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78篇
  免费   6399篇
  国内免费   4999篇
医药卫生   79676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1066篇
  2022年   2056篇
  2021年   3567篇
  2020年   2588篇
  2019年   2359篇
  2018年   2386篇
  2017年   2047篇
  2016年   2055篇
  2015年   3136篇
  2014年   3953篇
  2013年   3270篇
  2012年   4793篇
  2011年   5679篇
  2010年   3281篇
  2009年   2479篇
  2008年   3445篇
  2007年   3518篇
  2006年   3615篇
  2005年   3451篇
  2004年   2234篇
  2003年   2199篇
  2002年   1835篇
  2001年   1687篇
  2000年   1776篇
  1999年   1971篇
  1998年   1252篇
  1997年   1331篇
  1996年   1012篇
  1995年   896篇
  1994年   771篇
  1993年   490篇
  1992年   603篇
  1991年   523篇
  1990年   449篇
  1989年   394篇
  1988年   326篇
  1987年   274篇
  1986年   248篇
  1985年   174篇
  1984年   102篇
  1983年   71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52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38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益骨胶囊对成骨细胞增殖影响的时效及量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 ,观察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对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 (OB)体外增殖的影响 ,并探讨用于OB药效观察的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制备条件。方法 :雌性 12月龄SD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益骨胶囊低剂量 (11 6g/kg)、中剂量 (34 8g/kg)、高剂量 (10 4 4g/kg)组 ,每日灌胃一次 ,连续 12天 ,分别在灌胃后的 0 5h、1h、1 5h、2h采血 ,分离血清 ,用含不同浓度益骨胶囊的血清培养SD新生大鼠颅骨OB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末次灌胃后 1 5h采血组的吸收度 (A)值明显高于各组其它时间 (P <0 0 5 ) ;不同剂量各浓度的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OB增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其中以高剂量组的稀释比为 2 5 %的血清浓度最佳。结论 :益骨胶囊含药血清对OB增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益骨胶囊用于OB药效观察的大鼠含药血清制备条件以人等效剂量 9倍连续 12天灌胃、末次灌胃后 1 5h采血 ,血清添加浓度以 2 5 %为宜。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探讨中药增骨丸对去卵巢大鼠血清及骨髓上清个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血清和骨髓上清个IL-1β的关系。将48只8月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乙烯雌酚组及三种不同浓度的增骨丸组。每组8只。正常组仅摘除一段肠系膜,其余5组做卵巢切除术。术后1周开始给药,连续用药90天后取血和右侧股骨。分离血清及骨髓上清,分别测定血清及骨髓IL-1β的含量。结果显示,卵巢切除后大鼠血清及骨髓上清个IL-1β的含量均明显增高,而经过雄激素及个药治疗能明显降低卵巢切除所致的IL-1β的增高,且血清与骨髓上清个IL-1β的含量呈总体正相关,但骨髓上清中IL-1β的含量明显高于血清。表明中药增骨丸通过抑制IL-1β而防治骨质疏松,这是该药的作用机理之一。血清骨髓上清的变化比较一致,但骨髓上清的含量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3.
蔡毅  朱华  谢芳 《中药材》2003,26(2):88-90
实验研究表明下延叶排草的显微结构鉴别特征为:茎的皮层中可见分泌道散在,中柱鞘纤维环状排列;髓大,中央具众多分泌道。叶上表皮细胞有放射状角质层纹理;并有类圆形油细胞散在;异面叶,中脉维管束2个,大小悬殊。  相似文献   
994.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0-2001年中药注射剂的用量及消耗金额进行统计,同时对其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院中药注射剂2年内消耗金额上升21.92%,销量排序前3位的分别为循环系统药、抗肿瘤药、抗病毒药等几大类;2年间共收集到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报告32例,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多见。结论:中药注射剂是一类具有发展前途的常用药物,但其不良反应亦应警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某部队医院心血管类药物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以限定日剂量法和消耗金额排序法对 1 999~ 2 0 0 1年该院心血管类药物消耗品种和金额进行归类统计 ,分析该类药物用药情况。结果 :该类药物费用上升较快 ;钙拮抗药、防治心绞痛药物和降压药等应用最多 ;临床应用以国产和合资生产品种为主。结论 :该类药物费用增加很快 ,应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我国足月儿母乳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测定40例足月顺产儿乳母不同泌乳期及一次喂奶时前、中、后段乳及母血中淀粉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初乳中淀粉酶活性为(9772.37±1.70)IU/L;随着泌乳期的延长,淀粉酶活性逐渐下降;一次喂奶前、中、后段乳中淀粉酶的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母乳淀粉酶98%为唾液型淀粉酶;母乳中淀粉酶活性高于母血100倍;产妇年龄与母乳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相关。提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对母乳喂养儿的淀粉消化和潜在的抗感染作用具有积极意义,应向广大群众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997.
永存动脉干病理分型及临床诊断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临床和心血管造影检查资料分析探讨 39例永存动脉干 (TAC)的病理分型及临床诊断。方法  39例TAC中 ,年龄 8个月至 2 5岁 ,平均 (7 9± 6 0 )岁。每例均经详问病史、常规体检、心电图、X线胸片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右心室和动脉干造影检查作出TAC的诊断。按Collett和Edwards分型方法分型 ,并结合VanPraagh分型进行讨论。 结果 按Collett和Edwards分型 ,Ⅰ型 4例 ,Ⅱ型 4例 ,Ⅲ型 3例 ,Ⅳ型 2 8例。结论 根据TAC定义 ,结合Tucuer的报道 ,Collett和Edwards分型的Ⅳ型可能为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闭锁 (假性动脉干 ) ,按VanPraagh分型更为合理。体循环侧支造影或电子束CT检查 ,在确定Collett和Edwards分型的Ⅳ型TAC是否为假性动脉干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无关脐血移植 (UD UCBT)治疗儿童高危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合并症。方法 采用UD UCBT治疗儿童高危急性白血病 5例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2例 ,急性混合性白血病 (HAL) 1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急淋变 1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Ⅳ期 )第 2次完全缓解 (CR2 ) 1例。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 5 / 6个位点相合 3例 ,6 / 6个位点相合 2例。输入脐血 (UCB)有核细胞数为 (4 9~ 11 78)× 10 7/kg。结果  5例患儿中 4例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恢复至 1 0× 10 9/L以上所需时间为 13~ 18d ,与异基因骨髓移植无明显差别 ;但血小板恢复延迟 ,恢复至 2 0× 10 9/L以上所需时间为 4 5~ 6 0d。 4例获得造血重建患儿中 ,2例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 ,Ⅱ度和Ⅲ度aGVHD各 1例。aGVHD出现较早 (在脐血输注后 4~ 10d)。但增加环孢素A(CsA)剂量 ,加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 ,aGVHD容易控制。结论 UD UCBT可有效重建造血 ,但血小板恢复延迟。严重aGVHD的发生与HLA不相合位点数目无关。在疾病的恢复稳定状态进行移植治疗 ,可望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99.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出现泌汗障碍的临床观察与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时出现的泌汗障碍(少汗或无汗)及其对策.方法通过追踪随访了解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季节、剂量、加药速度等的关系,合用其他抗癫癎药的影响,以及出现泌汗障碍后的转归.结果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剂量、加药速度无相关性,不同患儿间存在很大差异,不受合并用药的影响,高温时节症状明显,减缓加药速度可增加易感患儿对泌汗障碍的耐受性.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时出现的泌汗障碍为托吡酯所致,停药后泌汗功能恢复正常,大部分患儿对其耐受性好,泌汗障碍为非器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儿童肥胖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扩张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否在儿童期即有开始,研究了肥胖儿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扩张功能。选择27例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和16例正常对照儿童,通过家族史调查,生化分析法检测血脂、血液粘度以及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脓动脉舒缩顺应性。结果发现肥胖者在儿童期颈动脉内膜—中层的厚度已经开始增加,内皮依赖性动脉扩张功能降低,并可以合并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提示儿童的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导致动脉血管壁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是小儿时期得病、成人发病的一种疾病。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须从儿童期开始防治肥胖症,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简便、安全无创,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冠心病一个良好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