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409篇
  免费   18661篇
  国内免费   12184篇
医药卫生   224254篇
  2024年   678篇
  2023年   2283篇
  2022年   5629篇
  2021年   7667篇
  2020年   6782篇
  2019年   3948篇
  2018年   4266篇
  2017年   5472篇
  2016年   4216篇
  2015年   7616篇
  2014年   10101篇
  2013年   12208篇
  2012年   17638篇
  2011年   18930篇
  2010年   16830篇
  2009年   15217篇
  2008年   15563篇
  2007年   14794篇
  2006年   13343篇
  2005年   10471篇
  2004年   7618篇
  2003年   6270篇
  2002年   4919篇
  2001年   4330篇
  2000年   3322篇
  1999年   1459篇
  1998年   490篇
  1997年   425篇
  1996年   329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83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30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徐慧  陈敏  孙永峰  程星  王琦  靳蓉 《广东医学》2020,41(23):2394-2397
目的分析贵阳地区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病原学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收集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将支气管肺泡灌液采用支气管镜取出进行细菌培养、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MP)检测。结果(1)989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检出阳性716例,阳性率72.40%,细菌、病毒、支原体检出率分别33.27% (329例)、22.45%(222例)、31.45%(311例)。(2)细菌感染中的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阳性菌株(G+);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最为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株(G-)。培养菌株对青霉素类、红霉素、第1、2、3代头孢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吡肟、拉氧头孢、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均无耐药发生。(3)病毒感染检出222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31例,腺病毒检测49例,流感病毒6例(A型2例,B型4例),副流感病毒36例(1型3例、2型4例、3型29例),病毒检出率以0~12月龄组最高,RSV、ADV感染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4)肺炎支原体检出阳性率31.45%(311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以3~5岁组最高。结论贵阳地区重症肺炎中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重要的细菌病原。重要病毒为腺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为主,1~12月龄组的病毒感染检出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0年10月1日—2017年10月1日收治的1307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无便秘组患者1128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109例,其中无便秘组92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17例。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瘘的级别等来分析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在伴慢传输便秘组中根据术后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是否存在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分为两组,通过比较两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瘘的级别等进一步从病理学方面研究慢传输型便秘对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影响。结果:伴慢传输型便秘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9.50%,高于无便秘组8.16%(P0.05);但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7.34±3.17)天,晚于无便秘组(6.08±2.55)天(P0.05);在179例伴慢传输型便秘组中,神经节细胞正常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89%,低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12.31%(P0.05);且瘘的发生时间短于神经节细胞减少或缺失组[(6.12±3.29)天vs(8.71±4.36)]天(P0.05)。结论:慢传输型便秘增加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且延长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时间;慢传输型便秘增加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可能与结直肠切除范围不够,导致吻合口近和(或)远端肠壁存在神经节细胞的减少或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对大鼠股骨骨折早期局部应用重组人骨保护素Fc融合蛋白(OPG-Fc),研究调节骨保护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变化对骨折早期的影响,探讨其表达调节方式及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只。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模型,于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4个时间节段分批处死模型,标本切片后通过HE染色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破骨细胞数量变化。结果 HE染色示单纯骨折组呈典型骨折愈合过程,而骨折局部注射OPG组骨痂形成及改造提前,骨折愈合加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各个时间节段单纯骨折组破骨细胞计数值均高于骨折应用OP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早期调节RANKL表达,当RANKL/OPG比值减小时,骨折局部破骨细胞减少,骨痂形成增多,骨折愈合加速。  相似文献   
94.
Conservation laws are considered to be fundamental laws of nature. It has broad applications in many fields, including physics, chemistry, biology,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Solving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ssociated with conservation laws is a major branch in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The recent success of machine learning, especially deep learning in areas such as computer vision an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 from the community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nd inspired many intriguing works in combining machine learning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In this paper, we are the first to view numerical PDE solvers as an MDP and to use (deep) RL to learn new solvers. As proof of concept, we focus on 1-dimensional scalar conservation laws. We deploy the machinery of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o train a policy network that can decide on how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should be approximated in a sequential and spatial-temporal adaptive manner. We will show that the problem of solving conservation laws can be naturally viewed as a sequenti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the numerical schemes learned in such a way can easily enforce long-term accuracy. Furthermore, the learned policy network is carefully designed to determine a good local discrete approxim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solution, which essentially makes the proposed method a meta-learning approach. In other words,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apable of learning how to discretize for a given situation mimicking human experts. Finally, we will provide details on how the policy network is trained, how well it performs compared with some state-of-the-art numerical solvers such as WENO schemes, and supervised learning based approach L3D and PINN, and how well it generalizes.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瘢痕组(培养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组(10 ng/ml TGF-β1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5 min^12 h)、Smurf2 RNA干扰组[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ad ubiquitin regulatory factor2,Smurf2)siRNA转染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72 h]、补骨脂素组(10μmol/L补骨脂素处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继续培养72 h)、补骨脂素+TGF-β1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加入补骨脂素培养72 h后加入TGF-β1培养6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murf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actin SMA,α-SMA)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分泌。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瘢痕组Smurf2蛋白[(0.83±0.08)比(0.38±0.07)]表达增加(P<0.05);与瘢痕组比较,Smurf2 RNA干扰组TGF-β1[(2.2±0.18)比(4.2±0.47)]表达降低(P<0.05);TGF-β1组Smurf2[(0.71±0.06)比(0.42±0.04)]、α-SMA[(1.42±0.12)比(0.91±0.09)]蛋白表达增加(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0.72±0.09)比(0.41±0.07)]表达增加(P<0.05);补骨脂素组Smurf2[(0.05±0.01)比(0.42±0.04)]、α-SMA[(0.71±0.07)比(0.91±0.09)]蛋白表达降低(P<0.05),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0.12±0.04)比(0.41±0.07)]降低(P<0.05)。结论补骨脂素可能通过TGF-β1/Smurf2信号通路抑制α-SMA蛋白表达,从而降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起到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电子线对胰岛素生长因子-1家族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辐射对肝脏的早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子线照射小鼠,照射剂量为1、2、4 Gy,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照射后12、48和72 h小鼠肝脏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GFBP4)和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照射剂量为1 Gy时,与对照组相比,IGF-1蛋白在照射后48 h时表达增加,IGFBP1、IGFBP4和IGF1R蛋白的表达在照射后12、48和72 h均表达减少。照射剂量为2 Gy时,IGF-1和IGFBP4蛋白在照射后48 h时表达增加,其余时间点表达减少。IGFBP1蛋白在照射后12 h时表达增加,48和72 h时表达减少。IGF1R蛋白在照射后3个时间点均呈现为表达减少。照射剂量4 Gy时,肝脏中IGF-1、IGFBP1和IGFBP4蛋白均表达减少,IGF1R蛋白在照射后12 h时表达增加,48、72 h时均表达减少(均为P < 0.05)。结论:电子线照射后小鼠肝脏中胰岛素生长因子-1家族蛋白多以下调表达为主,与前期基因表达的结果相一致,有可能作为反映放射性工作人员早期肝脏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改良俯卧位对俯卧位通气(PPV)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行PPV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PPV,实验组采用改良俯卧位进行PPV。比较两组患者PPV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俯卧位前和俯卧位后12 h的氧合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俯卧位后12 h的氧合指数均较各组俯卧位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脱出、血流动力学显著波动、误吸和面部水肿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皮肤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俯卧位对PPV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影响,但可以降低皮肤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了解广东省揭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及其行为变化特征,为相关干预工作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哨点监测工作方案,对2010—2019年揭阳市吸毒人群哨点所有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吸毒人群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并采集血样检测艾滋病抗体。结果 11 908名吸毒人员中,以25岁~组为主、占84.47%,男性多于女性、占93.36%,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占93.16%;2010年发生商业性性行为构成比(35.54%)下降至2019年的9.94%;揭阳市吸毒人群注射毒品构成比2010年最高(37.82%)、2017年最低(22.13%),揭阳市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10年的52.55%上升至2019年的97.51%(χ2=12.890,P<0.05),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2012年最高(0.33%)、2016和2017年最低(均为0.00%)。结论 揭阳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上升,艾滋病感染率维持较低水平,但吸食复合型毒品人数显著升高,应继续加强吸毒人群的健康宣传教育和持续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9.
目的 研究皖南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混合病原体感染患儿血清中干扰素诱生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g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水平在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二附属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九项病原体IgM,分析不同年龄段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差异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混合感染患儿血清中IP-10,MCP-1的表达水平,分析炎症因子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5 12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混合感染患儿共544例,以肺炎支原体联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最高。检测血清中的CRP,IP-10和MCP-1的表达水平相比较单独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升高更为明显,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045~4.889,均P<0.05)。相关性研究分析显示,混合感染组IP-10,MCP-1与CRP 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 = 0.612,P<0.001; r= 0.804,P<0.001)。结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混合感染更易表现为咳嗽、鼻塞流涕及发热等症状,同时炎症反应增强,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血清IP-10和MCP-1表达水平可作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