目前我国采取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的附属型模式,在立法技术、立法听证、立法评估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而且还只是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实践的初步探索,离真正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科学立法之路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从立法条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意义上而言,环境公益诉讼专门立法型模式的提出不仅是我国环境法领域的一场程序立法革命,而且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法律体系法制化的一场绿色革命,对于走向通过环境程序法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法治化道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具体建言是:构建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公益救济的立法模式;建立公共执法为主的起诉模式,能动司法为主的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程序正义的中国语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序正义在中国的语境中已被曲解,这种曲解不仅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程序工具主义、纠问式诉讼模式、法治基础薄弱有很大关系,与现实的程序价值理念及立法与司法的严重脱节密切相连。中国语境下的“程序正义”既是我国在迈向法治社会进程中传统文化与制度的缺陷的现实表现,又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一种必然产物。中国要走向程序法治,不仅需要相应的人文环境和相关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还需要在程序法治的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检验并修正自己。  相似文献   
15.
司法去地方化、行政化的深层次问题是:地方同级党政领导可以通过人财物控制法院院长个人,来控制整个法院的意志;院、庭长通过行政管理权控制主审法官这个人,来控制主审法官的意志。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将有效改善我国的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现象,遏制司法行政化,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目前可以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为改革的突破口,设立七大巡回区法庭,代表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提级管辖或指定管辖的方式审理跨省域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的重新调整、整合可以暂置一旁,与正在试点推动的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相呼应,高级人民法院作为改革主体,应具体提出如何在本行政区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的规划方案,因为全国90%以上的案件是在基层、中级法院审理,司法的去地方化、行政化在这两级法院尤为急迫。为建立这一制度,应当坚持与行政区划相分离、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方便诉讼以及适当分离的原则,设置独立的行政法院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主审法官制度作为一项司法改革措施 ,将要在全国法院系统内推行。本文认为主审法官制度在其设立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存在先天不足 ,极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完善主审法官制度的根本措施在于进一步改革现行的法官制度  相似文献   
17.
检察权威是检察体制改革追求的一种内在目标,是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检察权威是检察机关自身所蕴含的地位、价值、尊严等内在力量以及在检察权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外在影响力的总和。其包括结构性检察权威、要素性检察权威、状态性检察权威三个层面的含义。公正、高效、法治与和谐,共同构成了检察权威理论的四大价值取向。我国的检察权威并没有因检察改革的推进而加强,而是停留在起步阶段,其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与压力。检察权威的树立,一要检察权本身民主;二要检察制度本身设计的科学,并要解决谁来监督监督者这一社会和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中疑罪案件处理的几个问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疑罪从无是无罪推定原则在案件的实体处理上的体现。准确界定疑罪案件是刑事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疑罪从无原则的前提和关键。疑罪从无原则不仅适用于审判阶段 ,也适用于侦查和起诉阶段 ,但效力不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未能彻底贯彻疑罪从无的精神 ,如二审程序的立法有悖于这一精神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又给其予以重大冲击。  相似文献   
19.
无罪推定的法哲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罪推定原则最早源于古代罗马法 ,其基本内容是对有疑问的刑事案件作有利于被告人的判决 ,现在该原则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无罪推定包括公正、人权和民主的理念价值。我国有关立法吸收了无罪推定的基本精神 ,但并未完全确立和肯定它的价值。要真正确立该原则 ,尚需假以时日并努力争取之。  相似文献   
20.
英美与法德等西方国家建立审前司法审查制度,以对侦检机关在审前程序中的追诉行为实施司法审查,来平衡诉讼结构,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但在我国的审前程序中却不存在这种司法审查制度,成为我国审前程序丧失基本的诉讼性格之主要原因。本文在对西方主要国家的审前司法审查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在我国建立审前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